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08唐方国
唐方国
(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心小学 重庆大足 402360)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来源于高效化课堂的构建。而要想构建出高效化课堂,我们就需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活动,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四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生成学习的幸福感、自信心,进而把这种情态延续到课后,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构建自主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新理念的融入、新方法的应用,使得教师、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成长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优化成长。但是,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活动越来越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其中也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对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问题分析
(一)导入方法不够灵活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改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常态。作为小学高段的数学教育者在进行新课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快速的生成链接,自然而然的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大了设计的力度[1]。但是,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师还是习惯应用复习导入和直接导入两种方法。认为前者可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获得新知,促使就知与新知之间产生迁移作用。认为后者更符合逐渐接近理性的高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活动让学生快速的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但是在笔者看来,学情与学情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同,我们设计的课堂导入活动也应该变得灵活多样。这种单一化的导入形式必然会缺乏吸引力。
(二)没有明确的方向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所以,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往往希望借助课堂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的形成学习兴奋点,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是,通过观察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导入环节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导入设计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仅仅是为了制造活跃气氛。在这种新课导入活动中,前期的“有趣感”和后期的“无趣感”之间的反差,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者会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都变得放任自流。学生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注意力反而不能放在后期的学习活动中。此时,我们可以发现一节新课,被断为两截,前期和后期格格不入。而教师的自信心也会被打击。多次尝试不成功后,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会逐渐忽略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
(三)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
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做的最多的,其实是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沟通交流应该是多种方式的。但是在传统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交流的凭借主要是语言,选择的方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而且是少部分学生来回答。但事实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既可以是语言形式的,也可以用操作形式的,游戏形式的。在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环节中,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导入形式,再一次把握现实学情,进而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完成后期的学习活动[2]。所以传统的一问一答的课堂导入形式,显然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二、对策分享
(一)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解决现实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其实是每位一线的教师。在优化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导入活动时,笔者建议,我们要不断扎实教学的基本功,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创新。通过提升教师的能力,促使现实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拥有导入技能呢?笔者认为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专业培训,通过分享学习心得和技能提升经验,让教师快速的掌握导入方法。再有,我们需要教师拥有反思能力。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在失败中寻找获取成功的契机。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进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还要利用听评课、教学考核等活动,展现出校本教研的价值。组建拥有“双师”能力的教育团队。
(二)应用多种方法落实导入目标
教无定法,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现实情况,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如设疑导入、复习导入、图片导入等等。尤其是在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做支持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微课,可以链接其他教育平台,可以应用云技术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对话,来实现导入目标[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学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也具备学习的能力。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效的和教师进行互动,他们必然可以融入学习团队,发挥出自己的个体价值。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借助交互式白板,借助平板电脑和自制教具,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种导入形式必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新课导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当然,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教师需要作出改变,勇于创新,调动学生的主体价值,进而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