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数学的德育功能
2020-01-08李俊
李 俊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重庆璧山 402760)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提升学生思想品质重要作用。在初中教育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数学德育教育功能,没有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数学学科有哪些德育功能,又该如何展示数学学科德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发挥数学史优势,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较多的德育内容。实际教学中,若想发挥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教材中德育素材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将德育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以数学史为例,其见证数学领域发展历程,凝聚数学学者的智慧结晶,德育教育价值非常高。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此作为培养学生德育能力的载体,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与探究意识,为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以《勾股定理》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勾股定理的发展史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深藏的道理,培养学生数学精神。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赵爽。赵爽,字君卿,是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赵爽是我国历史上最先证明勾股定理的数学家,在《周脾算经》中对勾股定理的描述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1]。”赵爽则是利用割补法对此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以勾股圆方图注的方式进行描述,画了一张弦图,将其中直角三角形称为朱实,中间正方形则称为中黄实,以弦为边的正方形ABEF叫做弦实。在验证的过程中,将四个朱实与一个中黄实相加后,等于弦实,由此得出勾股定理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数学家的探究、严谨的数学精神,以此培养学生数学态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
二、立足教材知识,培养学生民族情感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民族情感的知识,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态度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基础的德育功能,拓展我国数学成就与发展内容,激发学生在民族自豪感与情感,为学生思想品质培养奠定基础。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为了让高中阶段学习做好铺垫。教学活动开展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相关成绩,将此作为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培养奠定基础。
在我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数学书籍,如《周脾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等。进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增乘开方法”在后来的推广与应用情况展示出来,如1247年,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进行推广,并在书中描述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其中对20多个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进行说明[2]。而外国的数学家则是在十五世纪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非常多的知识点都含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如有理数、勾股定理、函数等等。通过对基础知识中人文内容的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形成。
三、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经过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思想认知,是学生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展示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分析,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想意识得到提升[3]。理论教学,无法将德育内容渗透在学生的行为中,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则可以将学习到的德育内容体现在行为举止上,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以《投影与视图》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设计不同类型的投影。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后,则是引导学生分析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之间有什么差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从而理解教材中描述的知识点。进行视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引导,可以准确说出投影中物体的三个不同视图。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日常教育中,若现展示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对教材内涵的挖掘,以此实现德育教育,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育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德育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与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利用数学史、教材知识、实践教学等,培养学生严谨学习态度与唯物主义观,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