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域水电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实践与管理探索

2020-01-07刘勇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坝预案洪水

摘 要:本文针对自然灾害频发特点,从预案衔接、演练方案制定、实战演练、应急物资准备等方面对做好流域水电站应急管理进行了阐述,为水电站应对极端情况下地质灾害事件,确保人身安全,迅速恢复生产,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地质灾害;预案衔接;应急演练;物资准备;演练评估

引子

我国一些区域自然环境特殊,地质条件突出,加上极端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发生自然灾害是必然的,且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影响大、救援难度大,如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尽量减轻或减少损失,一直是国家、地方、企业探索的课题,当前,除运用各种先进科技外,作为企业,研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如何有效应急,保证人身安全,迅速恢复生产这一重要课题,越来越迫切。

集团公司投运水电站大坝118座,其中四川区域24座,在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注册大坝58座,其中四川区域占21座,数量居各区域第二位。

狮子坪、泸定大坝风险隐患是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重点关注的两个项目,且都在四川,尤其是狮子坪大坝性态不良,存在隐患。集团公司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坚持预防、治理和应急多管齐下,在隐患治理的同时,把应急放在首要,防患于未然。从汛期极端气候、地震等最不利因素出发,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做到有备无患,显得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一、演练情况

为检验各种突发事件叠加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探索水电站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新模式,华电集团公司在华电四川杂谷脑公司狮子坪电站举行大坝安全及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

杂谷脑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岷江右岸一级支流,杂谷脑河流域洪水年际变化不大、过程变化较为平缓、复峰居多,历年最大洪峰流量的最大值为489m3/s,最小值为171m3/s,洪峰一般为3~7天,单峰历时2~5天,峰顶历时2~5h。洪水过程具有洪量集中、洪峰相对较低、涨落缓慢,峰形偏胖,历时较长的特点。流域的主汛期为6~9月,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出现在该段时期,其中又以6~7月份出现机率最多。

狮子坪水库为杂谷脑流域龙头水库,大坝设计1孔泄洪洞,底板高程2532m,最大下泄流量267 m³/s;底部设有1孔放空洞,底板高程2417.6m,最大下泄流量583m³/s。2020年10月,狮子坪大坝下游侧右岸国道317线沙坝段山体滑坡,存在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风险,可能威胁下游沿岸居民及流域各级电站的安全。理县政府和杂谷脑公司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机制。

此次演练结合狮子坪电站大坝及下游山体滑坡等具体情况,编制洪水、地震、堰塞湖等自然灾害叠加的演练方案和脚本,设置防洪度汛、地震、人身伤害、大坝电源中断、堰塞湖五个演练科目。采用“现场实战+视频展示+解说+点评”演练模式,全方位展示演练过程。主要演练指挥体系运行、各级协调联动、现场应急处置及信息传递等内容。演练经过如下:

杂谷脑公司接收到政府暴雨预警信息后,按预案预警汇报并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经理县防办同意,狮子坪电站开闸泄洪;随着降雨持续,防汛应急响应逐步提升至Ⅰ级,按预案搭设阻水墙、加密监测、加大泄洪量。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期间,狮子坪电站周边发生5.6级地震,现场人员及村民主动应急避险,救治伤员;地震造成大坝电源中断并形成堰塞湖,危及大壩及下游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杂谷脑公司立即进行监测汇报,联动华电四川公司及集团公司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响应,配合政府进行人员疏散、停机避峰、拦蓄洪水等应急处置工作,最终成功处置堰塞湖、洪水、大坝电源中断等突发事件。

二、持续改进

本次演练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参与,预案演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叠加影响,情形复杂,涉及现场所有人员、周边村民、四川公司、集团公司、各级政府,实战演练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资源调配等众多内容,为处置同类事件积累了经验。

1.方案策划周密,实战性强。演练方案针对狮子坪电站实际,设置科目多,应急处置复杂,逻辑清晰。叠加洪水、地震及堰塞湖等极端情形,涉及人员多,需协调资源多,事态发展变化迅速,部分内容超出预案,演练难度高。

2.预警研判准确,信息通畅。根据天气及水雨情的变化状况、灾情与险情的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进行预警,险情信息传递快速、准确,信息程序报告流程完整、规范。

3.响应机制完善,反应快速。演练响应级别判据清晰,衔接关系科学合理,施策精准根据险情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迅速,措施有力。演练中杂谷脑公司部门与公司防汛办、应急办联络畅通;与区域公司、集团公司响应衔接合理顺畅;与政府防汛办及理县医疗、救援、交通等部门有序配合,协同救援,处置得当。

4.应用科技装备,重点突出。雨水情大数据演算和洪水精确预报,为防洪抢险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无人机高空观测山体滑坡、堰塞湖及搜寻受困人员,使用无电液控应急操作器在最短时间内启闭底部放空闸门,完成大坝电源中断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操作。针对地震、洪水等灾害特点,对水电站大坝、滑坡体、堰塞体等重点区域或设备进行监测和巡视。

5.创新演练方式,逻辑清晰。采用“现场实战+视频展示+现场解说”的模式,现场解说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讲解事件主线,推动事件发展,一人负责背景解说描述,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全方位展示演练过程。

6.坚持以人为本,中心突出。以保人身安全为首要任务,第一时间撤离危险区域人员,防止次生灾害;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周边村民撤离疏散,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通过本次实战演练,对预案进行检验,对队伍进行锻炼,对程序机制进行磨合,达到预期目的,但也发现了不足,需要改进完善。

(1)各级预案衔接存在不足。外委单位与基层企业,基层企业与地方政府、区域公司及集团公司的预案衔接条件不够清晰,如基层企业启动I级响应,未达到地方政府II响应触发条件。

(2)信息传递存在延迟。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信息传递方式单一,未有效传递到岗位个人以及周边居民。

(3)极端异常天气频发应对不足。预案中无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测评估。

(4)观摩手册信息不够全面。电站数量、机组台数、总装机、流域图、应急资源、应急组织机构、预案体系、响应等级划分等内容未在观摩手册中体现。

三、启示与探索

华电集团公司建立健全“集团级-区域级-基层级”三级应急机制,编制有防汛、地震及地灾、垮坝、信息安全、设备事故、大面积停电、厂用电全停、人身事故等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应急程序,明确各级应急机构和责任人职责,完善信息报送流程。按照“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原则,以基层企业为主调查企业内外部应急物资、专业队伍、应急装备、医疗等资源,并建立联系协调机制。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能力编制分级响应标准,将外委单位纳入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梳理完善外委单位及企业各部门与企业,企业与区域公司、集团公司以及地方政府预案,各级预案有效衔接。对可能涉及到人员开展应急响应流程、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措施等培训,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在自身熟悉专业基础上,进行创伤、触电等综合培训。完善配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配置有实时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人员GPS定位系统、无人机、无电液控操作器等系统或科技装备,配备有防洪沙袋、挡水板,防洪泵,警报器、冲锋艇、食品等物资。

1.各级应急预案必须有效衔接

电力企业要建立“集团-区域-基层”三级分级联动机制,各层级分别设定I、Ⅱ、Ⅲ级响应,且应自上而下设定分级响应条件,集团公司首先要设定好I、Ⅱ、Ⅲ级预警和响应条件[1],预警分级和响应分级标准设置合理,设定时要考虑“区域和基层”预案衔接问题,尽量压边联动响应,设置过高,达不到应急处置的目的,设置过低,区域或基层企业可能出现“越级”响应,造成资源浪费。如集团公司设定100年一遇洪水为I级响应条件,区域公司设定20-50年一遇洪水为I级响应条件,基层企业设定20年一遇洪水为I级响应条件,目前多数水库防洪设计均超50年或更高洪水标准,20年一遇洪水启动I级响应存在“越级”响应情况,还可能出现20年一遇洪水标准达不到地方政府I级响应条件,无法与政府有效衔接。同时,启动应急响应时,应发布上一级响应预警,做好响应准备。

2.应急指挥体系权责必须清晰

为保证应急体系的高效运转,必须实施统一的指挥,形成清晰的指挥链,也就是在某一时间,只能有一套指挥体系发布命令,其他应急管理机构服从指挥。

一些事态发展及应急的扩大,需要提升应急等级,应急指挥权限在企业内部、上级公司或地方政府之间转移。如企业在处置洪水时,由防汛领导小组指挥;洪水叠加地震时,地震应急指挥部对地震、防汛实施统一指挥;达到上级公司应急处置条件,上级公司接管指挥权;如地震后果严重,地方政府统一指挥应急处置,企业服从政府指挥。

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高指挥体系未宣布解除应急响应或转移指挥权限,各参与的应急机构应继续服从统一指挥,直到响应解除或结束。

演练应遵从预案,在预案范围内的,按流程开展应急处置,预案范围外的,在政府、上级公司领导下进行应急处置。

3.预警、信息报告及发布必须及时全面

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对应急处置至关重要,是能否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一是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设定的预警条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报告和发布时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要“第一时间”将各种事件信息汇总到指挥体系,同时,指挥体系指令需要有效传递至所有受“影响”人员。二是企业内部各值班点应按照流程将人员、设备、受损及影响情况报告至防汛办、应急办等机构,企业须将事件信息对口汇报至政府值班室及各职能部门、省电力调度中心、区域公司,区域公司向能源监管办和集团公司对口汇报。三是信息传递方式应多形式多渠道。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台、电话、手机、短信、高压喇叭、手摇式警报器、敲锣、口头通知等各种方式及时将信息进行发布,有效传递到影响人员,并向社会及时发布处置进度,正确引导舆论。

4.应急抢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应急抢险工作必须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一是对已有地灾隐患点进行隔离警示,采用无人机对易滑坡路段进行巡视检查,堰塞湖风险消除前,严禁人员进入大坝底部廊道等危险区域,危险区域人员应主动撤离避险,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二是地震、洪水、堰塞湖等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大,超出企业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将实际情况报告政府,请求政府支持。政府相应启动应急响应,企业应在政府统一指挥下,全力配合政府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专家、抢险物资、抢险机具、应急车辆等。三是突发事件情况紧急、复杂问题,成立专家组,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科学处置。使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科技手段或特种装备,如生命探测仪、内窥摄像、机器人等,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5.源头管控风险隐患是关键

后期应急准备再充分,也不如事前预控,源头管控风险隐患尤为重要,所以要将风险隐患防范关口前移,由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将风险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基建设计施工阶段,把好设计關,严控施工质量,堵住隐患源头;建立风险隐患“治理-防范-应急”的综合管理模型,一旦出现重大风险或重要隐患,综合分析研判隐患风险,针对不同情况,从最严重的后果考虑,制定应急措施,做好充分的人员、物资准备,开展实战演练。

四、结语

极端地灾情形下水电站应急处置十分复杂,不确定性、突发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十分明显,建立完善应急体系,注重人员培训演练,完善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及时有效应急处置,是水电站抵御极端情形下地灾事故,降低危害后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C].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0:15-18.

[2]任晓明.应急预案以人为本[J].林业劳动安全,2010(1):23-25.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生产管理。

猜你喜欢

大坝预案洪水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大坝利还是弊?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应急预案的编制
过门不入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