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人物 激活历史课堂
2020-01-07廖清新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教学有机地结合,巧用历史人物激活历史课堂的路径,引入历史人物故事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让课堂更具理性思辨;体悟历史人物精神,让课堂更具情感温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历史人物 趣味性 思辨性 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132-02
人物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的历史人物可以使单调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历史课堂变得丰盈充实。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根据历史发展线索向学生讲解重要历史事件的同时,可向学生呈现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史料知识,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置于历史洪流之中进行评价,让学生感知栩栩如生的历史,从而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思辨性和人文性,使枯燥、冰冷的历史展现出它的温度和温情,实现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引入历史人物故事,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探究氛围,触动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求知欲。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大舞台,那么历史人物就是舞台上的一个个演员,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人物是历史的链条,是历史进程的载体,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历史人物。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历史人物展开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推动历史课堂的有效开展。例如,《罗斯福新政》教学节选:
师: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渐带领美国走出了危机。那么,罗斯福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能够改革成功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罗斯福吧。
(多媒体呈现相关资料)
个人简介
罗斯福全名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在 18 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从政后先后担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在中年的时候,他因为患脊髓灰质炎,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他在任职美国总统期间,实行著名的“罗斯福新政”,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他领导美国参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罗斯福是美国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
(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相关资料)
生 1:罗斯福真了不起。
生 2:他是一个残疾人,还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真是太令人钦佩了。
师:除此以外,罗斯福还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极具幽默感的人。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
连任感想
1944 年 11 月 17 日,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一位记者采访他,就他连任总统的事情问及他的感想。罗斯福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请记者吃了一片三明治,记者就吃下了一块三明治;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三明治,他又吃了下去;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记者肚子已经饱了,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吃了下去,这时罗斯福笑着说道:“现在我已经无须回答你的问题了,因为你自己已经体验到我的感受了。”
(学生大笑,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师: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经济大危机,去感受罗斯福那种力挽狂澜的智慧和勇气吧!
历史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罗斯福的个人生平和轶事典故,感性的历史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让课堂更具理性思辨
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思想大家;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也有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人物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进而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理性、思辨。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可重点从以下三个角度去把握:一是要堅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要求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历史人物置身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下,而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严苛地要求古人,这样才能获得对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二是要坚持全面评价。关于评价的全面性,邓小平说过:评价历史和人物,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而不能凭个人意气去评判历史人物。三是采用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从社会阶级的相互作用中认知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历史人物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关注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灵活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
讲述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教师尝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
师:我们知道,《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者都是李鸿章。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生 1:《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卖国条约,李鸿章签订这样的条约,是个“卖国贼”。
(学生纷纷附和)
师: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办洋务,他一生中与列强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在悲愤中溘然离世。他的一生谤满天下,功垂后世。现在,让我们认识历史中真实的李鸿章。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 李鸿章
师:青年时期的李鸿章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是个很有理想抱负的人。
生 1:他的这种树立远大抱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呈现材料二)
材料二:1874 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他认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生 2:李鸿章的这种远见卓识在当时是难得的,他对于当时我国所处的危局的认识是正确的。
師:是啊,中国当时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举国上下仍然浑浑噩噩,而李鸿章能够有这样的远见,是很了不起的。
(教师呈现材料三)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生 1:正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李鸿章等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师: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同学们能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吗?
生 2:他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还派遣了中国第一批学生留学美国,这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师:是啊,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是当时士大夫中为数不多的能够正视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兴办了大量实业,其最终目的尽管在于维护落后的清朝统治,但是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生 3:李鸿章尽管饱受非议,但是他仍然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凭一时一事就盲目地下结论。教学中,教师出示了多则材料,以事实为依据,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与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李鸿章在推动晚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避免学生片面化认识李鸿章。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思维含量,还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使历史课堂闪耀着理性光芒。
三、体悟历史人物精神,让课堂更具情感温度
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历史人物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历史课堂的情感温度。
例如,在讲到“贞观之治”时,教师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导学生感悟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精神,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锐意改革等举措奠定基础,并通过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学生树立起向历史伟人学习的意识。又如,在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出示郑成功回复荷兰使者言语:“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引导学生感受郑成功强烈的爱国精神,进而产生共鸣,激发起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情感滋润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历史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唐太宗、郑成功等伟大的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在历史人物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历史人物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素材。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把历史人物教学和历史事件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通过历史人物精神,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于 玲.加强人物评价教学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
[2]殷健华.历史人物研究的“三重奏”——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19(52).
[3]夏 敏.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4]高丹丹.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的运用[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廖清新(1978— ),男,汉族,籍贯广西蒙山,中学一级,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