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07朱志文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校本课程

朱志文

【摘 要】本文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前瞻性、不成体系、缺乏深度与广度、开发主体单一、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树立前瞻意识,开发前瞻性课程;基于辦学理念整体规划,促使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化;围绕核心素养培育,促使校本课程开发纵深化;多方参与,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严把评价关,促使课程开发评价科学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14-03

校本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它既有地域的、文化的、历史的依据,又体现学生需要、教师能力、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诉求,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校本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观念也得到学校与教师的认同,但同时,也存在校本课程开发散乱而不成体系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改进。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国家政策的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目的是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是贯彻教育方针之地,是培养学生之所,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执行国家政策的具体实践。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进行自主的课程开发,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学校自身,这是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学校的发展体现在培养人上,而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必然要依赖于有特色的课程。因此,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能从自身的特长、优势出发,开发有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将会迸发出勃勃生机。另外,教师开发具有独特个性的课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学生分享,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与成就感是难以言说的。这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源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步入更高境界搭起了前进的阶梯。

(四)学科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校本课程的开发仍然与学科有很大的相关性。教师在教授本学科的内容时,学生突然进入文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难度,在这个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会增补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相应的铺垫,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诗词时,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什么是平仄、对仗,如何对对子、如何押韵,然后再输入音律启蒙的小知识,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等,为此教师可以编成《诗词基础知识》或《诗词基础知识十讲》等校本教材,作为学科教材内容的补充,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前瞻性。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区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重要抓手,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程的规划意识,也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前瞻意识。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少学校领导缺乏独到的发展眼光、缺乏前瞻意识,导致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成体系。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缺乏顶层设计,导致校本课程开发不成体系。这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缺乏清晰的办学理念,缺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体规划。例如,学校认为德育很重要,便着手开发相应的德育校本课程;认为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很重要,便组织部分教师开发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都很有意义,但由于学校缺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没有形成体系,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深度与广度。面对校本课程,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较少参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教师要完成国家课程任务,要利用自己的时间开发课程。如果没有个人强烈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并且学有专长,那么开发的课程往往缺乏深度与广度,也就失去了课程的“生命力”。

(四)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单一。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由本校的老师开发,大多是老师限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并不是真正依据老师的兴趣、特长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动力严重不足。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是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专家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依然是学校教师,课程开发的主体较为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难以吸引学生。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不完善。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学校主管部门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等。学校对校本课程初选论题的评价,决定了课程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开设;学生的评价决定了课程能走多远;家长的评价折射出对学校、教师的认同感、信任度。校本课程评价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从开发前的选题就正式开始了。目前,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实施,其过程存在评价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如学生评价敷衍、走过场,导致校本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偏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心。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一)学校领导树立前瞻意识,开发前瞻性课程。学校领导具有前瞻意识,才能开发出有前瞻性的校本课程,这样的课程可以经受时间的检验,得到学生的喜欢与家长的认可。学校领导具有前瞻意识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熟悉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教育情怀与战略眼光,注重对学生的长期培养。人的见识也是可以提高的,主要的途径是通过读书与思考、实践与总结。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学校领导具有课程开发的前瞻性,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从而开发出学生喜欢、能促其发展的校本课程。

(二)基于办学理念整体规划,促使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工作涉及面广,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很多,要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化,至少要思考如下问题:一是紧扣办学理念,設计系列课程。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如果学校的办学理念清晰,学校的管理、教学、德育等诸多工作都会围绕着办学理念而展开。二是做好整体规划,有序开发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是简单地出版一些校本教材,而是要经过课程的选题申请与审核、学生选课、教师上课、课程评价、成熟后出版校本教材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学校有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三是注重专家论证,保证课程的科学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统筹不好,会造成浪费,会影响学校与学生的发展。一般来说,每所学校尤其是高中应设有学术委员会,委员会都是由各学科的资深教师组成,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权威性。有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审核等众多事务都由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把关;没有设学术委员会的学校也可以邀请这一方面的专家进行必要的论证,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

(三)围绕核心素养培育,促使校本课程开发纵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要接“地气”,要利于学校、贴近学生、接近老师,得到学生与老师的认可与喜爱。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战场,即以校为本,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着重考虑教育部于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围绕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任、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展开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和内容组织等活动。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上述六大素养来设计校本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素质全面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可以围绕某一素养进行深度发掘,着力培养有探索精神、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生,引导学生向知识海洋的更深处漫游。例如,结合“实践创新”素养设计逐步加深的课程,以满足有个性特长、热爱科学、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从而彰显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校本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互为补充,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多方参与,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能仅仅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应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民主性、过程性、丰富性、参与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多方参与,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例如,课程可以是老师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去开发,因为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自己上课更加得心应手;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因为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很多资源,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是家长与学生联动开发,因为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专业人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也可以是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开发。多方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体现课程的丰富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参与性。

(五)严把评价关,促使课程开发评价科学化。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学校要严把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第一关”,认真阅读课程简介、内容要点、课程特色、课程前景,至少要思考如下三点:一是内容要新。课程的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取材来源于时事热点,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二是联系要广。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要解决生活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够用,需要大量跨学科的知识。三是研究要深。课程要能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一领域的问题感兴趣时,他就不仅仅满足于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还会利用一切资源扩展自己的认知,对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因而逐渐地成为某一方面的“小专家”“百事通”。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教育过程中的大事,它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创建特色学校密切相连。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制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发校本课程系列化教材,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走出一条依据校本课程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秀伟.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异变问题与改进[J].教育研究,2014(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人民教育,1999(7).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国民族教育,2001(4).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1).

[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

[6]叶 波,范 蔚.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2(4).

[7]黄树生.学校课程规划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8]王 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9]杜尚荣,王笑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特征及原则[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8).

[10]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1).

【基金项目】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特色发展研究”(ZCYJ18117)。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校本课程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