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2020-01-07覃春园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中职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影响,论述基于问题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从把知识点与技能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引导制订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问题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93-0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教师机械地讲解示范、学生机械地模仿的问题,致使教学过程僵化,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的引领,则很难产生探究欲望,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基于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改变目前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缺失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表现。问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课堂应该是学生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但是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缺乏正确认识,而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直面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是教师沿用传统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的教学似乎是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内化很少关注,以至于学生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目的也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提出问题后若学生没有应答教师就会对问题自行答复,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这说明教师没有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质疑精神。在教师灌输而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拥有主动思考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且对教师产生依赖,在学习中不会产生疑问,常常是敷衍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采取逃避的态度来等待教师的统一讲解,缺乏生生互动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精神。

(二)问题意识缺失造成的影响。在教師为主体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教师采取的是“保姆”式的教学,一切教学资料都由教师提供,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都由教师安排,教学进度的推进由教师说了算,学生问题意识无从产生,以致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一是在教学上突出体现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主演也是主讲,忽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不注重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长此以往,对教师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二是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过大,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无法将旧知与新知对接。三是教师总是照本宣科,为节省时间推进教学进度而很少在课堂上提问,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会产生问题,只会机械地记忆与模仿,计算机实用能力很难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基于问题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把知识点与技能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而学习动力弱化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与技能分解成一个个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一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也就是针对单一的知识点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解决。这种设计通常应用于较为独立的知识与技能上,如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启动与退出”“建立空白文档”等内容就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并在教学前提出由学生自主解决,这种问题形式比较常用且较灵活;又如在 Microsoft Word 中针对如何制作一个竖排文本框,也可以作为“一对一”的问题提出来。二是采取“多对一”的形式,即为使学生掌握多个知识点而集中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多对一”的设计比较适合零碎但彼此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将多个知识点整合为一个问题来呈现,促进学生探究。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时,关于“打印”功能的许多知识点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综合的考量,设计一个与所学知识点关系密切的问题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促进学生理解。三是采取“一对多”的形式,即采取多个问题对一个知识关键点进行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通常呈坡度式上升,由易到难,最终达到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如文字处理软件应用中“分页符”这个比较关键的知识点看似简单,实则相对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细节,还要涉及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因此需要设计多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另外,Microsoft Word 基本设置的概念,也可以设计成“一对多”的问题。

(二)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精心准备,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摸清学情,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学生对知识还有哪些欠缺,分组探究时要把水平不一的学生平均搭配到每一个小组,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杜绝将优生集中到一个小组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也就是说,在开展探究活动前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再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调整,每组以 5 至 7 人为宜,在完成分组后提出问题作为小组探究主题。其次,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哪些素材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视频类资源,视频类资源的学习效果要比书面资源好得多。最后,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社交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课堂上而不是在正式工作环境下的学习,往往不能以现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或现实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以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知识的应用。通常教师要进行教学引导,不然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就会因脱离现实而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而在情境之下的探究,学生就可以进入情境角色而给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2.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要想保障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小组成员人人都热情参与活动,所以小组成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而在小组中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组内要推选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活动的实施、小组任务的分工;同时还要选取学生做记录、搜集资料等,如资料员负责搜集各方面学习材料并进行整理。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要进行全面了解,对脱离探究主题或者对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指导,确保学生的探究一直集中在主题探究上,避免出现漫无边际地讨论的情况。教师为方便学生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搜寻相关学习资源,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当中,一是给学生提供指導,二是可以及时发现情况以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与完善。其次,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尽量多地整合一些视频资源,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教学资源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与探究。如:在进行计算机组装时,教师可以采取逆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整台计算机拆成各个部件再重新组装。教师要密切观察各小组的活动进展,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按计划顺利展开活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其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采取小组间合作交流或者向教师请教。

3.演示解决方案与整合评估。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叙述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详细地呈现探究的设想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促进各小组的交流与借鉴性学习,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对比,找出最佳解决方案。首先,各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本组的解决方案一边讲述一边演示,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对演示小组进行提问。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各组或者学生个人的方案进行评价,指出方案可以再继续完善与优化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学生基于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小组成员通过对各方案的评估选择出优质方案,可以采取小组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优质方案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提供问题解决的范例。与此同时,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互评,给出评价的结果和相应的理由,这样有助于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三)以问题解决为引导,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是问题学习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应该遵循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即不仅对学生从量上进行评价也要从质上进行评价,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品质、学习技能、计算机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要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可以进行互评、自评与小组互评等,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而优化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基于问题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促进其探究动力的产生。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灌输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及其危害,在问题学习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二要特别重视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对相对复杂的问题要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互动探究,发表不同的看法,最终达成共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则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采取科学的探索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加速问题的解决;三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设计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以问题的探究贯穿于始终,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四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反思、完善与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新科,吴 爽.大安全观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6(12).

[2]黄泳文.网络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技术[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3]覃德泽,蒙军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与比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04).

【作者简介】覃春园(1990— ),女,壮族,籍贯广西马山,本科,助理讲师,现就职于南宁市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和中职计算机类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