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2020-01-07赵庆寺刘文祥
赵庆寺 刘文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記对健康中国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自身的生成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理论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健康思想”的历史逻辑,人民对健康生活美好向往的时代逻辑以及传统文化中健康理念的文化逻辑。同时,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心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上主张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大卫生,大健康”观,同时实现了“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在实践路径上则强调共建共享,并以农村为重点。从理论上看,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从实践上看,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习近平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的疫情抗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关键词:习近平;健康中国;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5-0001-06
庚子岁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次疫情是对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和民族复兴的角度出发,对健康中国的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一方面,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另一方面,相关论述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梳理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对于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着眼于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立足于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践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和中国传统健康思想的影响下,对健康中国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1.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继承与发展
虽然马克思没有对健康问题作出系统的论述,但在众多的作品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损害无产阶级健康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同情。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成就是以无产阶级“身体退化”为巨大代价的,“尽管居民的健康是国民资本的一个重要成分,但恐怕必须承认,资本家阶级根本不想保持和珍惜这个财富。”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不断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当时的很多纺织厂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对工人的健康和心理产生极大的损害。为了节约资本,资产阶级使工人在极端恶劣与危险的环境下工作。以煤矿为例,马克思指出,“竖井建造得很差,支架很糟,机械师不够格,坑道和车道设计和修建得不好;结果是生命、肢体和健康遭到损害。”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了资产阶级雇佣童工以及过度使用妇女工人的问题。儿童过早的参与劳动,再加上营养不良,“使童年期延长,成年期缩短和过早地衰老和死亡”,而长时间且单一的劳动让妇女“体质全面衰弱,同时具备了患肺病和肢体变形的因素”。
“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众多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民健康的关注与同情。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动实践。
2.实践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需求
马克思在对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批判时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最生动的实践,2020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提高扶贫的实效性,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五个一批”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精准扶贫”战略,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而在致贫的众多因素中,因病致贫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是很多贫困户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国家将“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纳为“社会保障兜底”的重要内容。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之一,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人民健康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完善保障人民健康的举措。如为了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2015年在全国农村地区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3.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健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历任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多次作出相关论述和政策部署。革命战争年代,出于革命力量发展的需要,毛泽东非常重视革命根据地的卫生建设。1933年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毛泽东就提到要将居民按住所编为卫生班开展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养成卫生习惯,从而减少疾病。同时,为了巩固边区,增进人民福利,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到:“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人民疾病之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认识到人民卫生健康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1951年9月9日在给各中央局的指示信中,毛泽东指出每年全国人民因为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工作所受的损失可能超过各项灾荒的损失,并强调“至少要将卫生工作和救灾防灾工作同等看待,而决不应该轻视卫生工作”。随后,1952年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在1952年卫生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确定为“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成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习近平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对人民健康相关论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对健康中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4.时代逻辑: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普遍渴望更加健康、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要求更加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兴疾病特别是许多慢性病逐渐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渴望更加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对基层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人民要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过去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人民的健康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雾霾、水污染等。如今,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水安全、空气质量等逐渐成为人民关注的重点。第三,人民更加注重健康保健和养生之道。中医药学的“治未病”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健康,运动健身等健康产业逐渐成为人民的消费热点。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无法有效地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以农村为例,据统计,2018年底,全国共计62.2万个村卫生室,但执业(助理)医师只有38.1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同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也再次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方面仍存在短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立足于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健康中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正是“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生动诠释。
5.文化逻辑:传统文化中“健康思想”的继承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第一,借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在治疗理念上主张“预防为主”。传统中医学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的预防理念,这对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二,借鉴中医的治疗手段,在诊治手段上主张中西并重。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断上依赖于技术设备,在用药上依赖于化学药品,甚至有些地区造成药物的滥用。而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主要的诊疗手段,在治疗方式上也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差别,如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式既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同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两者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理念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中医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资源。
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健康中国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战略主题、战略目标以及战略路径,为健康中国美好蓝图的实现打好了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抗击疫情做出重要部署。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分析,笔者认为习近平对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思想,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同年10月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些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形式,同时也是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生动实践。
2.健康优先,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这意味着在进行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投资建设等公共政策的制定时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的衡量指标,相关政策要服从于或有利于人民健康,“真正促进经济效应与健康效应的水乳交融、和谐共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新时代,新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健康理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理健康,而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个人生活方式、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因此,健康理念要融入到公共政策的全过程,成为所有政策的衡量标尺。
3.注重中西并重,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在健康中国的相关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做到“中西医并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治疗中的作用。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医疗救治,继续巩固成果,坚持中西医并重,组织优势医疗力量,在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上拿出更多有效治疗方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中医治疗”部分提到,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同时,该《方案》详细列举了中医治疗的相关方案,为中医参与疫情防治提供借鉴和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强调:“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可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控制肺部炎症扩散、促进炎症吸收,起到多方面、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同时,中医的“治未病”、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理念对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各地的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因此,在疫情的防控与治疗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深化国际合作,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有多强大、多富有、科技多先进,能够独立预防、检测和应对所有公共健康面临的威胁。”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级别调至“非常高”。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新冠肺炎成为2010年世卫组织给出“大流行”定义以来,首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同时,谭德塞强调,“我们团结在一起,冷静地做正确的事情,保护全世界的公民,这是可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各国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全面合作,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同时坚决反对病毒的污名化、政治化,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四、结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立足于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康中国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理论上看,习近平对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上看,习近平对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了理論指导,进而推动了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