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2020-01-07李玉让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语文情感

李玉让

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養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与素养。初中作为学生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正是其三观态度的养成阶段,根据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打破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深入挖掘教学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积极查找其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书育人”的功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做好铺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新课改的推动加速了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全面落实,但在其实际的渗透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升学率,学校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一味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却忽略了学生的德育素养,导致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科学的教学规划,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部分学生虽然成绩很好,却不懂礼仪和谦让,任意妄为,道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第二, 德育教育形式化严重。为了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要求教师深入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自主形式,忽略了自身的指导作用,导致学生无法深刻领悟教材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使思想品德教育出现严重的形式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进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导致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同时也容易被外界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行为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遭到了严重阻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通过有效渗透能够帮助初中生养成积极客观的价值观,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端正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3.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导致很大一批青少年,在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模仿犯罪等不良现象,不仅阻碍自身的发展,还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危害。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则能够充分发挥九年义务教育的作用和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养成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良好行为意识和习惯。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利用课本人物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其课本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物故事,大多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类似人物的缩影,极具代表性,是教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等的挖掘与总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和感染。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研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理解与判断进行自我反思,全面实现自身思想品德的完善与培养。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文章中描述的“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花木兰在从军前、从军后、回朝后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花木兰忠心爱国、孝顺父母、义勇双全等优秀品质,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比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与改正,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利用文章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每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都融入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观点,使故事得到升华的同时,也使人物更加饱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文本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技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学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授《背影》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对“父亲跨过栏杆去买橘子”这一举动的描述,深刻感受作者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并在其感染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联想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爱”的正确理解,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感受到更多地关爱与温暖,缓和叛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情感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强化学生的亲情观念,让初中生能够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3.利用交流实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而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的理论教育不仅枯燥乏味,还缺乏坚实的地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要素的理解与掌握。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中心思想开展交流、讨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体验和真实想法,加深对文本中思想品德元素的探索与感悟,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进一步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教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时候,关于文章中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与内涵,单纯的语言描述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播放关于奥运会的精彩赛事,渲染良好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拼搏、永不服输等优秀品质。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交流探讨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与体悟,完善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本教材中的人物故事、思想情感,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感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引导,全面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初中语文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