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2020-01-07陈晖
陈晖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变化,确实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中美关系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组大国关系,两国关系的走向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与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
自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在各领域进行全面的合作。从冷战结束后到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华实行“接触加遏制”的政策,主要以接触为主;中方主张两国“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中美关系虽出现一些波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基本上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美对华政策开始出现明显遏制中国的倾向,不过两国合作依然是主流。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对华政策的总基调逐渐转向以遏制打压为主。特朗普在竞选中就认为中国用不正当的手段占了美国的便宜,主张扭转两国贸易不平衡状况。特朗普没有任何从政的经历,是一个房地产商人,不涉足外贸领域。因此,经济民族主义色彩较为强烈,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
特朗普的支持者大多是国内右翼保守势力,他们过去多次建议遏制中国,一直都没受到美国决策层的重视。现对华强硬派之所以占上风,不仅是由于特朗普的支持或迎合,更重要的是美国政治精英对中国的认识起了重大变化,不再将中国视为伙伴,而是看作竞争对手。首先,中美经济实力的差距正在逐步减小。1980年中国的GDP仅为美国的7%,到了2019年中国的GDP已占美国的60%。美国担忧中国会对外扩张,威胁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其次,美国过去支持中国的开放政策,除了经济上获利外,还打算“促使中国自由化”。中国没有向美国希望的方向转变,这令美国颇感失望和沮丧。再次,尽管中国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成功的经验对许多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美国看来,中国模式对美国模式构成严重挑战,动摇了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
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初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称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认为中国倾向于改变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中国是美国更重要的挑战者。美国中情局声称,中国正在对美国进行冷战,企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由此可见,几十年来美国对华合作政策,讓位于强力遏制中国的政策。不仅如此,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在遏制中国问题上形成共识,美国军方和安全部门更是为中国军力的增强而忧心忡忡。
二、中美关系进入摩擦加剧期
从2018年起,中美关系在所有领域迅速倒退。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在中方,中方在处理与美国关系时确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如前所述,美国改变对华政策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是特朗普在竞选时许下的诺言。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问题不是像西方所讲的中国实行重商主义,而是由于一些美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制造业所造成,这些离岸产品基本上又运回美国销售,被算作进口的中国商品,实际上这些美国公司获利甚多,美国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美国政府无端指责中国对美经济侵略,大幅提高进口关税,限制技术转让,阻挠华为等中国公司参与美5G网络建设,并且要与中国“脱钩”。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被认为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中方希望通过谈判来消除矛盾和分歧,愿意满足美方一些合理诉求。美方追求的不单单是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是要迫使中方改变产业和货币政策,从而阻止中国发展和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故贸易谈判举步维艰。同时,美国开始限制两国在科技、媒体和人文等领域的交往。
中美关系的气氛也变得较为紧张。以往一些美国议员、学者和媒体发表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而政府官员表态相对谨慎克制。特朗普上台后,不少美国政府高官公开表明反华立场。与此同时,美国加强与中国对抗的姿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相应地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以保卫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美方却不这样看问题,美国把自己的安全利益扩大到世界各地,以维持其霸主地位,认为凡妨碍或反对美国称霸的国家,都是它的敌人,都对其安全构成威胁。中国采取的旨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美国看来,都是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威胁到美国的安全。2019年3月美国的一份军事分析报告就指出,中国应被视为一个可以与美国进行冷战的国家,其目的是取代美国作为主导性的超级大国。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侧重通过多边经济合作来遏制中国。而特朗普政府则强调使用军事手段,美国战略重点进一步转移到亚太地区。美国政治家和军方已不再提亚太,而推出印太的新概念。2018年5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美国不仅要将东南亚国家而且还要把印度拉进来充当平衡中国的力量,并限制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扩大影响。美国主要利用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以“保护自由航行权”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2017年,美国海军多次举行支持海上航行自由的军演。美国军舰还侵入中国在南海岛礁附近的水域,并派飞机抵近侦察。此外,美国还呼吁该地区的国家参加军演,并向友好国家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干涉中国内政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惯用手法,特朗普政府当然不会弃之不用,但所作所为似乎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2016年底,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居然接听蔡英文的祝贺电话。这是自中美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事件。尽管特朗普上台后声明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实上他并未信守承诺,依然有意提升美台关系。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了《台湾旅行法》。该法案允许美台官方代表进行各级别的互访。这一法案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必然引起中方的强烈抗议。7月,为了表示对台湾当局的支持,美海军驱逐舰穿越了台湾海峡。自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美国已停止在台湾海峡的巡航行动,而特朗普政府此举好像又恢复了这一做法。另外,在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美国也趁机煽风点火,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涉疆问题上,美方也是对中国说三道四,横加责难。
三、疫情时期中美紧张关系的升级
中美在各领域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最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是贸易战,如果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不仅中国的出口能力而且美国资本市场都会受到震荡,全球经济也会随之遭殃。中美双方都深知贸易战的严重后果。因此,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两国关系出现改善的前景。不料,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中美关系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
当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武汉被发现时,中国党和政府采取最严格、最彻底的抗疫措施,有效阻止疫情的大规模传播,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积极开展抗疫的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派遣专家协助别国抗疫。反观美国,先是对疫情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疫情出现后,防控措施不彻底、不到位,又拒绝国际合作,从而导致疫情完全失控,美国感染病毒和死于病毒的人数一直居于世界首位。疫情时期,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达到战后的最高纪录。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和贫富不均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疫情发生前,美国经济状况不错,特朗普的支持率领先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没想到疫情的蔓延使他前功尽弃。为掩盖抗疫不力,争取竞选连任,特朗普采取甩锅推责的策略。有证据表明,有关国家的病毒并非来自中国,一些美国政客仍抛出“中国病毒”和“武汉病毒”等污名化的称呼,妄称中国隐瞒疫情,要求派员到中国调查,还散布病毒出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谣言,甚至叫嚣要向中国追责索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抗疫成效的比较,使美国的“霸权恐慌”达到了顶点。特朗普政府认为,只有继续加大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才能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国内政治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特朗普和拜登相互攻击对方对中国软弱,特朗普提出的竞选口号是“谁要阻止北京,就要阻止拜登(当选)”。4月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完全否定了以往的对华政策,说美国对中国发展的误判,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最大失败”。5月26日,白宫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指出,利益分歧将使中美进行长期的战略竞争,美国对华新方针是“有原则的现实主义”。
由于美国必须依靠从中国进口防疫物资,对华鹰派利用疫情造成的恐慌心理,主张更彻底地与中国“脱钩”,于是“脱钩论”再度升温。美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回归本土,但没法解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替代性的投资场所一时也不容易找到。除非两国关系彻底破裂,否则这种供应链不是人为就能切断的,不少美国公司仍表示出在华投资的意愿。
美国还把两国分歧引向意识形态化的轨道。中美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早就存在,这并没有妨碍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美国一些政客挑起意识形态之争,完全是别有用心的,实质上是打压中国的一种手段。他们将攻击的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意在挑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和领导力,或是企图利用民意迫使中国改变政策。美国这些政客企图利用麦卡锡主义的回潮,来达到通过正常方式所达不到的目的,即切断两国在所有领域的联系。7月,美司法部长巴尔警告一些美国大公司,不要为了短期的利润而牺牲价值观。据报道,华盛顿正在考虑禁止中共党员及其家属进入美国。
渲染两国分歧的意识形态色彩,也是为美国在国际上拼凑反华同盟服务的。美国的不少盟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介入中美冲突。美国之所以打出意识形态的招牌,就是要迫使其他国家支持对华遏制政策。2020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国务卿彭佩奥和防长埃斯珀一唱一和,称中共是美国和自由世界的头号威胁。埃斯珀号召各国与美国一起准备与中国进行高烈度的冲突。美国的外交活动快变成了反华宣传行动,甚至到了“逢中必反”的地步。
美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具体表现在人权问题上,即利用人权问题抹黑中国,促使其他国家参加对中国的围攻。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相关国安法,完全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也没有违反“一国两制”原则,主要是惩治极少数涉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美国伙同一些西方国家攻击涉港国安立法破坏香港居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特朗普宣布要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美参议院通过的《香港自治法案》,规定要对美方认为损害香港自治的人士和企业进行制裁。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攻击中国,又是美国惯用的一套手法。新疆依法设立教培中心的问题,被美国和西方造谣说成是“打压少数民族”,是“迫害穆斯林”。美国以此为借口对中方有关人员和机构进行制裁。
在安全领域,美国加强与中国对抗的姿态。6月底,彭佩奥宣布,美国将重新部署其军队,以便回应中国对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威胁。美国不仅决定减少在欧洲的驻军,而且还从中东地区撤军。上述措施是为了增强印太司令部的军事结构,集中兵力对付中国。7月初,中国宣布在南海进行正常的军事训练。美国防部无端指责中国的军演威胁了本地区的稳定,宣布美国海军两艘航母在南海举行军演,以维持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美国不只在南海显示存在感,2020年上半年美国军舰又三次穿越台湾海峡。同时,美国利用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企图拉拢印度与中国对抗,并着手建立美、澳、日、印四国军事集团。
四、美国总统大选前夕中美关系的走向
大选之年,美国通常不愿挑起或卷入国际危机和冲突,更多关注国内问题。现美国疫情仍没得到有效控制,25万多人染病死亡。GDP下降10.3%,失业率高达11%。特朗普的声望受到重创,美国社会被撕裂,暴力冲突升级,民众怨声载道。为摆脱困境,特朗普不再按常理出牌,而是集中火力攻击中国,加大向中国施压的力度。2020年7月上旬,美国军舰多次进入南海,人为加剧紧张局势。美国还将中美分歧升级到外交战。2020年7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特朗普威胁说可能要关闭更多的中国驻美外交机构。7月24日,作为适当和正当的回应,中方宣布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
除激化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外,美国还进一步把舆论战推向高潮。2020年7月24日,美国务卿彭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的讲话中,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发出对中国进行新冷战的信号。通篇讲话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集诽谤和谎言之大成。这一新铁幕演说式的讲话,表明美国不仅要遏制中国而且要与之进行强烈对抗。特朗普政府继续要求其盟友采取更强硬对华方针。英国跟得最紧,对华为下了禁令,终止与香港的引渡協定。日本提出给从中国迁回本土或转移到东南亚的日本公司以补贴。
现在美国大选结果揭晓。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贸易和技术上将继续对中国进行限制。当前,只要美国不主动挑衅,南海局势不至于失控。台海局势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不过民进党当局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何况美对台保护的义务相当不明确;美国始终避免与大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美国对华政策也不会例外;中美经贸关系对美国的行为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尽管如此,对意外事件,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千万不能抱有丝毫侥幸心理。
总体而言,中美关系恶化的趋势不容易在短期内得到扭转,拜登当选总统,也照样会延续对华强硬政策,更何况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色彩要强于共和党。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蛊惑煽动,侵蚀了美国对华友好的民意基础。据美民调显示,大约2/3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感观。双方之间严重缺乏互信。特朗普政府出尔反尔,不讲诚信,严重透支国际信誉。这使得美方难以取信于人。“吃亏论”和“上当论”影响到美国精英对中国的看法,不论中方释放多少善意,美方总认为中方是在施展“兵不厌诈”的谋略。比恢复互信更重要的是,应做到相互尊重,换而言之,美方必须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美方要放弃“改造中国”的幻想,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美方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论两国关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保持沟通尤为重要,以免因对对方意图的误判而使危机升级或发生冲突。
美国已把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但不宜操之过急,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中方的善意规劝实难改变美方的立场,中方主张不冲突、不抵抗,美方很可能会误读为中方怕冲突、怕对抗,反而摆出一副来势汹汹的架势。所以,只有用事实而非言辞让美方切实认识到,遏制打压吓不倒中国,更达不到使中国全面屈服的目的,两国关系才有可能恢复正常。如果美国肆无忌惮地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两国关系很难保持稳定,说不定会引发严重冲突。因此,对我们来说,必须表现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让美方明白挑战中方底线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政策,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