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的视觉切入小学语文教学

2020-01-07吴玉梅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以儿童的视觉切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唤醒童心,让儿童在想象中生成思维;融入童趣,让儿童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尊重童真,让儿童在课堂中释放天性;巧用童言,让儿童在互动中发展能力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童视觉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31-02

小学语文的学习主体是儿童。儿童天性纯真简单,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成效,教师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需求,理解儿童的文化,采取与儿童思维特征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即以儿童的视觉开展语文教学。以下,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在简单分析小学生思维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儿童视觉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一、唤醒童心,让儿童在想象中生成思维

小学生拥有天真活泼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造就他们丰富活跃的想象力,让他们对世间万物有着天马行空的联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处于思维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若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经常性训练,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实施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爱幻想这一特性,鼓励学生自由畅想,以活跃他们的思维。但是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想象,以更好地唤醒他们的童心,促进他们思考。

利用实物、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动画等是引导想象的常用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容易得到无限延伸。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时,笔者先让學生观察文中三幅插图,然后提问:“想象第一幅插图中喜鹊是什么心情?再想一想第二幅插图是怎样一番景象?三幅图中喜鹊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对第一幅插图,有学生说,喜鹊没有朋友一起玩,树也没有和别的树聊天,就像我自己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一样,没人做伴;有学生说,树想和喜鹊玩,可是它不会飞,也不会动,它们没法一起玩;有学生说,喜鹊妈妈在窝里孵蛋,她想着马上要有自己的孩子了,心里很开心;还有学生说,喜鹊一个人自由自在,真令人羡慕。

对第二幅插图,有学生想象喜鹊们在鸟窝之间飞来飞去到处串门,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聊天,就像自己家小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那样;有学生想象喜鹊们齐心协力地一起去找好吃的;有学生说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喜鹊们不知道,那其实是树们在说悄悄话。

观察完三幅插图,学生的想象变得完整了,有人说喜鹊从前是一个人,现在有了很多小伙伴,它不再那么孤单了;有人说喜鹊的爸爸妈妈和朋友担心喜鹊一个人过得不好,就来陪它,所以喜鹊特别开心;还有人说喜鹊生了很多宝宝,它们在一起生活,可热闹了。

在课文插图的指引下,学生产生了充满童真和生活气息的想象,领悟了课文中“孤单”的含义,也答出了为什么种下很多树又筑起很多鸟窝以后,树和喜鹊都很快乐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想象下,迅速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力,生成类比和联想的思维力。

二、融入童趣,让儿童在体验中习得知识

小学生形象思维显著,对事物的感知浅显而直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习得知识。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的备课时,考虑到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和生活中不常见到松鼠的实际情况,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完成课文教学后告诉学生,除了松鼠,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松鼠一样可爱,我们可以试着观察、记录它们。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装着鹦鹉的笼子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观察鹦鹉写一篇习作。课中,不出笔者所料,当学生一看到那只颜色鲜艳的鸟儿,瞬间沸腾了,大家纷纷伸长脖子去看个究竟。活物是灵动的、有趣的,但在课堂中很少出现。结合课文适当融入“活物”教学素材,会给学生带来极强的新鲜感,进而吸引学生用心观察、体验。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让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近距离观察鹦鹉两分钟,并提醒学生边看边记录,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近距离地观察鹦鹉,甚至可以用手逗一逗它或者跟它说话,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体验过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作练习水到渠成。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课文内容开展角色体验也是一种充满趣味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课本剧表演环节,让学生针对课中“石猴探水帘洞”这一段内容,自行组队编排课本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然后分配角色。阅读课文后,学生一致认为,石猴勇敢、爽快、大胆、本领高强,应该分配给组内一名开朗且动作敏捷的男生。讨论剧情时,有学生提出课文对“群猴”只有几句笼统的描写,剧情不够丰满,应当将“群猴”细分成几个具体的角色,并设计相应的人物性格、台词。经过构思和协商,新角色包括:一只好奇的小猴子提出了寻找源头的想法,一只精明的老猴子怂恿别的猴子去探听情况,一只胆大但本领不高的青年猴子很想跟大伙一起去探寻水帘洞,但被关心他的妈妈劝住了。这些新角色分别指定给了几名性格相近的组员,并配给他们个性化的台词,这些设计使得剧目的表演生动且富有童趣。融入了儿童趣味的角色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尊重童真,让儿童在课堂中释放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拘谨胆怯,不敢大声发言,不敢与教师互动,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这其实是压抑他们爱动的天性,不利于发掘他们的潜能。由此,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保持本真,敢于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模仿、调侃、玩笑、师生互换角色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尽情表达、尽兴表现。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何谓语气,笔者示范了人处于生气、命令、哀求、高兴等几种情绪时的说话状态,学生一听便领会了“语气”其实就是说话时的声音状态和情感态度。于是,笔者现场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刚开始,没有学生敢举手。笔者并不着急,而是循循善诱:“演自己或演别人都可以,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来演,或者模仿说一句你记得最清楚的话,或者你现在是什么情绪想说什么话,说出来就好,不管说得对不对。”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人模仿了生气的妈妈:“我再说一遍,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有人演了可爱的幼儿:“妈妈,妈妈,我想吃棒棒糖,可不可以呀?”还有人学着老师的语气说:“哈哈,这次我们班期中考各科的平均分都提高了,给你们点赞哦!”……学生天真无邪的想象和生动形象的表演,不仅是对课文的最好诠释,也是学生释放天性的表现,在热烈的发言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课堂中,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带来全新角度的感受,也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一课,课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每一段的景点都不同,笔者先选择第二自然段作景点的示范解说,接下来每段请一名学生进行解说。学生上到讲台,变身“小老师”,而笔者则坐到台下充当“学生”。第一名上台的“小老师”按着教师的示范解说依葫芦画瓢,用语方式、语气、肢体动作都十分相似,最终顺利完成解说。有了同学的成功经验,第二名上台的“小老师”信心满满,并且不再刻板地模仿教师的解说,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展现了个人解说风格。如在“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处,“小老师”一手指向远处,说:“瞧,远远的那座宫殿就是颐和园,葱郁的树丛掩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宫殿的正前方是一片湖,叫‘昆明湖,湖面又静又绿,游船、画舫在湖面划过,几乎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接着“小老师”根据课文“向东远眺”,手指换了一个方向,继续解说:“那边是几座古老的城楼,城楼里还有白塔。”这一段解说流畅且自然,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为接下来的“小老师”树立了榜样。后面的“小老师”在解说时更加自如,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昆明湖的景色。在浓厚的表达氛围中,“小老师”介绍完课中景色,有几名去过颐和园的学生大胆地举起手,精彩地补充了课文中未曾提及的景色。师生角色的互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课文、讲述课文的机会,而“小老师”的讲课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惯用语言,更富有童真童味,能够带动更多学生去表达自我、释放天性。

四、巧用童言,让儿童在互动中发展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谓“儿童化语言”,一方面指口语的儿童化,一方面指身体语言的儿童化。巧用童言,能诱导学生与教师互动,继而帮助学生发展口语能力、社交能力等。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在课程结束时笔者提问学生:“谁来总结归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响应,过了一会儿,才有一名学生迟疑地问:“老师,什么叫总结归纳啊?”笔者突然醒悟过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许能理解“总结归纳”这样抽象的词语,但二年级的学生却不易理解。于是,笔者改变提问方式:“谁来讲一讲我们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位植物妈妈?每位植物妈妈都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纷纷发言。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是协助沟通的重要工具。笔者在一次题为《保护我们的眼睛》的作文课上,请学生列举伤害眼睛的做法,学生仅举出“趴在桌上看书”“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等两三条。为了启发学生,笔者走到阳光直射的窗前,装作眯起眼睛看书的样子,有学生立刻醒悟,提出保护眼睛“不能在太阳光下看书”,还有学生举一反三地补充了“不能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随后,笔者又坐到椅子上,动作幅度很大地前后摇晃,同时捧起书放到眼前,学生马上联想到“不能在汽车上看书”“不能坐姿不端地看书”……这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使师生间的互动变得平等有趣,不知不觉间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意愿,也提高了学生互动的能力。

可见,课堂上教师从儿童的視角组织语言,更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水平,既能增加师生的互动频率,也易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通过唤醒童心引导想象,用富有童趣的方式讲授知识,关注童真促进天性释放,用童言促进互动,无不是从儿童的视觉切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发展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吴玉梅(1982—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