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0-01-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灰缝砖墙

庄 舒

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于建筑工程与计价已是必然趋势。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笔者采取了“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打好基础,加深识图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将书本知识内容与实际参观进行融合,将学生带离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具有一定规模、造型多样,具有代表性的已建房屋及建设工地,从建筑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房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以本校的教学实训楼为观摩对象,设置学习内容和要求如下。

通过对学校现成的案例边结合该工程图纸进行讲解,边带领学生观察构造节点。这不仅培养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帮助其建立系统思路,还为后续工程量计算的教学实现“无缝对接”。

二、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充分释放

多媒体教学帮助教师将抽象化的知识实现简单化的展示,能够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理解提供有利支持。讲到一立方米标准砖的消耗量计算公式时,很多学生对公式不理解,死记硬背。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扎实地领会知识,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找到几张墙厚砖数图,先给学生引入一砖墙墙厚砖数,和一砖半砖墙墙厚砖数的直观断面图。再以书本中计算公式:砖净用量=1/[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K,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指:0.5、1、1.5、2、2.5、3;进行思路分析,推导过程:这个公式的推导思路就是平常用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此式中长=(砖长+灰缝),高=(砖厚+灰缝),这两个数据是墙体立面方向的数据,比较容易理解,且它体现的是一块砖的长和高(含灰缝);而宽=墙厚。再利用三维动画展示一组各种墙厚砖的摆砌图图片。是墙体水平面方向的数据,它体现的只是墙厚长度数值,并未体现这个墙厚有多少块砖,实际计算时,就要算出相应墙厚水平方向由多少块砖组成。再展示墙厚与砖规格的关系图。如,240 墙厚(一砖墙,即公式中的砖数)在水平方向由两块砖成(2×120=240),120 墙厚(1/2 砖墙)在水平方向由一块砖砌成,在净用量计算公式中,水平方向墙厚所含砖块是以240 墙(一砖墙)为基准的,即240 墙(一砖墙)水平方向所含砖块数=2 块×1(砖数)=2 块;1/2 砖墙(半砖墙)=2 块×0.5(砖数)=1块,墙厚是以一块砖的长度(240)为基准拆算表示的,240 墙就是墙厚等于一块砖的长度的墙,1/2 墙(半砖墙)就是墙厚等于一块砖的长度的1/2 的墙(240×1/2=120)。展示图片墙厚宽度一砖半墙厚是怎么组合的,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公式的数据所代表的计算意义,明白公式的含义,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建筑工程预算》与《预算软件》课程相结合

目前常用的预算软件是鲁班、广联达算量软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在课程布置算量软件的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充分地阐释“做中学,学中做”的含义。算量软件要求掌握实际工程的建模流程顺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命令的同时能结合实际图纸独立进行工程建模。很多学生在实际建模时输入构件参数不能很好地与施工图纸结合,拿到图纸不知道第一步要做什么。为了建立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计量计价课程上完后加深了对计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再用算量软件的建模,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建模过程也是对建筑工程构件及工序、做法的形象认识,通过软件三模视图可以观看各构件的相互关系,直观了解混凝土构件计算时扣减关系,为实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教学案例呈现

本文以《基础工程量计算》这一节为例呈现课堂教学。

1.引入任务

给出资料背景,某工程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尺寸为70m×100m,砼垫层每边外凸出100mm,垫层厚100mm,地下室设有外防水,室外自然地坪标高为-0.2m,地下室底板垫层底标高为-3.5m,如下图,土壤类别为二类。

2.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一:计算挖土深度?

问题二:根据清单计算规则,计算挖基础土方工程量。

问题三:施工方案,采用人工挖土,工作面每边各增加0.8M,四门放坡,放坡系数为0.33,计算挖土工程量。

问题四:若采用人工挖土的综合单价为20 元/立方米,计算挖土的费用。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3.分析任务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问题一中,提问学生如何计算挖土深度,要抓住哪两个重要数值,计算规则又是怎么规定的?

问题二中,学生分组讨论清单规则中,需要考虑放坡和工作面吗?如果需要它们分别是多少,如果不需要那应该怎么计算?本题应该是:(A×B)×H

问题三中,引导学生思考,垫层开挖高度是多少?需要放坡吗?如果需要怎样进行计算,如果不需要又应该怎么考虑?本题应该是:

(A+2C+KH2)×(B+2C+KH2)×H2+1/3×K2×H23+(A+2C)×(B+2C)×H1

4.解决任务

运用图示法,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并加深对计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引导学生良好地识读施工图。要求各小组代表展示计算结果,其他小组进行修正。

5.计算过程

(1)挖土深度:3.5-0.2=3.3m

(2)挖基础土方:70.2×100.2×3.3=23212.33 m3

(3)挖基坑土方:垫层:(70.2+0.8×2)×(100.2+0.8×2)×0.1=730.92 m3

基坑:(70.2+0.8×2+0.33×3.2)×(100.2+0.8×2+0.33×3.2)×3.2+1/3×0.332×3.23=24748.27 m3

730.92+24748.27=25479.19 m3

(4)费用:

25479.19 m3×20 元/m3=509583.8 元

五、总结

本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要能够从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规律出发,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融入到实际工程中,重点体现学生的应用和计算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懂,还要懂运用,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分部工程典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展开教学,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汇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灰缝砖墙
浅析自保温砌块水平灰缝热桥处理施工措施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墙体构造
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建筑冻害与机理研究★
灰缝釉配方及施釉工艺的研究
浅谈砖墙砌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墙体构造
浅谈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浅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