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
——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发展逻辑

2020-01-07

关键词:和谐发展社会福利福利

(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社会福利是国家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改善其生活质量所提供的一系列资金、服务和制度的总称[1]。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建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有效解决了一系列涉及教育质量、医疗卫生、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城乡住房、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公共福利问题,领导和推动了浙江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共享发展作为社会福利建设的价值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福利工作的重点,努力解决好与人民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国家各方面发展的成果,全面保障人民的各类权益。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发展逻辑,其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社会福利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新时代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和思想资源。

一、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以“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的决心,对社会福利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性的研究和部署,体现了他在省域层面对于社会福利建设的远瞻性思考和探索。

(一)在价值立场上,强调“以人为本”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深刻体现了对浙江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在部署维护职工利益,发展卫生强省、体育事业等具体工作时都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系统回答了如何贯彻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什么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什么为本”等重要问题。并且从社会主义和谐理论视角揭示发展社会福利的必要性,指出“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2]。习近平同志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就业收入、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乃至“柴米油盐”,都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在习近平同志眼里都是所有党员干部工作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的“大事”。

习近平同志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理论,又对浙江社会福利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推动浙江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提升。

(二)在工作路径上,强调“统筹城乡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待遇也仍然存在显著差别。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城乡二元分割和省内社会福利制度的痛点,统筹城乡发展的蓝图,努力推进城乡社会福利“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同志主导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走向全国前列。在就业上,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政策、就业服务体系和薪酬福利体系,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新局面。在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加快建立健全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基础设施上,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是习近平同志对统筹浙江社会福利发展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性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是补齐社会福利建设的短板和解决社会福利发展问题的工作路径探索,其本质是城乡社会福利发展的效率公平分配问题的辩证过程。

(三)在机制保障上,强调“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3]。在他的主持下,浙江省委把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作为2004年的重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出“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从建章立制入手推进社会福利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建立社会福利事业的长效机制。

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长效机制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做到“三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和“四让”(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自身利益的主体;二是“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要为民办实事,能办事、办成事。为民办事要形成良好的条件,还要形成良好的氛围;三是“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关心困难群体,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搞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4]。

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把“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是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到具体工作中的最鲜明体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利,站在人民的立场,维护人民的利益,切实提高了浙江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

(四)在发展原则上,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洞悉和把握,并用来指导社会福利建设工作。习近平同志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是事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会大大增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经济也难以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5]。由此,必须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促进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协调互促发展。

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处于新世纪之初的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够强大,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于或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都无法解决其突出的社会问题。推进浙江社会福利建设,必须要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实现浙江社会福利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则。他指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任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6]。由此观之,习近平同志主导的社会福利建设是基于现实经济水平基础的,是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既不滞后于发展,也不超前于发展;既有效规避了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实施高福利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又使人民的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得到适度提高,让人民真正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福利”。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分别从价值立场、工作路径、机制保障、发展原则上对浙江社会福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省域层面对社会福利建设的整体性思考和布局,并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省域社会福利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浙江社会福利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和丰富发展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新时代,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共享发展”的社会福利建设理念指引下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福利”社会,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目标上建立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福利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映射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社会福利的愿望,也凸显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站在新时代,面对社会福利建设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8]。这为新时代社会福利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立和完善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的社会福利体系,必须以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扭转以往粗放发展、失衡发展的势头,以过去发展相对滞后的养老、医疗、就业、教育、脱贫等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各项福利为发展重点,以最短的时间弥补社会福利发展的短板,加快社会福利的供给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抓手[9],在政策上,为其他主体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支持,对于社会服务类的社会组织进一步放开。在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上,列出服务对象、内容和标准,真抓落实,公开透明。

(二)结构上推进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

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将城乡居民纳入基本社会福利范围, 逐步把城乡的社会福利发展成为“制度合一、服务衔接、功能配套”的体系[10]。当前我国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福利差别不仅扩大了贫富差距,还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抓住这一福利建设中的制度痛点,从远谋划,提出要“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11]。

从顶层设计上部署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新时代建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适度差异、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强大政治保障和制度安排。全民共享,是指改革开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全面共享,是指人民共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国家各方面发展成果;适度差异,意在规避平均主义消减社会发展活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指建立可持续的福利制度,防止福利过度化。新时代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建设,创新了社会福利发展新格局,人人共享了社会发展成果,高标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福利现代化建设。

(三)对象上兼顾弱者福利帮扶和全民普惠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应当有序扩大,让更多的人民共同享受相应的福利。一方面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帮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这一讲话精神明确了当前社会福利工作的短板,也即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帮扶。这不仅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社会福利向全民普惠方向发展。“使社会福利能够真正惠及全体国民,成为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做出的历史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做到“全面”,要“全面”就须构建全民普惠型社会福利,就要更加注重人民享受的各种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给予全体公民平等获得社会福利资源的资格,建立真正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福利体制。

(四)制度上加快社会福利事业法制化

社会福利法制的系统化、专门化、关系清晰化是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1]。社会福利事业法制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12]。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法治的健全完善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反作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严格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政策,确保人人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

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为完善社会福利的法制化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应当制定《社会福利法》基本法以及《老年人福利法》《妇女福利法》《儿童福利法》《残疾人福利法》等专门法律,为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使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运行在法制轨道上[1],确保社会福利“共享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秉承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构建社会福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福利事业法制化,有序扩大社会福利覆盖对象。这既是一个解决社会福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建设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辩证统一的,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

三、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发展逻辑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社会福利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决策部署,以“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了全省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体现了他在省域层面对社会福利的深刻思考与实践探索,与党的十八大后以“共享发展”为新理念,让全国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两个阶段的社会福利思想观念,在领导力量、根本指向、内在特质、工作路径上既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又都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

(一)从“全面领导”到“领导一切”,凸显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生命线是党的领导

社会福利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多次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根基在民”[13]。一方面要“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有效地解决一大批关于教育质量、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城乡住房、扶贫开发等福利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14]。由此,真正发挥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和谐社会带来的福利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而“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了提升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强调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切实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15]。另一方面提升全民普惠水平。住房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教育上“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妇女事业上“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从“全面领导”到“领导一切”,体现了我国社会福利建设在领导力量上的一以贯之,党的领导是贯穿社会福利建设始终的政治生命线,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建设的根本保证,构成了习近平社会福利建设理念的鲜明特色和本质特征。

(二)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凸显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根本指向是人民性

社会福利建设根本旨归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卫生强省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育事业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事业。他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实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4]。

党的十八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也随之提升。人民期盼子女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面对人民这些美好期待,习近平同志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要继续发扬我们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并提出“以百姓心为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都作出了丰富论述和战略部署,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向高水平发展。

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与我们党执政的人民性的高度契合,体现了我国社会福利建设在根本指向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社会福利建设更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在新时代对社会福利的新需求。

(三)从“基本特征”到“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内在特质是公平正义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按照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预防和化解突出的社会矛盾问题,不断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9],“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进展[21],推动社会福利建设高水平发展。

从“基本特征”到“出发点和落脚点”,蕴含着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内在特质,展现出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内核上的发展理路。新时代社会福利建设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公平正义为价值领引,建设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凸显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路径优势是法治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有赖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2006年,浙江省委通过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强调“法治浙江”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逐步“实现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在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上,要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18]。这是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在省域这一层面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法治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入新时代,运用法治来保障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升社会福利全民共享的水平是时代所趋。由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必须“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21],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给人民带来的福利。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彰显出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路径优势,体现出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的法治发展逻辑。法治为社会福利发展提供制度之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基本保障,新时代应把法治贯彻到社会福利建设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同志从主政浙江一省到领导一个大国,虽然社会福利建设的实践范围、经济基础、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战术、着力点、措施等方面体现时代性、阶段性特征,但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福利建设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笃行、人民情怀的坚守、公平正义的追求、法治理念的遵循等社会福利思想经历了他不同时期福利建设实践的淬炼,反映出基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论述的新时代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社会福利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给新时代福利建设提出新的课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其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实践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

社会福利是保障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社会制度安排[22]。首先,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本”的思想,丰富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福利理论。其次,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是对当下社会福利建设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所作的深入思考,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建设的重要论述将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其轮廓也在社会实践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为现阶段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精准把脉施策,为解决其问题提供了包括理念、目标、对象、特质、路径在内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思路、新理念、新见解、新的社会福利思想,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丰满,将这些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到有关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与发展行动之中,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必定能得到明显提升。

(二)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随着人民的社会福利需求的变化,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难以适应人民的福利需要,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展现了新的社会福利发展理念,创新了社会福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首先,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真正契合人民群众所需,做到“有效供给”,社会福利有效供给要有利于形成人民可以“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机制,其不再只是一个给予帮扶的平台,而是一个更加侧重于改善人民福利的服务平台。其次,“社会福利制度必须进行前瞻性的功能调适,跟进精神文化、发展机会、个性自由等方面的新诉求,建立公平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促进机制”[23]。真正实现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以提升人民福利水平的初衷。最后,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要基于人民的立场,应是能持续回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稳步助推社会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习近平有关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党对社会福利建设长期探索的重要成果。

(三)确立了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价值取向

共享是国家发展观的升华转型,只有共享才能营造包容,只有共享才能创造和谐,只有共享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发展[2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理念,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在新时代社会福利建设中应树立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价值取向,具体而言,社会福利的全民共享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福利的整体性共享,即社会福利要实现全体人的普遍共享。这就必须完善社会福利的供给结构,提升社会福利的供给数量与水平,增强社会福利的可及性,使所有人都能够方便且公平地享有相应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社会福利,并尽可能实现均等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福利的差异化共享,即社会福利要实现每个人各得其所的共享。如不断引入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和发挥其专业性优势,向广大人民提供更精准有效、差异化的社会福利服务。新时代,我国正在推进的扶贫攻坚战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平安中国战略等,也都是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和更多的发展机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探索了彰显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福利道路

从福利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看,体现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福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首先,走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福利道路,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相适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福利体系建设,并发挥人民的创造作用,尊重广大人民的福利需求。其次,走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福利道路,必然要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适应。“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未来发展中,应当既有法律明确规范的制度化社会福利事业,也有立足于伦理道德与优良传统基础上的非制度化保障,每个社会成员不能只有非此即彼的福利选择,还应当有基于血(亲)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具有弹性的各种互助”[1]。最后,走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福利道路,福利范围上,从城市地区到城乡一体;福利对象上,兼顾弱者福利帮扶和全民普惠;福利水平上,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到人民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活。新时代,应立足国情和人民的福利需要,发挥制度优势,尊重客观规律,弘扬优秀传统,走特色和优势的福利发展道路。

习近平关于社会福利的重要论述和丰富实践探索,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立足于新时代社会福利发展的历史方位,贯通理解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福利建设的重要论述,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福利建设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和逻辑理路,更高效地统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保等福利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福利现代化。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社会福利福利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