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2020-01-07

关键词:斗争历史精神

(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1]。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以来,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武器多次被总书记提及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的创新思想,关注现实问题,回应时代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厚的民族智慧。同时,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历史发展认知中的时代之思,我们需要对之进行科学解读和深化理解。因此,从学理上搞清楚新时代坚持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等重要问题,对理解新时代斗争精神提出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一)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及斗争精神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坚守者和运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也是其属性,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和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深刻的认知,他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曾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强调斗争,从根本上说是由矛盾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矛盾不会因为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更不会因为主观的反感而消失。尊重个体以斗争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革命和建设理想的必经手段。社会矛盾具有多元性、错综复杂性,而社会矛盾是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领域、层面上表现出来的。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不同表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1];“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遵循了矛盾的普遍性,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将社会发展背后深藏着的动因与社会的现实性问题、国家的政策路线等紧密结合,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根据现实情况决定工作重心与治国之纲。我们党在面对社会现实,制定相应的政策时,运用主要矛盾分析方法作出了诸多理论创新。斗争精神相关论述的提出,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分析现实问题时运用了主要矛盾分析法这一方法论。新时代不可错失机遇的中国,在面对诸如党的建设、社会法治、生态环境等问题时,面对各种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和矛盾时,必须要继承和弘扬斗争精神。新时代斗争及斗争精神的论述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行动的指南。

(二)意识的能动性表明了斗争精神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能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指出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那么,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动机,并不一定是我们个人头脑里固有的,动机的形成必定要受到主客双方及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调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与否和目标是否达成,关键在于主客体因素本身,或者在于人民群众本身。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4]。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2]。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论述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进行斗争精神教育来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克服艰难险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弘扬斗争精神不仅要消除人们思想上的障碍,而且要通过思想上的激励教育使人们在困难面前做出新的姿态和积极的回应。斗争精神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要素。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彰显了斗争精神的常态性

百年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擅于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党,并且是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的党。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方式,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从思想上引导人和影响人,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中层次较深且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形态,关涉思想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问题。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5]。新时代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以往的斗争一样,虽然形态各异,但社会主义制度下与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这方面我们时刻要做斗争准备,特别是发扬斗争精神不动摇,保持意识形态的坚定性。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斗争方法论等指导思想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用斗争精神取得了一次次胜利。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弘扬斗争精神,是经过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国情党情世情变化而得出的结论,更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中的顽强奋斗和斗争精神时至今日都在彰显其强大与坚韧。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主要体现在斗争精神不仅是对中国精神的历史传承,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数次斗争任务中优良革命传统的历史延续。

(一)新时代斗争精神是中国精神及文化的重要历史传承

斗争精神已经成为反映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中国古代关于奋斗、抗争精神的传承。中国古代的历史是无数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自然的顺应、对自然暴力的反抗与征服。诸如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中体现出的为了某种目标或理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也是伟大斗争中“斗争”一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更是当代中国人民应有的精神。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朝代更替,政权更迭,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传承悠久的美德,即作为中国精神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1]。体现斗争精神的历史主要有自我奋斗的历史、自我革新的历史和对外抗争的历史。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造就辉煌,是因为根深于农耕文明,与自然界抗争,创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方法等,极大地推进古代科技、文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自省、革新和进步以及自我抗争。历史上斗争精神的传承更多体现在抵御外敌的入侵和平定内部叛乱上。古代中国地大物博,文明程度高,垂涎于中原地区的丰美物产的敌人很多时候威胁中原王朝。历史上的匈奴、突厥等都曾带给中原大地骚乱和战争,但勇敢的中华民族利用卓绝智慧与坚定的斗争精神抵御了一次次入侵,平定了一次次内部叛乱,成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繁荣盛世,体现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造就辉煌的优秀传统和敢于斗争、刚健有力、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对党的斗争精神和传统的历史延续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艰苦奋斗的。回顾历史,我们党和国家的诞生和发展的历程都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可以让我们从中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等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与理论来源。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前进的道路,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使斗争精神永驻史册。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环境的压力及军事、经济层面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这一伟大斗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史,当年的场场胜利和激动人心的成功建国,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但始终不忘初心,秉承着伟大斗争精神的优良革命传统。事实证明,伟大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宝贵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能丢掉的精神武器。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党在这方面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既彰显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渊源,也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更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法宝。

在党的历史上,由于对阶级斗争的不当认识发生了一些失误,党及时扭转了失误,但至今有人对“斗争”及斗争精神存有偏见,避而不谈。《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8]。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继承和发展,其中就包括对其斗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曾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明显不同于历史中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的,应将其与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坚决区别。不仅如此,今天讲的斗争精神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体现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带有积极韵味的斗争精神。新时代斗争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精神的历史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扎根人民大地,进行艰苦探索所收获的宝贵经验的发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应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并使其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历史既是一个民族成长的“记事本”,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指路灯”。中国共产党深谙历史可以鉴得失知兴替的道理,并在多次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学习、总结历史,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都能为我们努力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提供历史借鉴与宝贵经验。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

中国的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从新的起点扬帆起航,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的相关论述,是深刻把握了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准确的预判。

(一)新时代斗争精神是立足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当代现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9]。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9]。新时代斗争精神所要解决的“已经不是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群众运动’,而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的一系列伟大变革和创新,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实施的突破遏制、回应挑战、补齐短板的斗争”[6]。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带给中国人民的是风险和考验,我们的党和人民必须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同固化利益作斗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生态形势作斗争、同分裂势力作斗争。首先,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妄图用“悄无声息”的思想渗透方式对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政策、方针、路线,乃至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揣测和编造,企图搅乱我国的社会秩序,挑起党和人民的矛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其次,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党需要进行自我革命,以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内腐败是现代政治之癌,给党的威信和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但打击腐败有各种阻力,必须以高超又巧妙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政治勇气、坚定的政治决心,尤其是运用斗争精神开展反腐败工作,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再次,人类仍然面临生存方面的挑战,如疾病、地震等。在本世纪20年的时间里,我国发生了两次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即20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冠肺炎。这些新的疾病成为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世界人民的敌人,是斗争的对象,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最后,必须认识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并没有使一些西方国家放弃冷战思维,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甚至打着维护国际秩序的旗号,在一定程度上变本加厉地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我国的南海问题、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国家在作乱与搅局。因此必须认识到,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风险与挑战,进行伟大斗争,弘扬斗争精神是必行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0]。这些重要论述,在战略和全局上将斗争的范围领域、作用对象、斗争的广泛性、系统性、艰巨性、深刻性进行了全面阐释,既廓清了新时代斗争的客观必然与复杂存在,又昭示了斗争的精神依存和精神所向,警示我们要明确斗争精神的作用对象,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一切挑战和风险的准备工作,坚定斗争精神,将伟大斗争贯穿于“五位一体”等各个领域和战线之中,勇于斗争,不惧艰险,敢于担当。

(二)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项政策、每一条理念的实施与贯彻都有其特定的涵义,也有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斗争精神的系列论述最为强调的就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目标。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论断。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开展并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伟大斗争内涵时又强调:“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10]。然而,这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如腐败问题、生态破坏问题,都必须为了维护人民利益而与之抗争。另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话语权也逐步提升,成长为世界经济引擎,并积极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经济秩序,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尊重。我们认识到,目前中国谋求进一步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条件虽然是有利的,但也要清楚目前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需要“弯道超车”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斗争精神。然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斗争精神。共产党人就应该有不同于普通百姓的精神面貌,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那样,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带动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形成潮流,汇聚梦想。通过发扬斗争精神,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的国内社会环境和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并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更为重要的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与方法,体现了斗争精神作为反映中国精神的具体历史传承,并且是在中国共产党立于百年未遇之局、经于风雨艰险考验之际而慎重作出的现实思想指引。从逻辑生成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更能彰显其具有的强大理论生命力、历史感召力与现实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需要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践行。

猜你喜欢

斗争历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