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7邓丽彬
邓丽彬
(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 江西南昌 330006)
引言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不仅影响学生阅读学习,同时还会对学生写作水平、语言思维产生影响。提高学生散文阅读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困境,本文就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一、朗读训练,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意识的重要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朗读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中的情感。传统教育中,教师很少组织朗读训练,多数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为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提升[1]。朗读训练活动的开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乐趣,促使学生阅读习惯形成。
以《雨的四季》为例,这一内容主要是描写不同季节的雨,展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作者对不同季节雨的热爱,可以采用花样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以齐读、男生读、女生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活动。这篇散文一共有八段,教师可以让班级男女生交叉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如男生齐读1、3、5、7,女生齐读2、4、6、8。通过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散文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当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朗读内容,说出自己想象散文中描述内容,并运用自己的语言与其他同学分享,提升阅读效果,增加阅读有效性。
二、创建情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情感体会是阅读学习的重点,也是阅读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体会到文章情感后,才能够将学习内容内化,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课堂教育中,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的支持下阅读散文,感受其中的意境,并在情境中分析散文中的情感变化与意境,以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建课本内容情景,借此烘托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习。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进行这一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收集的视频、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认真欣赏,感受大片紫藤萝的魅力。视频播放结束后,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看到视频中大片的紫藤萝,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非常美丽,好看。教师:若是在生活中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色,你的内心会出现怎样的波动。然后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根据自己的情感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2]。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如果在生活中看到这样一片美丽的花朵,会感觉非常神奇,也会觉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另一名学生则是这样描述的:我想我会非常的激动,能够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当学生互动后,则引导出散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看到紫藤萝的情感变化,并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意识到文字可以呈现出如何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效果。
三、掌握朗读技巧,提升学习效果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散文阅读中,需要将阅读方法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掌握学习技巧。首先,粗度与快读结合。粗读,就是快速的浏览文章,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在兴趣的支持下进行细读,了解文章主旨。快读,就是以一目十行的方式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概内容。通过粗读与快读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应用,节省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果。其次,朗读与默读的结合。散文阅读中,朗读的应用,丰富学生阅读经验,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情绪的变化,提高阅读效果。默读的散文阅读中应用,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做到一边思考一边阅读文章。两者的结合,提高学生阅读热情,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形成。
四、立足文本语言,分析文章情感
散文语言分析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理解能力的重要举措。散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就散文中的重点段落、语言文字进行指导教育,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讨论,思考每个段落语言的写作方法与表达情感,以此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3]。对散文中语言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技能,同时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例如,《动物笑谈》阅读学习时,可以就“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作者借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自然、动物、生命的感受。因为学生思维能力不同,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见解,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五、结束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散文阅读教育,利用情景教学、朗读训练、文本语言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促使语文教育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