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2020-01-07唐文英
唐文英
(重庆市永川区永和小学校 重庆永川 402160)
引言
美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加之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生活化视界,对学生实施美术教学。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更不要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枯燥无趣的教学课堂氛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有效性。下文针对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指引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与知识储备都相对较少,在实际教学中若一味的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是很难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帮助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获取,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进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美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小树快快长”时,由于树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见,为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对树木结构进行了解,并通过美术语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从树木的形状、特征、颜色等方面入手,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和制作。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树木?这些树木有哪些特点?这些树木的叶子、树干有哪些不同?这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简单阐述出来,但是具体到树木叶子的纹路、树干等特点时,其无法准确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对各种树木进行观察,使其可以亲手摸一摸,进而了解树木的形状、颜色。紧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彩色纸等材料,进行剪贴制作。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利用剪、粘贴、撕、折等手段,完成小树的制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织学生进行不同户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生活化视界下,想要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细节,并善于提出问题[2]。身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指引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例如,在讲解“田间的精灵”时,其中涉及到稻草人,其属于乡村文化,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到乡村进行游览,到田间对稻草人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解,对稻草、石头、羽毛等材料进行收集,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对稻草人进行设计。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作出来的成品进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细节进行了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鼓励学生写生活化美术日记,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的绘画作品,可以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反映,且具有一定的个人情感因素[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要进一步对学生绘画兴趣进行培养,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写美术日记,进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瓜果飘香”时,很多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瓜果的经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呈现几幅有关瓜果的图画,并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编写一个小故事;或者是教师可以选择和买瓜果相关的故事,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图画。在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喜欢,或者是妈妈爸爸喜欢的瓜果进行绘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创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使学生可以基于直接经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学生美术日记内容进行硬性要求,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进行自主描绘,使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情感,对美术的美进行感受,升华学生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生活化视角,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美术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元素融入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生活化教学和美术教学进行充分融合,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和美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