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内容和特征

2020-01-07骆斌文冯庆媛

科学咨询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骆斌文 冯庆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一、国内外对高职教育就业生态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它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1979年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在《公共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即“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中的校企合作研究较为深入,注重实践和指导,尤其在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相当成熟。比如德国的高职教育双元制模式;美国的以能力本位的“职业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则注重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将工作场所和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相结合,突出现场教学;日本突出的是多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设置课程主要面向工业和产业,通过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经验等。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出了不同的高职教育就业生态模式,但是基本大同小异:即重视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都突出了企业培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就业生态”隶属于教育生态系统。就业生态,是指社会系统内各种与就业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制约的方式和状态。杨敏恒学者将“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界定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刘翠玲则分析了在新时期,高校应该应该借鉴生态系统理论,确定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模型等等。他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为我国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李东航则从职教生态视角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高职院校生态位的形成是高职学校内部和外部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实现高职院校生态位的优化需要对生态位进行错位、扩展以及共生等战略。

二、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内容和特征的探讨

(一)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就业生态系统中两大环境主体“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研究

我国现有的主要校企合作模式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目前,国内学者归纳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整合一一互动”模式,这是根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也是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整合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课程资料、课程模块、新媒体、各种教材,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的互动。二是“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对学生进行共同的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中,这种模式目前受到企业的欢迎。三是“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立项高校、企业和学生连在一起,学校老师和企业骨干共同施教,很好地解决了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参与度不一致等问题。还有其他的如“2+1”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学生毕业学制分层次分配的特点,由学校和企业先后对学生进行培养,强化理论——实践的过程,通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侧的能力锻炼,达到企业和学校共同的人才培养目的。

国内研究基本明确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但是对合作后的培养效果还没有确定地评价。就业生态理论的研究在国内也正在成熟化中。

(二)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包含学校公益性质和企业盈利性质相结合

①教育特征。这是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建立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都要把人才培养和上岗工作形成无缝对接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在这方面具有利益一致性,也是就业生态系统教育性的重要体现[1]。

②职业特征。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教育特征,同时还具有职业特征。不管是哪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企业学院甚至于职教集团,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处于就业岗位中实习,感受真实职业的氛围。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在学习学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即将毕业时候所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2]。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生态系统职业性的特征。

③开放特征。高职教育主要面对的是高职学生,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服务社会经济的教育。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要适应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市场和企业需求。它包括了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也包括了校外的硬件设备和实践基地的维护。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里面,由企业对学生进行最新技术的培训、最新理念的传播,通过和高职院校一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满足学校发展、企业发展和高技能劳务输出的需要[3]。

④合作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生态系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即政府的统筹。依托政府提供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产业结构各方面的因素来调整布局学校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专业种类。从区域发展的战略角度,地方政府可以携手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院校建立政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发挥各自在教育、行政、资金、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培养学生,最终形成跨部门、跨地区和跨专业的共同育人长效机制,弥补原先校企合作中的不足,更好的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4]。

三、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建立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研究就业生态系统,丰富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从生态学的平衡理论出发,通过运用生态中的主体与环境这一视角来分析高职教育就业生态系统中的现状,影响高职教育就业生态平衡的因素,实现高职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5]。生态学的平衡理论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毕业生数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矛盾以及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并解决问题。二是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研究来明确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两个主体的合作对就业生态个人主体——高职毕业生的影响。高职教育就业生态平衡的实现与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个体的自身认知环境息息相关。学校和企业两大环境对高职毕业生会形成影响,同时毕业生也会根据环境进行不断地适应,最终达到平衡。通过高职教育家就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来确定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平衡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学的平衡理论来研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合理的为解决高职教育现有的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