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对中职青年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标准研究
2020-01-07孙心驰
孙心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江苏·徐州 221000)
1 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评分标准分析
1.1 标准内涵
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评分标准总体主要从总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与特色创新四大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价。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为例,其总体设计指标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宏观设计,其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教学过程指标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其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互动能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必要且合理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及时、有效等;教学效果指标主要衡量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包括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目标、攻克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能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等;特色创新指标主要关注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程度,包括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作品的实用性与推广性、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引领示范作用等。
1.2 动态变化
自2010年起,职业院校教学大赛已举办9年。期间,大赛举办方每年会根据以往比赛经验和职业教育发展动向及时对大赛方案作出调整,优化大赛评分标准。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为例,与之前年度相对比,今年的赛项要求作出了重大调整。在教学设计环节更突出模块与项目完整性,课程设计要求覆盖整个完整的模块、项目或教学单元,总课时量不少于8课时。同时,该赛项增设课堂教学环节,要求从整个教学设计中选取一个知识点或技能教学点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比赛将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维度综合考核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标准在价值导向与考核重点方面发生了转移,淡化了对信息技术的过分追求,强调应突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点,重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教学效果的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符合必要性与恰当性原则,合理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 中职青年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要求存在的差距
2.1 青年专业教师成为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各中职院校大力引进青年教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储备师资后备力量。35岁及以下专业教师已经成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其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成为制约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变革进程的关键因素。
2.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教学大赛要求存在差距
中职院校青年教师一般具有较高学历,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能熟练运用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同时,其自身教学能力不足也成为制约中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原因。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教材按模块编排教学内容,涵盖票据法、证券法、税法、合同法等多项内容,各模块间相对独立,知识缺乏连贯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要求参赛教师在开展该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各模块间的整体性,把握各教学任务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青年专业教师在组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其展现出的教学能力往往与大赛的评分标准要求存在以下差距:
(1)先进的教学理念相对缺乏。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职校青年教师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教学理念,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在“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机械灌输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往往生搬硬套相关法律知识,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读法律条文,照本宣科,鲜少组织学生研讨各类经济法课程案例,从实践学习入手,培养学生对于各类经济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经济法学科思维能力。
(2)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经济法基础”课程各模块各单元间知识的联系性不强,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缺乏全局观与整体意识,不能将各个任务点有效串联起来,常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环节缺乏逻辑关联、教学策略不能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杂乱无序、教学过程缺乏可控性、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时间滞后等问题。
(3)课堂掌控力不足。中职院校青年教师因参与教学工作年限较短,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经济法基础”课程涉及大量法律条文,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青年专业教师教学活动中常存在教学用语不规范、教学环节的设计不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兼顾普适性与个体化差异等问题,教学互动过程生硬,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学活动难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误区。中职院校青年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往往存在过度堆砌信息化教学资源现象,生搬硬套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而不考虑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设计间的逻辑关联。青年教师在开展“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微课、网络教学空间、实训平台等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轮番上阵、应接不暇,但往往不会深入挖掘每种信息化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有效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剖析教学内容的实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效果。
3 教学大赛对提升中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3.1 促进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更新
职业院校教学大赛的开展有助于促进青年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改变原有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青年教师在开展“经济法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思维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化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实现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完善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1)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效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的开展有助于青年专业教师从宏观上构建教学设计整体思路。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反复研读教材及其它教辅资料,结合学生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凸显有效性与现实性,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彰显信息化教学内涵,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各类经济法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案例分析与实训操作。
(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中职青年专业教师因从教时间较短、教学任务繁重,往往对专业前沿发展动向的关注度不足,对教改内涵动态变革的认知缺乏敏锐性,这使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难易不合理、容量不科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要求参赛作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新时期行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要求。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课程相关知识的更新改革速度很快,参赛青年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熟识各类税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方面的改革热点问题,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合与提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易于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呈现,从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3)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因教学经验不足,中职青年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难以做到整体统筹层层递进,存在花式教学环节罗列、教学环节间过渡生硬、各环节间缺乏逻辑联系等问题,导致教学活动整体缺乏衔接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开展,有助于青年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树立逆向思维,从保证教学效果出发,反复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设立的科学性、连贯性与契合性,辅之以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职青年教师在开展“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应改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法强化专业技能实训,设计课程兴趣小组多媒体成果展示、经济法纠纷“模拟法庭”VR角色扮演、“经济法知多少”游戏软件挑战答题等信息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迁移与巩固。
3.3 提升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增设课堂教学环节,比赛流程的变化彰显了教学大赛对参赛教师课堂教学掌控力的严格要求。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教学大赛的开展促使青年教师着力提升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匹配程度,强化经济法课堂互动环节,践行“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的教学宗旨,从研讨各类经济法课程案例入手,通过实训活动的开展将“经济法基础”各模块间的知识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建立整体思维模式。对于“经济法基础”这类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教学语言的合理组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通过大赛的实战演练,青年专业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将有效提升,其教学动作、教学语言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自信心得以提升,课堂应变能力得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专业教师应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要素的作用,信息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媒介和工具,是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信息化教学教学手段的呈现应秉承切合性与必要性原则,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片面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堆砌只会导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3.4 教学效果的辐射推广
教学大赛的现实意义在于将竞赛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推广至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成对常态教学的引领示范与价值导向,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群体辐射作用。赛前准备阶段,学校应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召集专业教师进行集体磨课,为参赛作品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开展、信息化要素的运用建言献策;比赛过程中,学校可组织青年教师旁听观战,熟悉比赛环境,学习实战经验,增强参赛信心;赛后,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团队开展交流座谈会,总结参赛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的微课、网络课程教学空间、网络公开课、微信官博公众号等信息化数字资源库。信息化教学课例推广进程可预计分成三个阶段分批次推广,分别在班级、年级、系部三个维度开展课例成果推广工作,每批次试点时间为一个学期,推广期间实时跟进记录相关学生学习成绩、班级课堂教学情况、教师教学考核情况、各类教学大赛成绩等信息,推广期末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与总结,全方位评价信息化教学课例的推广效果。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成果推广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实现中职青年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作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中流砥柱,中职学校青年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大多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掌控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评价标准的动态变化淡化了对信息技术的过分追求,重视教学设计的整体连贯、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与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大赛的开展有益于将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推广至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升中职青年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群体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