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20-01-07刘旭娟张永辉杨亚萍张俊溪

科教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模式

刘旭娟 张永辉 杨亚萍 张俊溪

(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1 “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融合

“互联网+”理念是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最先提出的,具体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开拓新领域,创造新生态,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我国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信息技术刚刚起步,计算机数量和网络带宽都非常有限,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101远程教育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从最开始的文档模式进入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代表的多媒体阶段。随后,网易、搜狐、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开始在教育应用开发上发力,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架构初步建立。

(2)探索期。2006年以来,许多教育企业关注并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行业探索。这一时期,虽然中华学习网、东大正保等远程教育公司在海外上市,但学习体验和效果都较为一般。

(3)繁荣期。2012年“互联网+”概念提出,“互联网+教育”得到投资公司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笔投资资金,再加上国家的重视和引导,以及国外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互联网教育迎来了发展繁荣期。腾讯、百度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一起学习网、学而思网校等新兴互联网教育公司开始进入该领域,微课、慕课、视频开放课程应用程序大量开发,极大丰富了互联网教学模式。

2 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学校层面

(1)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有的高校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方面,希望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声誉,不重视“互联网+”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对新技术、新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持观望态度,不积极开展教学探索,或者没有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仅是对其他学校的一些成功经验照搬照抄,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2)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电脑、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大规模普及,但很多高校对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仍然不足,使高校教师无法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付诸实践,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应用。

(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大多以班为基本单位统一安排进行,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无法有效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

2.2 教师层面

(1)教学观念落后。在信息化时代,不少高校教师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主动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教学手段创新不足。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互联网+”为高校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仅有极少数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使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没有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3)师生间缺少互动。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大多数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传统的以教学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来、下课走,课上时间大多用于严格依照教学安排的知识讲解,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机会,育人效果自然不理想。

2.3 学生层面

(1)学习主动性不足。和中学学习方式相比,高校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明显增强。但不少大学生虽然进入高校校园,但其学习方式仍然是以往的被动型学习,过度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死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没有了学习动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方法僵化。学习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该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我国高校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也习惯了机械的接受式学习,采用死记硬背是其常用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考试前的强化背诵,几乎成了高校学生的一大“法宝”。这一方面说明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和学习方法的僵化。

3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3.1 依托“互联网+”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在以往教学条件下无法有效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巨大的可行性。比如,教师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方法引导其个性化学习,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特长不同进行分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再如,对有一定知识积累和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实施设计教学法,即教师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发地组织学习,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得到实践锻炼与经验,并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等等。下面就道尔顿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进行详细说明。

1920年,美国的道尔顿中学采用了这样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讲解,而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分别指定参考书目,学生则根据指导进行自学,有疑问则向教师请教,并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接受教师的检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其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在不具备互联网教学条件的时候,在人数较多的班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指定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并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互联网+”时代的便捷、高效信息传输,使道尔顿教学模式在我国具有了可行性。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对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料,进行形式多样的考查;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性学习,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学习疑问随时向教师求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2 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方式常态化

(1)跟进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的跟进首先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其次高校也应该在互联网无线网络覆盖和网络管理、维护,以及网络课堂APP开发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方式常态化提供物质保障。

(2)完善相关制度。在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推进新型教学方式常态化的过程中,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教育部门应该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教学实践制定出具体可依的制度规划。高校也应该制定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制度,引导互联网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日常。

(3)让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教学常态。“互联网+教育”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慕课,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共享。翻转课堂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学生按照教师事先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前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微课以视频为主形式,记录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或教学环节的具体呈现。这些新型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开放,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加采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3 发挥师生的双主体性

师生双主体性具体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依存,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1)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以多元的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注重对其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最后,教师既不能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也不能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性,那种认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以及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自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转变观念,努力使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其次,没有目的的学习是盲目的,也不可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高校学生应该以明确的学习目的为指引,提高学习主动性,完善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最后,要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会根据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并注重对互联网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实现个性化学习。

4 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思维有效融入高校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高校教育中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和学生主体性无法发挥等情况。通过互联网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推动新型教学方式常态化,以及发挥师生的双主体性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高校应该积极展开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