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及其表现艺术

2020-01-07林晓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平野志向客栈

林晓卿

(广州工商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800)

日本演歌界巨匠北岛三郎认为,一个民族应该有其代表性的歌曲形式,比如法国的香颂、美国的爵士等等,对于日本,就应该是演歌了。演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日本性”和“传统性”。演歌最早起源于明治初期的自由民权运动,当时作为“演说之歌”的略称,只是借助歌声的形式来批判藩阀政治的一种政治主张宣传手段。其后,演歌的政治意味逐渐消失,进而转变为用独特的发声技巧(颤音、装饰音等)演唱,配有尺八、三味线、太鼓等日本特色乐器,具有日本传统音乐特点的五音阶歌曲形式,因其人生、恋爱、乡愁、离别等主题以及哀婉忧伤的旋律,演歌也被称作“艳歌”“怨歌”(因日语发音皆为enka)。在此,基于需要,所论及的演歌则为后者。演歌同其它歌曲形式一样,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裁,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同时歌词的语言具有文学语言的个性化特征,如同诗歌一般可以看作具有美感和愉悦身心的文学语言。如经典演歌「千曲川」便是根据日本著名诗人、小说家岛崎藤村的抒情诗「千曲川旅情の歌」改写而成的[1]。演歌的叙事中充满了“雨”(《雨中新宿》《城岛之雨》)、“港”(《港町布鲁斯》《二人的港町》)、“泪”(《泪》「《泪雨联络船》《泪恋》)、“酒”(《望乡酒场》《悲情酒》)等意象[2]。这也是国内的演歌研究者们早已认识到的演歌特征之一。然而除了上述意象之外,“北方”也是演歌叙事中的典型意象,关于这一点,先行研究中也不乏有所提及。但关于这一意象出现的原因尚未有研究做详细展开。本文试图对演歌中频繁出现的“北方”意象的成因即演歌中的“北方志向”进行探索,以期能为国内的日本演歌研究提供多维视角和有益参考。

一 演歌叙事中从“北方”意象到“北方志向”的演变证成

在西方,意象既是文艺学的范畴又是心理学的范畴。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对于演歌来说,歌词叙事中的各种意象是演歌的基本艺术符号,它是演歌“诗人”的内心图景。演歌的“北方”意象表达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北方方位指向

“我想要回北方/乘坐开往北方的船”(《北航路》)、“想见你却难以如愿/北国的街道既冰冷又遥远”(《小樽一夜》)、“追寻着 追寻着/一直追寻着……雪国”(《雪国》),在上述三首演歌中演歌“诗人”分别通过“北方”“北国”“雪国”三个意象,以直抒胸臆地方式进行了情感表达。

(二)北方风景指向

“暴风雪中交织着汽车的鸣笛声/在夜晚的啜泣中隐约听到”(《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你转身而去告诉我春天再见/我在瑟瑟秋风中不断追寻着你”(《北方情事》)“白桦 碧空 南风/木兰花开山岗”(《北国之春》)。三首歌曲中的歌词“暴风雪”“秋风”“白桦”三个意象为北方的典型事物景象,皆与“北方”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北方地名指向

“哎呀-哎呀-/小樽 函馆 苫小牧”(《风雪之旅》)、“津轻平野下雪之时哟-/父亲一人外出务工准备时”(《津轻平野》)、“青森车站已笼罩在飞雪中 北归的人群/谁也没有出声 只听到海浪的声音”(津轻海峡冬景色)。上述“小樽”“函館”“苫小牧”“津轻”“青森”这些意象皆为日本东北地区以及北海道地区的城市名称,演歌“诗人”通过这些地方名称将自己以及读者的心灵贯通一线并共同指向了北方。

演歌叙事中为何融入了如此之多的“北方”意象,演歌“诗人”的精神世界为何始终对北方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沉的眷恋,这或许就是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志向”在日本文化中表达的是一种心理意识,如韩国学者李御宁所著《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一书的日文原版即标题为《「縮み」志向の日本人》,体现出了日本人对“缩小”文化的独特趣味。这似乎与心理学有着某种关联,心理学中有意向性理论一说。意向性(intentionality),源自拉丁语intenti 或intendele,有“延伸”“伸展”的意思。布伦塔诺(F.Brentan)将这个概念纳入心理学,并把它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本质。在其影响下,胡塞尔认为在心理活动中意识对特定的心理对象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一对象,所以心理活动就是有目的的意向性活动[3]。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可以看作是演歌“诗人”们在“向往北方”的心理意识指引下而创作出的具有“北方依恋”特色的演歌歌曲,同时正是歌曲中暗含着这样一种指向“北方”的意识,才得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与读者的心灵贯通一线。

二 演歌叙事向“北方志向”转向的内在机理

前已述及,演歌叙事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北方”意象到“北方志向”的转变,研究发现,演歌叙事向“北方志向”转向有其一定的内在机理。

(一)“外出务工”的社会心情

“北方志向”类演歌,大多创作于20 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并能迅速引起众多人的共鸣,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段时期,日本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东京、大阪、神户这些经济中心的建筑业和制造业更是急缺劳动力。而处在日本北方地区的农民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在休渔期以及农耕的间歇期,尤其是冬季,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男性就会只身一人来到东京等大城市务工以补贴家用。而到了农耕繁忙期他们又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劳作,年复如此。这种模式便是日语中的「出稼ぎ」(外出务工)。对于北方农民来说,“外出务工”时期是他们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时期、对家中妻子、儿女无尽想念的时期。可以说是身在京阪、心在北方。由吉几三作词、作曲,著名歌唱家千昌夫演唱的演歌《津轻平野》正是诉说着这样的故事。

津轻平野,该是下雪的时候了哟~

父亲独自一人,正在为打工整理行李了。

春天到来之时,父亲一定会回来的。

歌词中的“津轻平野”既位于日本本岛最北部青森县的津轻半岛西南部平原、“十三湊港”是本州岛最北的海角、“津轻小调”则是津轻当地最有名的民谣小调。这些“北方”意象配上朴实的歌词、动人的旋律,串联成了一个“时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北方男人外出务工前的情形,以及家中妻子儿女等候父亲春天归来的期盼心情。因而当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听到这一类演歌时定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心情[4],“北方志向”类演歌正是映衬了日本当时北方“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心情。

(二)“北”的特征与演歌的基调

“雨、酒、泪、恋、梦、哭、悲、分别”都是演歌歌词中的高频词汇,堪称演歌的“定番”用语。同时这些词语也赋予了演歌歌曲的悲伤情感。“失恋、思念、人生、望乡”为大部分演歌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描写奠定了演歌的悲伤基调。被喻为演歌音乐灵魂的“去四七音阶”的五音音调,还有“装饰音”和“颤音”的独特演唱技巧,再配上悠扬婉转的旋律,最终将演歌的以悲为美的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北方,自古以来给人一种寒冷的、寂寞的、昏暗的印象,虽然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却更容易成为演歌的歌词,更能展现演歌世界悲感的独特魅力,北方的这一特点与演歌的悲伤基调显得是如此的契合。阿久悠作词、小林亚星作曲、都春美演唱的演歌《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点。

你还好吗?

天气日渐寒冷。

这件你根本不会穿的毛衣,

我忍受寒冷在编织着。

这是一首男女悲恋主题的演歌。北方的寒冷以及暴风雪映衬着女人伤心欲绝的心情。女人做好一切准备等待着明知不会到来的男人,恋恋不舍的情绪飘荡在北方的客栈。演歌悲恋的基调与“寒冷”“暴风雪”“北方客栈”等叙事意象融合得如此完美。

另外,在汉语和日语中共同使用的“北”这一汉字,源于中国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人向左、一个人向右朝相反方向站立,造字本义为相逆反、相违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因而,两人相背为北。演歌的世界在“悲”、“怨”“恨”的男女“悲恋”的基调下自然而然会指向了北方。除此之外,汉字“北”还有“逃跑”之意,词语“败北”即为此意。因而不难想象,演歌世界里“孤独的”“悲伤的”“怨恨的”主人公为何将自己精神世界指向北方。如:“无名港口 桃花盛开着/旅途之町 并不平静/与你分别 怀抱空寂/我明天 要漂泊北方”(《漂泊北方》),歌曲的标题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人公“向北”的意愿,同时歌词也字字流露着主人公想要漂泊北方的心境。

三 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

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可以从歌词、音乐、舞台表演等多角度进行探索。重点从歌词的艺术特征表现探讨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具体来说从歌词文本的叙事性、抒情性、形象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叙事性

“北方志向”类演歌一般都有场景、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细节描写。如《津轻平野》《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北国之春》等。

《津轻平野》歌词中第一句“津轻平野,该是下雪的时候了哟~”,便交代了“津轻”“下雪”这一场景,即歌词描述的地点位于北方城市津轻,时值冬季即将下雪之时。紧接着叙述的主要人物“父亲”便出现了,“父亲独自一人,正在为打工整理行李了”,于是故事情节得以展开。该情节说明了作为当时时代特征的“外出务工”这一社会现象。随之“暖气火车”“津轻小调”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家人对于外出务工的父亲的思念和盼望之情。

《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这首演歌也同样拥有着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我”是一个在寒冷的北方客栈痴痴等待、伤心欲绝的女人。“编织毛衣”“摆好酒杯”“画着晚妆”等情节的描述充分交代了女主人公渴望“男人”到来的期盼之情。

《北国之春》可以说是华人社会流传最广的日本歌曲之一。其朴实无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打动了几代人的心灵。歌词第一段落首先通过“白桦”“青空”“南风”这些具体的细节之物导入了故事的场景,即为北方的春天。紧接着描述说“城市里无法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以及“母亲寄来了包裹”,而到此都是做为后续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的铺垫。同样歌词的第二段落、第三段落依照了同样的叙事过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描写,强调了作者的归乡之情。

(二)抒情性

抒情可以理解为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表达为演歌歌词叙事中的常用表现方式。并且通常都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进行表达。如上述举例的三首演歌,《津轻平野》中的“我想见到父亲啊”,《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在三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女人的心啊,总是恋恋不忘,我在北方的客栈,思念着你”,《北国之春》中同样在三个段落的最后一句重复出现“故乡啊~故乡啊~何时能回到你的怀中”。歌词中的这些抒情表现,非常直白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然而,这里不得不提到日语这门语言的特点。“暧昧”,“婉曲”早已被公认为是这门语言表达的特征。其意大概是说日本人说话都尽量避免直截了当,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如对于自己想去的地方则会表达成“可能我挺想去的”,而不表达“下定论式”的“我想去”;再比如明明知道别人提出的问题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时也不会直接回复说“不可以”,而说“让我们考虑下”。对于这样的“暧昧性”回复,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话也许会真以为有实施的可能而一直等待回复。日常生活的对话也好,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也好,皆具有这样一种共同的特征。但是,演歌却出乎意料。演歌的歌词表达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日本语言文化的认识。演歌中的歌词表达,情感表达不再“暧昧”,不再“婉曲”,不再“含蓄”。相反,却是那么的直白,直白地诉说“我想见到父亲啊”(《津轻平野》),我“思念着你”(《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我“想回到故乡啊”(《北国之春》),我“想见到你”(《迷惘岛》)。并且作为整首歌曲情感表达的高潮,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情感表现如前述例句会在歌词的每一段落部分重复出现。我想这正是演歌的独特魅力所在,不论唱演歌也好,听演歌也好,受众者都能借助演歌直白的抒情表现淋漓尽致地倾诉自己的心绪。

(三)形象性

演歌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歌词的修辞表现艺术。歌词既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就必然会体现它的文学性,修辞便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传情达意的手段,并且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还能增强歌词语言的音乐学,使得歌曲的文字与音乐能够相得益彰。演歌歌词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有反复、比喻、排比、对仗等。

1.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因其具有加强节拍、强调情感、突出思想的修辞效果,可以说反复是演歌歌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

“女人的心啊,总是恋恋不忘,我在北方的客栈,思念着你”(《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故乡啊~故乡啊~何时能回到你的怀中”(《北国之春》);“襟裳岬的春天,是万物凋零的春天”(《襟裳岬》);“我要回北方,乘坐去往北方的船”(《北航路》)。这些整句歌词在歌曲中都出现了两到三遍。或许正是因为反复修辞的运用,才能让演歌得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得以进行直抒胸臆的诉说。

2.比喻。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可使事物的形象更为生动地展现,并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3.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节律强劲、语气一贯,借助排比的方式来抒情能使歌词朗朗上口,增添节奏感和说服力,进一步深化歌曲表达效果。

4.对仗。对仗是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放入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以呈现相互映衬的状态,增加词语表现力,让语句更具韵味。

“白桦,青空,南风……残雪,溪流,独木桥……棣棠,朝雾,水车小屋”(《北国之春》),歌词中的对仗词句皆为名词,且都为事物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北国故乡的独特景象,传递出了歌曲欲表达归乡之情的情感;“津轻,八户,大湊……小樽,函馆,苫小牧……留萌,滝川,稚内”(《风雪之旅》),该句也同样以名词对仗的方式作为歌词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皆为地名名词。这些地名都是日本北方城市名称,且按照地理位置一路向北,这与歌词的“北方志向”情感不谋而合。

当然,关于演歌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有拟人、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等,并且在同一首演歌中还有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情况,但不论是采用哪种修辞手法其最终的艺术表现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诠释演歌的基调,将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完美地呈现。

结 语

整体来论,演歌因其独特的魅力在日本的大正、昭和时代形成了演歌热潮。演歌被视为“日本人之心”“日本人的灵魂”“日本人心灵的故乡”,足以看出其在日本人心中地位之重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演歌中频频出现的“泪、酒、港”等感伤词汇逐渐被流行歌曲中的“爱、kiss、光”等热情洋溢的词语代替,演歌也渐渐成为了具有“历史感”的音乐形态。

猜你喜欢

平野志向客栈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客栈惊魂(下)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确立适当的志向
乒乓球亚锦赛平野美宇夺冠技战术分析
七连败,平野美宇要被中国“燃尽”
客栈惊魂(下)
客栈惊魂(上)
客栈惊魂(中)
天鹅de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