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政治宣传工作探析
2020-01-07肖小华
肖小华
政治宣传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所谓政治宣传,主要是指“政治理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的宣传,也就是进行党的理论、学说、纲领和主张的宣传。”[1](P65)政治宣传是党的宣传核心,在党的宣传工作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规定和制约着党的经济宣传、文化宣传、社会宣传等的宣传。中央苏区时期,党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创新政治宣传方式方法,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提高了广大军民对党和红军的认同感,凝聚了革命力量、壮大了革命队伍,在推翻反动政权、巩固红色政权及推进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主流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历史轨迹
党的政治宣传萌芽于建党前后,发轫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成长于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各级宣传机构,通过创办刊物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性质与主张。大革命时期,党更是鲜明地提出要“努力实现我们党的独立政治宣传,尤其在工农群众中要随时随地公开的宣传我们所发表的政纲,要使群众知道什么是C.P. 的主张。”[2](P89)这一时期,党政治宣传的内容侧重于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和党的性质、主张等方面,为党组织的工运、农运提供思想准备,有力地推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八七会议”之后,为了加大革命理论宣传,为革命暴动奠定思想基础,党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通告第四号——关于宣传鼓动工作》(1927年8 月21 日)、《中共中央通告第五十五号》(1928 年 6 月 30 日)、《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1928 年7 月10 日)《中央通告第六十二号——目前党的根本策略与政治宣传鼓动》(1928 年8月 11 日)、《中央通告第四号》(1928 年 10 月 1日)、《宣传工作决议案》(1929年6月25日)等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就当时的政治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明确提出“打仗、筹款、发动群众”是红军的三大任务,并在部队中设立了娱乐科,建立了宣传兵制度,通过歌谣、标语、讲演、化装舞会等方式加大了党的政治宣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1928年10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更是明确提出,“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 ,右手拿枪弹 ,才可以打倒敌人的。”[3](P637)1929 年1 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时,沿途张贴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用人们熟悉的四言体形式,全面阐述了党和红军的宗旨和任务。1929 年12 月,古田会议通过的在我党思想政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进一步明确提出,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要工作,其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4](P67)《决议案》就宣传原则、宣传方法、宣传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落实古田会议精神,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宣传工作决议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文化问题决议案》、红四军政治部发布了《宣传员工作纲要》。1931 年4 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
在建立健全政治宣传制度的同时,中央苏区时期,党还进一步完善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宣传机构。在此基础上,各级宣传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宣传大纲、宣传布告、宣传标语、宣传口号,提高了政治宣传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把党的政治宣传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第一个重要问题”的重要论断,使党的政治宣传成为革命的另一条战线。期间,毛泽东为总政治部起草了《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以及《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张闻天发表了《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杨尚昆发表了《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强调了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的原则。
总之,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不仅以独特的方式,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化”进程,特别是革命理论的普及,砸碎了根据地广大军民投身革命的思想枷锁,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了苏区军民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开创了战争背景下政治动员的新局面,在凝聚革命力量、推翻反动政权、巩固红色政权及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宣传家、政治家,为中央苏区以后的政治宣传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
二、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主要内容
一切为了战争、一切服务战争,是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在内容上聚焦于向苏区军民阐明党的政治理论、政治理念、政治形象、政治形势、政治行为以及丑化、分化敌对势力的宣传,以不断提高广大军民的阶级觉悟、建构他们的阶级认同、引导他们走向革命道路。
(一)政治理论宣传
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革命理论的宣传,是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首要任务。1933 年 8 月 10 日,中共中央组织局在《关于党内教育计划致各级党部信》中,明确提出要“加紧党员群众的教育,增加他们的政治程度,有系统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3](P395)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宣传,不仅仅是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需要,更关键的是要向苏区军民进行革命理论的普及,诠释好党领导革命及革命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并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民主平等意识和阶级意识,以觉醒广大军民的社会角色意识,引导他们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学会思考和领会革命的意义,增强对革命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二)政治理念宣传
党的政治理念只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化为革命的力量。否则“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5](P684)为让根据地军民了解党、了解红军、了解苏维埃政权,党、红军、苏区政府先后颁布了《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工作大纲》《告全国士兵弟兄书》《反对军阀战争宣言》《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告全国工农劳苦民众》等宣传布告,通过集会演讲、标语、传单、漫画多种形式,向苏区广大军民宣传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主张策略以及红军的性质、任务,以使苏区军民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政党,红军是穷人自己的军队。
(三)政治形象宣传
政治形象是一个政党赢得民众支持的第一外在因素。为了在苏区军民中,树立党、红军、苏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党、红军、苏区干部一方面以自身的卓越表现(包括用严格的革命纪律约束自己)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军民的拥护和支持外,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介渲染、树立党、红军、苏区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或形式讴歌党和党的领袖的伟大英明,讴歌党领导下的红军和苏区政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勤政廉洁的光辉形象。如红色歌谣《苏区干部“十带头”》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出神入化地刻画了苏区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反映了当年苏区干部事事走在前面、处处模范带头的优良作风。二是歌颂党和红军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勇于胜利的良好形象,以坚定苏区军民的革命信念,如,《红色中华报》开辟专栏,用以刊登一些先进典型和报道重大战役的胜利成果。三是歌颂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及苏区军民的美好生活,直接表达人们的感恩之情,如,描绘了红色政权建立后,根据地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以及粮食喜获丰收的快乐心情。
(四)政治形势宣传
政治形势的宣传,旨在帮助苏区军民认清革命的发展形势,坚定他们对革命的胜利信心。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详细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宏观形势,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这一时期,党、苏维埃政府还先后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告群众书》《为热河事变告全国民众书》等布告,向苏区军民介绍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分析了于我党我军有利的因素,鼓励苏区军民同仇敌忾对付敌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面临一些不利的革命形势,如红军遭遇的挫折、敌军力量的强大,往往也是以正面鼓动出现。如,第二次全苏大会《给全国红军指战员》的一封信,即是在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的背景下发出的,信中只字不提形势于红军的不利,反而说在红军的铁拳之下,国民党军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红军已成为不可克服的力量。一切以武装来进攻苏区的恶魔都将遭受着我们的红军的铁拳。”[4](P426)当然,这种宣传是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需要,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五)政治行为宣传
政治行为是政党政治理论、政治理念的具体化表现。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政治行为宣传,首先是党的策略、路线、方针的宣传,如,土地革命路线的宣传、经济政策的宣传、军事策略的宣传、俘虏政策的宣传,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加强党的策略、路线、方针的宣传,既可以帮助广大军民深化对党的政治理念的理解,又可统一全党、全军、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其次是扩大红军的宣传,即动员广大人民以极高的革命自觉性、极大的革命热情、极强的革命意志投身于当时的伟大斗争之中和根据地建设之中,是整个苏区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是苏区政治宣传的一个重要目标;再次是红色政权的宣传。包括红色政权的性质、纲领、使命、组织形式的宣传。加强红色政权的宣传,既是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也是红色政权民主性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苏区军民民主觉悟的需要。另外,党和红军在不同时段的中心工作的部署、意义、要求也是当时政治行为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购买公债、筹措粮款、查田、春耕、秋收、卫生、扫盲等等工作的重要意义。党和红军中心工作的宣传,旨在使广大军民明白自己在这些中心工作中的职责使命,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参加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
(六)分化敌军宣传
一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卖国投降,对内镇压革命、“围剿”红军的罪恶行径,把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的原因归结为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腐败无能及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巧取豪夺,以激发广大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厌恶、愤怒之情,为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找到一个合理合法的阐释框架;二是通过标语、歌谣、传单等形式对敌军发动政治攻势、攻心策反,号召白军士兵快快来当红军。如用歌谣描写白军士兵过着“军饷被扣、受饥挨饿、性命白送、备受欺凌”的悲惨生活,激发白军士兵产生强烈的仇恨感、愤怒感,在心理上消解和降低敌军的战斗力、分化瓦解敌军的有生力量;三是澄清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除利用武力扼杀革命力量和红色政权外,还千方百计在政治上对苏区军民进行反革命宣传,不遗余力诬蔑和妖魔化党、红军和红色政权,妄图搞乱人民群众的思想。针对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党予以了针锋相对的驳斥,有效破除国民党的反宣传,恢复和树立党和红军的良好形象。
三、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主要方式
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方式主要有文字宣传、口头宣传、活动宣传,这些宣传方式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总体看来,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方式方法具有多样性、鲜活性、通俗性、大众性特点。
(一)文字宣传
文字宣传具有内容更原汁原味、时间更持久、传播范围更广等优势。具体来说,中央苏区文字宣传的方式主要有书报刊物,标语、布告、壁报、传单,漫画。
1.书报刊物。在物质紧缺、印刷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党和苏区政府克服困难,先后出版和发行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社会发展简史》《帝国主义与中国》等马列著作和革命理论书籍,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与此同时,中央苏区还创办许多报纸刊物。1934 年1 月,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中说:“中央苏区已有大小报纸三十四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三千份增至四万份,《青年实话》发行二万八千份,《斗争》二万七千一百份,《红星》一万七千三百份。”[6](P6—7)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中央和地方报刊,这些报刊是当时政治宣传的重要途径。以《红色中华》为例,其内容主要是聚焦党的政治宣传,“发布政府文件、宣传抗敌壮举、揭露敌人暴行、动员支援前线”。
2.标语、布告、壁报(又称时事简报)。这些宣传形式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宣传实践,后在苏区的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规范。1929年4 月,红四军政治部发布了《红军标语》,提出了9 条注意事项、列出了134 条标语,规范了宣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不要写草字省笔字”“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个标语写完须查看一遍才走”等等。1929 年9 月,陈毅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凡红军所到的地方,行军时经过的乡村酒店茶店,或大市镇均须手持红旗,及标语传单向群众宣传。……一组为文字宣传组,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写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写得高,使反动派不能随便涂抹。”[4](P49)
除标语外,布告、传单也是一种灵活的宣传方式。自井冈山斗争开始,红四军所到之处,均大量张贴、散发《红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告知识分子》《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等布告、传单。赣西南的一些党团干部在对白区的宣传中,还创造了河流宣传法和空中宣传法,即在木板上写上宣传内容,放入河流里漂流到下游的白区;把宣传内容写在纸上,挂在孔明灯上,让其吹到白区去。
3.漫画。从严格意义上说,漫画不属于文字宣传的范畴,但与文字密切相关。苏区漫画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一是集中出现于相关画报、画集之中。中央苏区时期,根据地先后编辑出版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画集》《革命画集》《苏联的青年》《红星画报》《三·八画报》《互济画报》《选举运动画报》《春耕运动画报》《加紧准备大检阅画报》等专业性美术刊物,这些刊物中发表了大量的漫画作品;二是散见于《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苏区工人》《时刻准备着》等报刊之中。1933 年11 月26 日的《红星报》上还刊登了一则《征求革命美术作品启事》;三是与标语、传单、歌谣结合起来使用,从而使宣传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并且能让不识字的军民一看图画便知晓宣传内容。在江西于都县城管屋至今保留着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列火车,在火车的车厢上印有“创造铁的红军,扩大江西的红军”的字样,比喻扩大红军工作不仅要快、要多,而且要注重质量[7](P119)。
(二)口头宣传
“在苏区内,因为广大劳苦群众文化程度较低,识字的较少,各种各样的口头宣传工作,更有效用,而且这应该是我们宣传鼓动工作中的主要方式。”[4](P516)苏区的口头宣传方式主要有:演讲、戏剧、歌谣。
1.演讲。演讲是根据地口头政治宣传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央苏区的演讲主要包括会议的开幕词、闭幕词、致辞、报告、讲话、会议或报告讨论后的结论、时事报告等。在根据地初创时期,要求宣传队员“随时随地打着宣传旗,召集各种群众大会,要预先规定开会秩序、演说人、演说题目及时间。”[4](P492)“用最通俗的日常谈话的语句,逐渐地加入政治科学的专门名词,忌千篇一律的术语堆砌起来的讲演。”[4](P79)中央苏区时期的演讲,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有政治理论演讲、时事演讲、党的策略演讲以及军事演讲、工作方法演讲。毛泽东、张闻天、杨尚昆、博古等领导人,当时经常参与演讲。
2.戏剧。中央苏区的戏剧是从部队的化装宣传发展起来的。早在1928 年10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第二次党的代表会强调,“化装讲演是很好的宣传”。古田会议《决议案》提出“化装宣传是一种最具体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各支队各直属队的宣传队均设化装宣传股,组织并指挥对群众的化装宣传。”[4](P79)1931 年 12月底,在红军学校俱乐部大力开展群众性戏剧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专业性剧团——八一剧团。该剧团成立后不久,就为宁都起义将士表演话剧《为谁牺牲》。八一剧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央苏区的戏剧活动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发展阶段,戏剧活动的政治性进一步加强。在八一剧团的基础上,后又成立了工农剧社,并明确了工农剧社主要任务,“提高工农劳苦群众政治和文化的水平,宣传鼓动和动员起来积极参加民族革命战争,深入土地革命。”[4](P549)在工农剧社的基础上,地方和部队都先后成立了分社、支社。如“火线剧社”、“蓝衫团”(后改名为“中央苏维埃剧团”、“蓝衫团学校”也改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沙可夫、李伯钊、胡底、钱壮飞等在推动苏区戏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戏剧是一种面向农村极其有效的宣传策略。1934 年 4 月 26 日 ,《红色中华》发表了戈丽《苏维埃剧团春耕巡回表演纪事》一文,详细描绘了中央苏维埃剧团巡回演出的盛况:“公演时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老的,小的,男的,女的,晚上打着火把,小的替老的搬着凳子,成群结队的来看,最远的有路隔十五里或二十里的。”[8](P188)可见,戏剧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
3.歌谣。“红军来了晴了天,红色歌谣万万千;唱个歌子走天下,一人唱过万人传。”歌谣这一宣传方式,虽原始、简单,但传播速度快、传播覆盖面广,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是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重要途径。中央苏区的红色歌谣不仅风格朴素、特色浓郁,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群众性、实践性。这些歌谣宣传了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政策主张,讴歌了党的领袖、苏区美景,揭露了旧制度旧社会的腐朽黑暗,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阶级仇恨,鼓舞了士气、动员了群众、凝聚了力量。
(三)活动宣传
为配合根据地斗争的需要,中央苏区开展了许多目标明确的专项活动,这些活动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如军事斗争方面的“扩红”运动、出征动员大会、烈士追悼大会,政治动员方面的红色政权成立大会、诉苦大会,经济建设方面的合作社运动、春耕运动、节省运动、查田运动,社会建设方面的扫盲运动、卫生运动、体育运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宣传工作来配合来推动;另一方面,苏区军民作为这些运动的参与者,也在其中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党的政治理念、政治形象、政治行为的理解,故本身也是党的政治宣传的方式之一。
另外,节庆文化是中央苏区的一种特色文化,是当时政治宣传的方式之一。苏维埃政府明确提出,“一切纪念节在苏区都应该是广大的宣传鼓动的日子。”[9](P338)1933 年重新修订的《劳动法》第23 条确定了根据地的法定节假日:新年节(1 月1 日)、军阀屠杀京汉路工人纪念日(2月7日)、巴黎公社纪念日(3月18日)、国际劳动纪念日(5 月 1 日)、反帝纪念日(5 月 30 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8月1 日)、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纪念日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11 月7 日)、广州暴动纪念日(12 月 11 日)[9](P706)。在这些节日中,常以演讲、口号、专题报告、戏剧、红色歌谣等方式来营造节日气氛。
四、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主要启示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为提高政治宣传效果,党围绕中心,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根据对象的认知特点,创新政治宣传方式方法,提高了政治宣传的实效性。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为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政治宣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如政治宣传必须把握好方向性——坚持党的领导,聚焦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政治宣传必须富有系统性——在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选准切入点;政治宣传必须坚持斗争性——勇于同错误的思想观点做斗争,旗帜鲜明讲政治,发扬党的斗争精神;等等。
在中央苏区政治宣传的经验启示中,有一点常常被我们所忽视但又值得继承和发扬,那就是党的政治宣传要从宣传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注重宣传工作的大众性、鲜活性和针对性,使政治宣传内容既让宣传对象“听得到”,更让宣传对象“听得懂”“听得进”。一是要有的放矢,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即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确定不同的宣传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和宣传目标,选择适当的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时间。中央苏区时期,为提高党的高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采取了自学、辅导、研讨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而针对普通民众则采取了在娱乐中进行渗透的宣传方式。二是要创新话语系统,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政治宣传内容只有被大众所理解、才能被大众所认同和吸纳,并转化为思想武器。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通过歌谣、漫画、标语等形式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主张纲领、政策方针等宣传内容具体化、通俗化、趣味化,使之为大众所理解。三是方式方法必须多样性,使正式宣传与非正式宣传形成合力。中央苏区的政治宣传,方式多样,而且实践性强,善于渗透于苏区军民对象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可见,政治宣传必须把外部“灌输”与内部“感悟”、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结合起来。四是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苏区的文化娱乐是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娱乐化的政治”和“政治化的娱乐”的完美结合。苏区军民在娱乐中不自觉地接受了党的宣传教育,受到了党的“同化”。可见政治宣传必须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必须坚决反对“党八股”宣传教育方式,反对宣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