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0-01-07杨荣彬
杨 仿 杨荣彬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小学校 重庆 400036)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小学低年级知识的深化,又是对初中阶段数学的基础训练。而小学高段的重要性也决定了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要不断发掘其特点,积极思考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课堂和创新的融合统一,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本文围绕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旨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状
以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为例展开分析,当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在“问题解决”方面还尚存在欠缺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据调查,大多数教师仍未摆脱固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展开学习。上述教学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系统性,但却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教师对于他们有很强的威信,因此死板的知识传授反而会阻碍思维成熟,不利于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1]。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及时结合具体形象以及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而部分教师虽然积极结合生活事例,但是受思维发展水平限制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联系性,从而阻碍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新课改教育理念提倡当前教育教学应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小组讨论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但小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讨论主题不明确、讨论程度自由等都会导致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现象。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合理结合数学课本中内含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交给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每位成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感悟。例如:以“圆的认识(一)”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提出播放与圆有关的视频或者活动图片,询问学生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以套圈游戏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在套圈游戏中一群人站在正方形或者圆形的边上进行套圈,这两种方式对于参与者而言,哪一种更为公平?”在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阐述自身观点。在出现错误观点时,教师应当分析原因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根据参与者位置与图形中心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判断。倘若距离相同,则其能圈到中心物体的概率也是一样的;而倘若距离不等,则命中的概率也会各不相同。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不断的分析纠正完善,最终获得圆形套圈模式更公平的结果。教师可以基于此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圆的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这一理论,有效掌握圆的半径以及直径之间的规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
(二)及时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提升学生解决小学数学高段问题的能力,其最主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在不断探索过程中领会与理解知识的具体内涵,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便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与总结高段学生的固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的题目以及题干入手,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含有的关键词,进而展开对有关知识脉络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学生树立独立思考、乐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增强学生整体的学科素养。如教师在讲授有关三角形边角性质的知识点时,倘若单纯的向学生传输固有的结论与公式,可能会使得学生“记其形而不知其意”,因此在面对公式的变换或者条件的增减这些情况时,学生反而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独立探索和推演,最终得到正确的公式,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真正使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融合各种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积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高段学习中,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2]。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促使抽象问题向具体化直观化转变,进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应用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水杯,第一种降价22元,现价85元;第二种水杯则降价40元,现价140元。教师在展示完毕题目信息后,询问两种水杯的降价差以及原价与现价之间降低的百分比。问题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画图的形式,在纸上分别画出两组线段,在纸上标记出水杯的原价、现价以及降价三组数据,并参照图示进行。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使问题解决过程变得更为具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的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