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研究
2020-01-07张忠辉
张忠辉
(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中心小学 江西南昌 330201)
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多以基础知识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一、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成绩才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会因此将教育重点转移的理论知识教学中。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此提升学习成绩,会将数学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固定模式直接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模板解题。对于小学生按理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被动,同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与理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习惯态度。
(二)教学模式固化
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便更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应用题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采用固定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忽略学生自主能力开发。单一、呆板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学生学习生长,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提升自主学习欲望。这一问题在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手段
(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升解题效果
数学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题干含义,明确出题人的意图,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经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差的原因,就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的看出出题人的意图[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题干信息后,可以快速抓住文章中主要信息,并利用此构建数量关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理解能力。
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同一类型题,展示两个以上的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形成同一题型不同解题方法的意识。如,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出示问题后,留出1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主阅读,分析问题描述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结束后,与学生沟通,引导其说出自己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并分享解题思路。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可以发现每个人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育工作。
(二)立足生活,设计应用题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数学教育目的主要因素。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生活,设计应用题,借此培养学生数学运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学生熟悉信息有关的数学应用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并主动探究。课堂教育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并将此作为应用题设计的依据,为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圆柱与圆锥》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应用题:一个圆柱形状的玻璃瓶,已知底部直接是12cm,高为8cm,若是将长为2cm、宽为1cm的商标纸贴在则面,贴100个商标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探究这一问题,确定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并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三)学生自主设计,提升学习主动性
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自主设计应用题,并将此分享给其他同学,完成解题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应用题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题。通过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形成[3]。如学习“负数”知识后,班级一名门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应用题:小明家有5棵果树,去年果树产量与今年果树产量有很大不同,与去年相比,每棵树的产量变化如下:10千克,-5千克,8千克,-4千克,-12千克,问这五棵果树的产量与去年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何得到结果,相差多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对多种不同类型应用题设计,改变学生对此知识学习态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