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分析
——以“走进法治天地”为例

2020-01-07胡继繁

科学咨询 2020年35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小明女士

胡继繁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0)

一、案例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初中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文化课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初中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等方面的培养。本文就以七年级下册的“走进法治天地”为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接受这一单元的知识前已经解除过有关法律的知识,知道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具体的法律手段并不十分了解,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烈,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对于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不十分清楚,学生在面对暴力威胁时,也不知道应当如何机智勇敢地应对。

二、案例主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知道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需要承担的义务,需要依法维护国家、维护集体、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以法律己,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事情。作为初中学生,在面对暴力威胁时,需要灵活应对,不要盲目逞强,审时度势,通过合理地方法躲避危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斗争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者时,敢于通过合适的方法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斗争技能。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者时,需要衡量自己的力量,机智勇敢,但却不能盲目硬拼,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维护合法权益是青少年的责任。

三、案例过程

(一)教学过程

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是否曾经遭受过暴力威胁等,如果学生经历过,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询问学生的应对方式,征得学生同意后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并根据此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回到教师在课前询问的问题,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②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上展示课前的调查结果,使学生对于这种案例的发生情况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学生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会采取三中应对方式:第一种是先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等对方走后再将这件事告知给自己的父母或者教师或者报警;第二种方式是先满足对方的要求,事后再找人把对方痛打一顿,为自己找回场子;第三种应对方式是直接满足对方的要求,事后不做任何动作,不声张,选择将此事隐瞒下来。教师根据调查结果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会采取第一种方式作为应对方式呢?学生通过讨论,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作答。教师在学生们的回答上进行简单的点评,补充余下内容。采取第一种应对方式的学生,以机智勇敢地方式,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使暴力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种方式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引出课题)

③教学课堂。行为评价讲解知识:教师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请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学生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分析其中的利弊。学生面对不法行为时,采取的第一种应对方式已经在上述过程中讲过,教师需要讲解剩余两种应对方式存在的利弊。现在这个社会是法治社会,人们处在法治社会中,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学生们应当遵守法律,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在遭受不法行为威胁时,需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反面案例讲解知识: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再通过反面案例加深学生的法律知识印象。教师提问学生:当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当国家、当集体、当社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做?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一个巷子中,一名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于是想要将自己的钱包夺回来,与女士同行的人发现,也赶忙帮助女士夺回钱包,但是随之出现四、五名强壮的男子开始殴打女士以及于女士同行的人,双方开始拉锯,围观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一人上前来帮忙,最终女士寡不敌众,钱包被抢,人也受伤。学生观看完案例,教师询问学生的感想,并提问学生应当怎么做。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看到这个案例时,大多会感到气愤。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生不仅仅是处在学校中,还处在社会中,处在国家环境中,因此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还需要使学生明白维护国家、维护集体、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学生的责任。当学生情绪依然愤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这一小节知识,然后引出新的知识点:面对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机智勇敢,却不能逞强硬拼。

活动案例讲解知识: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可以通过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动案例:小明放学回家,刚到家门口时,却发现自己家的门被人打开了,平常父母下班都很晚,今天不可能这么早就回家了,带着好奇心的小明悄悄地从门缝中往屋内看,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自己家里翻东西,小明惊讶之余不小心碰到了门板,发出了声响,屋内的人快速朝门口移动……学生观看案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果同学们是小明,会怎么作?为使教学效果更佳,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场景表演。学生表演完成后,请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对表演小组的学生提出建议。通过不同小组的场景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应对方式,使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能更好地应对。当学生遭遇不法行为时,不要慌张,一定要保持冷静,先安稳住不法行为者,记住不法行为者的相貌以及穿衣打扮,等待不法行为者的离去,当不法行为者离去后,赶快拨打110报警或者向周围可以信赖的人寻求帮助,千万要记住要机智勇敢,不能盲目逞强,不能硬拼。

(二)教学总结

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法律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为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法律知识,教师会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法律的知识以顺口溜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法律知识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学生也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应对不法行为的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法律意识,坚决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维持社会安定。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小明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小明照相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微信红包”沉淀资金法律问题探析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