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2020-01-07周佳佳
周佳佳
(临川一中实验学校 江西抚州 344000)
赫尔曼外尔曾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由此看出,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将知识学死,要去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而在当今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社会当中,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更是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需要独立思考的学科,在学生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掌握的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不乏有些枯燥且晦涩难懂。而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创新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有大大的帮助[1]。
一、创造数学思维情境,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自我学习力还是相对较弱的且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很容易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知道应如何去思考,这样也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不能有效地提高。创设有关数学课堂内容的情境,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性、积极性和想象力,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掌握数学课堂所必需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真实的数学情景,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达到对其学习力培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时,对于其中的很多知识场景,课本中都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详细的记述,导致学生在这一章节中很容易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造数学知识情境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自己携带直尺、三角尺等相关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数学情境,在这个教师创造的情境当中,教师可以更好地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数学情境,提升了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且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知识点,兴趣与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更进一步。
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力
小组合作更适合提高学生学习力这一问题,小组合作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对各种外来思想的接纳能力,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外来知识的包容能力。通过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转换,且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也要重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能力,学习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例如,在讲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一节课时,由于这一节课需要大量的做题才能都熟练运用。教师这时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出题,设计十到二十道关于不等式得题目,再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类型的新习题。且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将题目练会、掌握,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当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改革,伴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创新。传统的黑板教学逐渐僵化和落伍,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给广大师生带来诸多便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对于几何形体,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讲解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正规化,成为未来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三角形》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列出与课本相关的图形知识。学生依靠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索,做出判断,对知识点记忆的会更深刻。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点更为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透彻、更加牢固,更是培养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转换能力,对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要想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提上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也少不了学生的奋斗。教师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应多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应随着教师的思路,将所学知识点一点点的吸收、消化,最终为自己所用,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才能紧追未来变革的大潮并有所成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