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转专业行为的分析及建议

2020-01-07邹金利

科学咨询 2020年35期
关键词:冷门大学生专业

罗 伟 邹金利

(六盘水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4)

一、转专业是部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转专业在大学变得“流行”起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在高考以前对所报的专业了解不够深入,许多人所录取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填报而是被调剂的,入学以后容易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由于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希望就读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后因个人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专业的学习;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等。诸多原因导至近年来大学生的转专业需求日益突出。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彰显了国家对大学生转专业工作的重视和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关怀。也反映出转专业工作对大学生的发展及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他们对所学专业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自身的能力及兴趣与专业的匹配度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经过思考和权衡,许多大学生更愿意转到比当前专业与自己更为匹配的专业或者自己认为就业前景更好的专业进行学习。高校的转专业政策无疑为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成就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转专业可能引发的问题

首先,可能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能力评估不全面或者对转入的专业了解不够,甚至是盲目跟风转专业,转到新专业以后很容易出现在学业、人际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理想、人际交往变得消极等,从而自我发展受到影响。

其次,容易造成“冷门”专业办学困难。高校的转专业政策及选拔过程普遍对申请转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冷门”专业的大学生转专业的愿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因而很容易导致这类专业优秀的生源大量转出,进而打乱高校教学资源的分配,对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社会认可度进一步降低,招生和发展更加困难。

再次,增加高校的管理负担。转专业学生的学籍管理、课程“补修”、班级、宿舍及组织关系等方面的变动等等诸多工作都是转专业工作给高校带来的系列“麻烦”,必然要消耗高校的管理资源。

三、思考及建议

(一)让学生遇到“对”的专业

调查显示,高校申请转专业的很多大学生是因为所学专业并非高考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被调剂到当前专业进行学习。这些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容易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部分人会主动去了解学校转专业的相关政策,然后做出转专业的规划;而一部分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渐渐在当前专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决定留在当前专业继续学习;然而,也有少数大学生既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也不思考改变自己的处境,很容易在大学中迷失方向,最终学业发展受阻。

当然,即便不是被专业调剂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人也会觉得当前专业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远,逐渐失去兴趣;而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当前专业的一些课程学起来很吃力而学习信心动摇。他们最终也会萌生转专业的想法。

因此,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专业认知的理性引导。通过开设讲座,配备专业导师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将专业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及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正确评估自身能力与感兴趣专业的匹配度,为真正需要转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畅通转专业渠道;同时劝导盲目跟风转专业的大学生认清自身专业定位,留在当前专业继续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本专业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当前专业中找到归宿,成就自我。

另外,对转专业失败的大学生,学校应当组织专业导师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令其积极面对挫败,重拾细心,尽快把精力投入到本专业的后续学习中来。对转专业成功的大学生,所在院系可安排相关教师对其需要先修课程支撑的专业课程进行辅导,以便他们能尽快实现新专业的课程衔接。同时,学生科在调整转入学生宿舍时应当尽量人性化,充分考虑其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便利等需求,便于大学生转入后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社交环境。

(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取的就业观,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大部分高校都会存在这样一些专业,它们在社会上很少被人熟知;有的专业就业面比较狭窄或者就业岗位比较“苦”;而有的专业对口的行业在近些年发展不景气,能提供的岗位也比较少或者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的薪资待遇比较低。这些专业亦即人们口中的所谓“冷门专业”。

然而,许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些“冷门专业”。事实上,有的“冷门专业”不被人熟知是因为它是一个新设立的专业,未来的发展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有的看起来就业面比较狭窄或者就业岗位比较“苦”,但能带给就业者很高的薪资待遇;有的看起来对口行业不景气,未来几年却飞速发展。

因此,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的引导,让学生懂得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动态的,它们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没有好坏之分,不要盲目追求眼下热门的专业。同时,着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所谓“冷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让这类的办学进入良性循环。

(三)推行大类招生制度

最后,建议高校大力推行大类招生制度,拓宽大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口径,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大类专业分流的工作让大类学生更多关注本类专业的选择而较少考虑转专业。另外,部分高校的大类分流工作与转专业工作在同一个学期进行,学生只能择一参与,这些都会减少转专业学生的比例,降低转专业给学校带来的管理负担。

猜你喜欢

冷门大学生专业
冷门继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