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2020-01-07肖亚歌

科学咨询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教材

肖亚歌

(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扬长避短运用新媒体优势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给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带来的挑战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增多,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沉迷于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中无法自拔。一些大学生因为沉迷发微信、刷微薄、聊QQ,甚至出现忘记上课或干脆旷课的现象;而另一些学生虽然到了教室,但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大学课堂上也自顾自玩微信、发朋友圈、刷微博。这种毫无节制狂刷新媒体的行为不仅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给教师课堂教学管理造成很大困扰。有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前76%的大学生全天24小时保持手机QQ和微信在线。课堂上学生“三无一有”(无教材、无笔记、无笔,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一尴尬现象,成为影响学生成绩、干扰课堂纪律的大敌,破坏了课堂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1]。

(二)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的迅捷传播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首先,不仅是老师,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获得大量信息。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多,这就使思政课教学内容表现出一定的“陈旧性”,从而使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大丧失了新鲜感和吸引力,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抵触。其次,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各种网络谣言、拜金主义盛行,部分内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使大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垄断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向我国传输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进一步加大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难度。同时,一些网络大V,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利用新媒体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他们或对或错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校思政课内容的权威性构成了挑战。

(三)新媒体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带来的挑战

由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第1季度新媒体调查报告》表明,教师“满堂灌”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多是通过图文并茂和视频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信息,其有“文”、有“色”、有“声”的内容和形式能更充分调动大学生的感、知觉,冲击大学生的大脑,获得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同。更重要的是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反之,通过外在灌输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传统思政课教学则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接受、认同老师的观点。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进行理念的创新。首先,思政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课程,必须要改变“单打独斗”的教学理念。“大思政”应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同其他课程教师,团委、学生处等行政管理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随时把握学生知识水平、思想动向,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各种社交网站和自建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模式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氛围是否浓厚,更关系到思政课的学习效果。搞好课堂管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课堂纪律、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这一点很多高校也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武汉大学开发的微助手APP、对分易等软件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考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主要是课堂中教学环境的管理,营造舒适、合理的教学环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思政课讨论、辩论,演讲、情景剧等课堂活动比较多,如果能在每次课前通过新媒体平台把上课的注意事项及时告知学生,比如就学生座位和活动安排等进行适当的布置,定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出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主要涉及到一个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新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就课堂管理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就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实时的播报,以奖优罚劣,激励鞭策更多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使教学管理工作“活”起来,加大思政课教学同新媒体的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管理的时代感和现代感。

(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修订完善教学内容,是所有课程共同的需求,思政课也不例外。但是不同于其他课程可以在众多的教材中进行选择,甚至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需要自编教材的是,高校思政课使用的是中央马工程的统编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就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更是如此。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政课教学所用教材一直都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中。当然更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出版不仅需要教材编写组的辛勤努力,同样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通力合作。其次,教材内容要被学生接受,还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由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组织,还需要结合时事热点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创新,只有这样,才不止千篇一律,陈旧古板,才能具有更好的教学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拓展课外知识。利用自媒体平台,根据思政课讲授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链接。比如,网络名人的公众号、各种学术期刊的公众号,具有影响力和充满正能量的知名网站等,切实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多获得知识的渠道,以满足青年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为得法”,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APP、搭建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方式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2]。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程度、学习兴趣等来进行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修改;在课中则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课堂讨论和释疑答惑;课后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课堂的延伸,这种方式把思政课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联系起来,把网上的内容和教材上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和针对性,做到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共享给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扩大自己教学的影响力和受益面。

在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互动便捷化、信息内容复杂化的新媒体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必须充分把握新媒体特征,从教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