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习得的迁移探究
2020-01-07王青亮
王青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广西崇左 532200)
三语习得是指学习者除了母语和已经掌握的二语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它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学习现状,这其中,母语是指各类民族语言,二语是指汉语学习,接着便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所选择的第三语言(英语或其他规定语种)学习[1]。虽然三语习得是现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大趋势,但由于三种语言体系之间的异同点,它会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产生正反两种作用。首先是正迁移影响,它是指母语与外语的语法规则相一致,那么学生所持以的母语思维、习惯及行为将会对其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其次是负迁移影响,它与正迁移概念恰恰相反,会制约新语言的习得成效。本文将在三语习得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常见语言迁移现象,并寻求一些实效策略逆转这些现象,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力水平。
一、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些语言迁移现象
(一)词汇方面的迁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词汇学习及运用时常常会出现词汇冗长、搭配不当与张冠李戴等问题。如英语句子的表达以精简为主,例“My name is Tom”,但一些学生持有汉式思维,想要极尽所能表述内心所想,便会使用更多词汇组建“My name is called Tom”这样的句式,这便是语言负迁移对学生词汇知识习得与运用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语法方面的迁移
语法是构成句子里的灵魂,也是句子专业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一方面,少数民族的学生也会存在一些负迁移问题。如汉语中对过去或未来的描述通常只体现在字眼上,例“我明天去公园”与“我昨天去了公园”,但在英语规则中却要对句子所含的词汇成分及形态进行定向改变,例“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这些对已经熟练汉式思维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会在句法运用时出现时态混淆、搭配不当等问题,而这便是语言负迁移对之造成的影响。
二、逆转迁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三语习得成效的策略
(一)建设氛围浓厚的语言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缺乏西式语言环境,这导致其在表述英语时会出现多重疏漏,沿用中式或民族语言思维而消减表述的专业性。对此,教师急需建设氛围浓厚的语言环境。首先,可尝试改变课堂交际用语,无论是教法引导、流程推进或是总结评价,都可用英语与学生展开交流,如“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You need to change your way of thinking.”“You are right to do so, please keep trying.”以互动交际培养学生语用意识,并助其积累地道、专业的西式表达,逐渐改善语言负迁移的影响。
此外,教师还可拓展趣味活动来建设语言环境,如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课本剧活动,让学生分担角色并提炼课内知识及重点句型组建角色台词,在贴近生活与社会环境的语境下展开交际表达,并伴随教师不断的指导与点拨,逐步完善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以此养成专业的表达素养,全力改变语言负迁移影响。
(二)全力培养学生的西式思维
培养学生的西式思维要从知识与语法等基础方面入手,全力纠正学生的中式思维。从知识教学入手,教师可不定期为学生整理一些词块知识,以Weather方面的词块为例,涉及“rainy,windy,cloudy temperature,umbrella,rain boot,thunder and lightning”等词汇,与一些专业的句子及固定成分。研究专家发现,语言交际90%的内容都是由固定或半固定模式的多次组合而成,经常拓展这些词块,可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途径与储备,这样学生在后续的语言输出中便能投入更专业的词汇、词组及表达,摆脱负迁移影响。
而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须将语法概念与真实语境相融合,让学生切实领悟语法概念,摆脱负迁移影响。如在教授时态语法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就最近几天或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灵活表达,贴合生活话题强化语法理解与实践运用,拓展形象化思维,以增进掌握效果[2]。用此方式夯实学生语法基础,能让其在后续的语言输出中组建高质量的专业语句。
(三)贯彻区分中西的文化差异
突破文化间隔问题也是摆脱语言负迁移影响的一种有效措施,而这一点需要落实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可借助网络媒体手段,基于课本内容搜集并整理更多的背景资料,这样,当课文中出现一些难以领会的社会事件或文化概念时,学生也能借助课件来深入区分,以此增进阅读认知并提高情感素养。而在写作方面,可为学生介绍中西不同的文本构思方式、文章组成特点及布局技巧,如抛去螺旋式的中式书写思维,采用先果后因方式展开文章写作,同时抛去重视开头的中式写作习惯,在结尾之处凝练心血,升华主题,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西式思维习惯,输出高质量文章。
此外,在听说能力训练中,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尽量扩充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如选用西方影视剧或动画片资源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后要求学生基于其中的地道表达进行模仿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多类资源的拓展下凝聚经验,积累更充沛的专业知识,并模仿其中的西式化思维、表达习惯及其发音方式,全面摆脱负迁移影响。
三、结束语
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三语习得效果,教师可深入剖析影响学生的母语负迁移问题,并从环境建设、西式思维培养与文化差异区分等方面设计实效策略来寻求改善与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