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高校育人工作
2020-01-07王瑾
王 瑾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取得决定性成果,协同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符合教学规律和个人成长规律的高校育人工作?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的理念;其次,师生要形成疫情防控思维和习惯,并使习惯成为自然。具体从以下方面做好高校育人工作。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新时代高校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工商管理学院通过全院教师大会加强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强化教师的政治站位,我们努力和专业教师一同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使高校始终成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时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这些年轻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正能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敢打敢拼、担当奉献,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中,1.2万多名就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属于“95后”,更有 “00后”,说明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融入学生的血液,开花结果!也体现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1]!
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2020年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培养了70%以上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做呢?一要保证劳动教育的“量”,高等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二要提升劳动教育的“质”,解决高等职业院校“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育人要求贯穿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中,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为此,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工商管理学院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正好契合和践行了《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此项活动既丰富了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也培养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感恩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增强了学生热爱劳动情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真正践行了“把教育引向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崇高精神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保障条件建设,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党的领导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面前,党中央号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要尽心尽责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要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和人民战争。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在这次“战疫”中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这次全民“战疫”中得到彰显。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截至3月26日,全国已有7901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82.6亿元。共产党人的初心,在这次全民“战疫”中得到检验,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全国至上而下、步调一致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汇集起各方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从省到村“五级书记”抓防控,周密制定方案、紧急调配力量、层层传导压力,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竿子插到基层、落到一线,服务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使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作风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做到了哪里发生疫情哪里就出现党员,哪里发生疫情哪里就会有党组织的坚强有力领导,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让大学生体悟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名先锋[2]!
四、强化忧患意识和达成未雨绸缪的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冲在一线的基本是公立医院和军队医院,写请战书的都是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无论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战役中,还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还是“非典”以后历次抗击“流感”疫情中,冲在一线的几乎是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实践再一次证明,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占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国家会基于这次疫情对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比如,2020年研究生扩招,比去年增加18.9万人,研究生扩招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今年专升本扩招32.2万人,专升本扩招专业主要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工智能等。
五、国家治理体制需不断提升和完善
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说明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等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次疫情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战胜疫情的充分保障。这就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呈现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最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比如,截至目前,我国各级财政支出805.5亿元应对疫情 确保不因资金影响防控,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有关防控资金257.5亿元,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极端重要性;市域风险隐患防控处置不及时,潜在的问题就会变成现实的风险,区域性风险就会酿成全局性风险。未来要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大问题大风险必须解决在市域。抗疫中,市域社会治理有许多创新经验,我们要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支点来抓。要汲取这次抗疫斗争的经验教训,常态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法制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及时把重大风险化解在市域,确保风险不外溢。3月29日-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浙江调研考察工作,明确提出要求浙江“努力成为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我们一定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望,并结合高校育人特点切实加以贯彻[3]。
六、利用大数据推动疫情精准防控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自觉把管控方式转变到精密型智控上,做到精准防控、严密防控、智慧防控。重点是坚持“两手抓”,比如,浙江加快构建“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核心的精密智控机制:
“一图”是疫情图,即运用“五色疫情图”对各县(市、区)疫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全省疫情动态,为及时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为全省复工复产提供有效宏观引导。各设区市可根据本地疫情,以乡镇为单元,制定“疫情图”。
“一码”是“健康码”,即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市民或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申报,结合后台审核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以绿码、黄码、红码作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工作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省通用”,最大限度方便百姓生活、推动企业复工。
“一指数”是“精密智控指数”。精密智控的要义是“智网恢恢,疏而不漏”。要坚持严管与畅通并重,在法制轨道上依靠大数据技术,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抓手,实施精准、严密、智慧的点穴式管理,把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得更加严密,把事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秩序的人流物流商流搞得更加畅通,实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为“两手抓”“两必胜”提供强有力支撑。让大学生清楚:学好本领,才能报效祖国!
七、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
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及时报道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要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使宣传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理解:先进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用身边的人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