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改革中礼仪教育

2020-01-07许志良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礼仪武术

许志良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福建 厦门 36100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武术教学也是文化发展的共同体[1]。武术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我国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武术独特的内外兼修特点。本文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改革中“礼仪”教育进行研究,不断提高武术教学改革的成效,有助于促进武术教学的规范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多次参加国内高职院校体育相关工作会议的机会,对国内高职院校多位武术学科带头人和武术项目负责人等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对国内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

1.1 文化渗透力不足

目前,武术教学过于重视武术技能的教学,忽视了武术传统文化对于武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教学思想被忽视,违背了中华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调查表明:第一,在内容上,武术教学仅仅涉及了武术文化中的抱拳礼,用于在课堂进行师生互相问好,有的甚至连抱拳礼都省去。而对于武德,课堂上提及较少。第二,在表现形式上,学生上课时没有统一的武术服装,学生在行抱拳礼时表现得不够严肃认真,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时也没有做到“以礼始,以礼终”。第三,由于场地条件所限,学生在田径场上课不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武术的氛围,使得武术与传统的体操等体育项目一样成为运动技能的一种。第四,教师本身对于武术文化的了解不足,导致武术课程的开展仅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主,在缺乏理论指导和文化渗透的武术课程教学中,武术课程没能真正地发挥中华武术魅力的引导作用。

1.2 教学思想认知缺乏创新

武术教学思想理念上滞后,教学过程中思想认知不足,过于重视学生技能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武术文化的运用与发展不足,使得武术教学过于枯燥,导致与武术传统文化之间产生错位,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师通常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则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热情逐渐衰减,武术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利于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教育[2]。

1.3 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体现在现有教师的武术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了解较少,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削弱了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武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团队化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存在授课混乱的现象,而且教学效果差异性较大。教师综合素质的欠缺,导致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信心不足,通过短期的教授难以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认知较少,身体素质以及武术基础相对薄弱,短期内难以达到武术教学的要求。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专业性的武术教学,导致学生对于武术学习存在恐惧感,甚至厌倦学习。武术课程设计上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的武术项目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武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从现状分析可见,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武术教学中涉及武术文化的内容较少。礼仪是文化的外化,在武术教学改革中应增加武术礼仪的教学内容。

2 武术礼仪的内涵

武术礼仪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

2.1 内在精神寓意

内在精神寓意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拥有的道德品质,是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的体系,主要表现在人格形象、人际关系、行人处事等方面。

2.2 外在表现形式

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在涵养的外在表达,包括抱拳礼、鞠躬礼、持械礼、拜师礼、敬谦语、服装服饰、习武场所等。

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中“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

改革开放使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道德修养发展较慢,礼仪教育出现缺失。国民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最迫切的方法是从教育入手。在武术教学中传播武术礼仪,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礼仪时注重精神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为提高自我修养、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中国传统武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沿袭了重视礼仪教育的文化传统,在育人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3]。在武术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爱劳动、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而礼仪作为人们交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未曾习武先学礼”,武术礼仪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

3.3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武术礼仪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武术礼仪文化有助于个人德性的养成,人的美好道德情感,通过“礼”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来。礼仪规范还有助于校园内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武术礼仪教育不仅注重外在的行为训练,更注重内在道德情感的养成,有利于改善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弱等问题,对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扬及继承具有重要作用[4]。

4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礼仪”教育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教师的武术礼仪素养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教师对学生的行为限制被弱化了,老师拥有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的权力,但是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性措施,只能对其进行教育并加以管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武术教师的礼仪素养、技术教学能力和自身的道德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使武术礼仪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道德素质。

4.2 合理规划设置武术教学

体育教学部门尤其是武术教师应开展集体研讨,借鉴其他单位经验,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武术礼仪教学内容(传统武术礼仪并不一定全部适用于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侧重)、所占课时比例、武术礼仪考核标准等;争取学校职能部门支持,为武术课程学生配置统一武术服饰,并形成常态化;为武术课程设立相对独立的教学场所,并按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进行装修配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武术礼仪,充分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3 争取多方面支持,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渠道地开展礼仪教育

我国近几十年,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弱化了,国家层面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情况,近几年开始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争取学校领导层的肯定,加强对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影像设备以及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的授课等进行记录,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课堂上的礼仪表现进行监督评价,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定期邀请国内武学或国学大师进行武术礼仪方面的讲学,不断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定期组织校内武术比赛,并把武术知识、武术礼仪作为一项比赛内容,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把比赛获奖合理纳入学生评先评优的加分制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有关武术活动,并且通过人际交往和礼仪交流,提高大学生的德行风范,丰富学生的武术文化知识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武术行为习惯。

5 结语

高职院校在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中出现武术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因此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礼仪是文化的外化,是内在的气质[5],加强武术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合理规划设置武术教学,争取多方面支持,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渠道地开展礼仪教育等方式促进高职院校武术礼仪文化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礼仪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