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打运动员“二次进攻”能力研究

2020-01-07谢佳山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战术素质运动员

谢佳山

(福建警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经过四十多年的沿革,技战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职业散打赛、中外散打对抗赛等赛事的商业化运作,散打运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推广。虽然通过不断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赛、交流,国内散打运动员与国际顶尖格斗类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广大散打教练员的水平不断提高,训练方法手段也更加科学,但散打训练理论相对滞后,散打“二次进攻”的相关理论研究几乎空白。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录像观看法,以2018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冠军选手为基准,将各轮次与之对阵的选手作为参照组,进行“二次进攻”技术统计比较分析。发现冠军组运动员的进攻总数为1 007次,“二次进攻”总数为269次,“二次进攻”有效得分共187次,“二次进攻”占总进攻数的26.7 %,成功率为69.5 %;对照组运动员的进攻总数为1 273次,“二次进攻”总数为186次,“二次进攻”有效得分共86次,“二次进攻”占总进攻数的14.6 %,成功率为46.2 %。冠军组与对照组相比,“二次进攻”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表明冠军组运动员拥有较强的“二次进攻”能力,也意味着在比赛中冠军组攻击对方后能较有效地化解对手的防守反击,并再予以反击,即“攻后反反击”的能力较强。由此可见,“二次进攻”能力在散打比赛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冠军组成功的秘密所在。

1 “二次进攻”概述

“二次进攻”能力是散打运动员实战对抗的核心能力,是衡量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散打“二次进攻”是指实战对抗的一方使用技术攻击对方,对方使用技术反击,我方再使用技术防守反击,即“攻后反反击”。有别于“连击”,“二次进攻”是接触性攻后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反击的“防”属进攻范畴的防守,是积极的(如攻后转化为接腿摔)而不是消极的防守(如攻后对方反击,只进行格挡或躲避对方的攻击,而没有使用使其不利的技术动作),更不同于篮球运动的二次进攻。篮球运动的二次进攻是指抢到前场篮板球后所组织的进攻,是以投篮不进再次得到球权为前提的。散打“二次进攻”属于战术行动概念,是为达到特定的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其对抗性特点为进攻后防守反击,是为完成预定的战术计划,执行战术意图而采取的各种具体的行动。

2 影响“二次进攻”能力的因素

散打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取决于其体能、技术、心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1]。良好的体能是实施散打技与散打战术的保障,全面的技术是执行战术行动的必备条件,稳定的心理是身体机能、运动技术使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有力保证,是成功执行战术行动的精神动力,而运动智能的高低决定谋略运用的成功与否,是运动员能否实现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果的关键因素。

2.1 体能因素

运动训练学将身体素质分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谚语“一力降十会”高度概括了力量在传统武术格斗中的重要性,力量素质不但是各机能水平连接的桥梁和基础,也是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基础,是散打比赛中极其重要的素质。速度素质包括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取决于训练水平、技术的熟练程度及肌肉类型;反应速度主要决定于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先天性,可通过测试视觉刺激反应和复杂反应来评定;移动速度是指运动员接近或摆脱对手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腿部力量、踝关节的灵活性和步法的熟练程度。散打比赛是高强度、无周期性、复杂的无氧运动,需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力,运动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一般耐力素质,还要具备更具针对性的无氧耐力素质,即散打专项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是散打运动员完整并准确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散打运动技术需要运动员的关节具备在不同方向的运动能力,还要求肌肉、韧带具备较好的伸展能力和张力,既要“柔”又要“韧”,保证技术的全面性及动作的速度和爆发力。灵敏素质具有先天性的特点,受个人先天反射弧的影响,可通过后期的训练进行强化,是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的综合体现。

2.2 技能因素

散打技术繁多,以踢、打、摔为主要的基本技术,以远踢、近打、贴身摔为基本技法。散打比赛中,“二次进攻”的有效应用要求运动员要全面娴熟掌握散打基本攻击技术和各种防守技术,并要具备较强的攻防转化能力、灵活的步法、良好的距离感和及时准确把握“时间差”的能力,要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组合,具备进行连续快速攻击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踢、打、摔立体攻防能力;在技术动作的运用上,不仅需要快速有力,还要懂得巧妙控制攻击力量虚、实、轻、重的合理分配,达到攻防有序,做到强攻与“攻后反反击”的有机结合。

2.3 心理因素

武术谚语“一胆、二力、三功夫”“两强相遇勇者胜”,都高度概括了胆识在传统武术技法搏斗中的重要性。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胆识是指运动员性格中不惧危险、困难的拼搏精神,充满自信的稳定情绪及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时刻处于受攻击的威胁下,比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这要求优秀散打运动员具备特定的气质类型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散打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大多为多血质,其次是多胆混合型[2]。气质类型的基本原理指出,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性特征,它反映了心理活动发出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及其均衡程度的特点。散打比赛的高强度、高对抗性特点决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应积极主动、善于自我控制并具备顽强的意志、较好的领悟性与观察能力,以及较快的适应能力等,而多血质和多胆混合型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征符合散打运动项目特点的需要,是散打运动员的优势气质。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是影响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3]。散打运动员对比赛的兴趣度、赛前情绪的稳定性、场上兴奋度、焦虑水平、注意力、意志力、自我表现力、自信水平等心理特征都关系到竞技能力的发挥,是“二次进攻”能力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

2.4 智力因素

谚语曰:“两勇相遇智者胜”。在高水平散打比赛中,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其智能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智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动作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在反映运动员的智力要素中,运动注意、运动观察、运动思维、运动想象是最为重要的。准确、广泛的运动观察力、清晰和丰富的运动想象能力是散打运动员很重要的智力特征[4]。在“打无定势”、对抗激烈且时刻处于对手攻击威胁的散打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注意力的合理分配和适时的转移,以适应比赛要求。在执行“二次进攻”时,由于攻防转换突变,考验着运动员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此外,智能水平还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否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教练员的场外指导,以及临场独立分析、自我调节和快速决策的思维能力。

3 “二次进攻”能力的培养

散打运动属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其动作结构是多元的变异组合。散打比赛的显著特点是“打无定势”,比赛中运动员并不完全知道对手的动作、对方用什么方式进攻、从什么角度进攻、攻击哪个部位、一攻后还有什么连招。运动员如何在瞬间及时、准确予以相应的反击,只能凭借运动员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建立起的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觉性的运动条件反射来完成,是不容考虑的、完全依靠前期训练的一种本能反应(刺激—反应),是在人体本能反应基础上进行再制造、提炼的过程。

3.1 加强运动员接触性防守反击能力训练

散打运动水平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和智力四个方面的能力水平,接触性防守反击对运动员反应速度、力量素质、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注意的稳定性和转移等方面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技术方面,接触性防守反击要求运动员擅长接腿摔、贴身摔技术并具备较好的拳法攻防能力、精准把握“时间差”的能力,以及双方相持状态下的控制能力。在心理方面,要提升与对方近距离接触或相持状态时攻防能力的自信心,消除双方在实战对抗中因距离缩小导致焦虑情绪上升的影响,提高运动员打“阵地战”“攻坚战”的能力和信心。

3.2 建立运动员“攻后反反击”的应激反应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采用的攻防技术是多元的变异组合,是根据对方的变化而采取相对应的攻防战术,而不是攻击前想定的动作组合。由于对手的攻击动作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散打运动员要在比赛中高效完成“二次进攻”就必须长期进行“反反击”的喂招训练,既要进行攻后单一的“反反击”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使运动员建立固定的反反击模式,而且还要重点加强攻后应对各种不同反击的“反反击”训练,逐渐建立起“攻后反反击”的选择性应激反应(条件反射)。模拟实战化的击打反应靶反反击训练能较快地提高运动员的“二次进攻”能力。方法如下:训练时持靶者在习练者击打喂靶的过程中,结合实战化情境给予习练者相应的反击,让习练者在实战化的情境下,高强度地进行“攻后反反击”训练。赛前,加强击打反应靶反击训练,既可满足运动员在赛前需要加强实战对抗的要求,又可避免实战对抗训练易造成队员受伤的问题,可有效保证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此外,应培养运动员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手的习惯性反击动作,进行“二次进攻”,或有意识地进行攻后诱敌反击,预判对方反击的方法,有预见性地做出“二次进攻”,提高“二次进攻”的成功率。

3.3 培养运动员贯彻“二次进攻”的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又称为“战术素养”,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战术意识强的运动员能在复杂多变的竞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审时度势,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其主要反映在使用战术的自觉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动作的目的性、攻防的主动性、方法的隐蔽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及诸多方面[5]。散打赛场瞬息万变,战术的运用也应该根据场上情形的变化而变化,并争取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具备较强“二次进攻”能力的运动员,能够在赛场上掌控一定的攻防主导权,也能更好地把握比赛节奏、调动对手,在“势”的方面占据优势,压制对手技战术的发挥,动摇对手反击能力的自信心,最终让比赛朝有利于我方的态势发展。 “二次进攻”是散打运动攻防的核心能力,是比赛双方较技较力的关键环节,是实战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力的象征。

猜你喜欢

战术素质运动员
犬用战术头盔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