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
2020-01-07孙亚丽
文孙亚丽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革新,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也被提出明确要求。以万计要求的阅读量标准,需要持续快速提升的阅读速度以及不断增加的试卷阅读题量,都在鞭策着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做出更多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与所面对的明确标准相契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自我控制力较弱、注意力短暂且依赖性强等,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尚需持续且合理地建设。
一、以教材为重点,不被教材局限
教材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的开展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被教材局限。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重视文字、阅读等基础部分的积累与运用,符合如今教育考试与学生发展的时代要求,是语文教学的不二选择。部编版语文教材现代性较强,内容选材与小学生生活较为贴近,其中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具体要求,给教师提供了较为明确的阅读教学方向。
但教材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1]。教师应有远见,立足于教材的同时,应及时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扩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文的学习中,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道理。文中将陶罐的谦虚礼让及铁罐的盲目自大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教学不仅能学习文字词语等基础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蕴藏于教材中,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悟透自己的生活。除课后增设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外,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寓言文的独特魅力,老师还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来了解更多的寓言文化,抓住寓言阅读热度,趁机促进学生阅读量及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善于提问启发,避免死板单一
适时合理的提问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思维保持在活跃的一线。同时,适时提问也是组成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部分,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语言思维引导能力。在实际课堂中,抓住重难点,结合真实的情境设计具有挑战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能加深其思维深度。若提问过于具体或死板,则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受到局限。因此,提问既要考虑、把握教学方向,又要调动学生思维活性。如学习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前,教师先设置疑问:课文里写了些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发现字里行间存在的美好,不一会儿学生便一个个举起了手,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在简单陈述课文内容后,有学生说喜欢文中描写景色的细节;有学生喜欢不同少数民族在一起成为朋友的和谐感;还有学生喜欢操场上欢快活泼的热闹场景……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言论,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自己的手。教师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大青树下小学里大家是如何快乐地进行跳舞、摔跤、游戏等活动的,并与自己的小组成员分享,热烈的讨论声充满了整间教室。
三、优化教学方法,切忌固化教条
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传统课堂中屡见不鲜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易固化学生思维,降低其在课堂中的思维活性,会受影响教学质量。新课标导向阅读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使语文阅读课堂顺利开展[2]。在部编教材三年级下杜甫诗篇《绝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诗人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做好准备。课堂正式开始后,先以一组春天美景的PPT图片进行导入,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牵引一点点前进。当教师提出问题: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争相举起了手,仿佛要把所有因图片而起的共鸣全部表达出来。一层层的铺垫也为后面学习杜甫眼中的春天景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借助想象及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内容的引导,很好地了解了本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很多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及探索兴趣也更浓厚了一些。
四、结束语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一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代共同前进,不断开拓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开发,优化教学成果。探索之路虽漫长曲折,但光明且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