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01-07蔡圣满冯晓灵
谭 辉 蔡圣满 冯晓灵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4000)
一、“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的内在联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器官系统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同时也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培养自身医学素养,体味生命伟大,感悟科学精神,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医学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人体解剖学》内涵的科学精神、生命观、唯物主义世界观等都体现了专业学习之外的思政元素,换而言之,《人体解剖学》具有融合“课程思政”的基础,而“课程思政”的引入也能帮助这门课在教学上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1]。
二、“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一)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教学设计
讲授《人体解剖学》的专业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高德育教学技能,将传授知识与传播价值观联系起来,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教学设计,依托课程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把我们正在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解剖学教师要自觉开展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课程专业角度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二)教学内容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专业课程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包括素质目标,讲授《人体解剖学》的专业老师,应充分应用此门课程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体形态结构,观察到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各组织、器官之间是如何不断发展变化又协调合作的[2]。
(三)结合发展史弘扬爱国主义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都各有特点,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家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讲授这方面的成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家们的光辉形象也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在我国古代就有《黄帝内经》《甲乙经》《医林改错》等,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解剖知识的初步探索,近现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了许多著名解剖学家,有从美国学成归来,成为我国现代解剖学奠基人的马文昭院士,有艰苦创业一生致力于解剖学和医学事业发展的钟世镇院士,他们都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优秀医学家的光辉事迹可以在《人体解剖学》的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标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
(四)通过生命理论教育培育职业精神
在众多医学专业课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深挖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最好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直接接触到遗体标本,能够直观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在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入关于生命观、生死观、生命伦理的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体默哀致敬、集体扫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通过生命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生命伦理观,培养出既具有良好医学技能,更具有正确道德伦理观的医学生。
(五)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考核
要强化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一直是促进教学质量、检验课程效果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实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应用,首先学校党委应当勇担重任,将“课程思政”纳入党建考核指标体系,重视其育人作用,对于负责“课程思政”的领导干部设置考核评价机制,激励领导干部的干劲。其次,“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不是简单加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不能罔顾课程本有的教学规律,应当多发掘课程中的爱国思想、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科学合理融合。教务处有责任在课程培养方案中明确本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为行课老师提供方向指引。各学院要根据学校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课程思政”的考察方案落实到对老师的课程考核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真正融合。要把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授课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纳入相关绩效考核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现在正处于实施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关键时刻,高等医学院校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培育出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的医务工作者。将“课程思政”科学地运用于医学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实现专业课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技术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