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0-01-07任雪芬
任雪芬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 四川广元 628000)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省略引导、启发等环节,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深入思考,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对于学生的发挥尤为不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素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一、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开展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时,学生只有积极加入到数学课堂中,主动地参与到分析、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中来,数学思维才能够获得发展。若是想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学生在主动学习时,大脑会依据问题运转,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加入学生喜爱的元素,如:故事、游戏、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思考,逐渐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开展《角的度量》的学习时,教师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深化分析数学知识。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大。”∠2说:“我的开口大,所以我大。”提出问题:∠1与∠2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习得
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和发展的。小学生的认知也是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2]。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除了要学新知识,更要注重数学方法的习得,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应用转化法,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什是转化法,知道转化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通过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中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想一想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演示进行对旧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思想方向,主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明确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之中,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方便生活,为生活而服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学[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中熟悉的背景或事物等引入课堂,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教师也可以开展家校合作,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而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是数学思维强化的过程。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让学生都参与到简单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小学生的想法多样,想象力丰富,导致其思维并不一定与教材中的固定思维模式相同。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鼓励学生不一样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推动学生思维多样化发展。
五、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才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联系实际生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遵循新课改要求,更新观念,创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