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性途径
2020-01-07邵亮
邵 亮
(辽宁省黑山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黑山 121400)
一、关于工匠精神的概念介绍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主要表现在工匠对于自身的极其严苛的要求和追求完美的标准,一般用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来形容,展现了一种对于职业的敬畏与信仰。其特征一般表现为三方面:第一,以敬业为职业态度。所谓敬业,就是要尊敬、爱护自己的职业,以正直、清廉、纯净的心态面对职业。第二,以精业为职业目标。精业就是指精通自己从事的职业,在记忆水准和能力技巧方面达到了高超的水平,同时还具备不断超越自己的信念。第三,以奉献为职业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要勇于牺牲自己的部分生活,以专注和坚守为信念,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为祖国建设和繁荣富强做贡献。
二、中职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中职阶段的思政教育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认识、适应并且能够正常融入社会,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表现,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以促进学生拥有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融入思政教育中显然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工匠精神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道路和政治观念,而工匠精神恰恰符合这一教育目标。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心里产生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意识,从而产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形成正确的行为表现,达到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2)工匠精神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当前思政教育的成果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思政教育形式的枯燥感和内容的单调性。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过程,因而降低了教学成果。工匠精神的融入,将会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意,是引发学生产生重视心理的关键。
(3)当代中职学生欠缺工匠精神教育。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学生们的职业追求也越来越利益化,对于工匠精神的思想和德行已经抛之脑后。这就造成各种劣质产品涌入市场,破坏了行业规则。因而,当前急需工匠精神教育,以避免这种恶劣现象愈演愈烈。[1]
三、中职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认知,是思想层次的影响决定了外在的实践表现。因而,教师在开展工匠精神的融入教育时,就应该从理论具象化入手,通过展现其实践表现和功效,对学生形成规模化的影响力。
(1)以优秀毕业生为典型案例。教师利用典型案例展开教学,是一种以榜样和模范代表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行教育的形式,具有较强且较持久的影响力,能够对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触动,从而达到一种主动教育的效果。借助优秀毕业生为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亲切,或许他们认识,或者听说过其故事,会产生真实的效果,能促进学生的信任度,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毕业生都来自于本学校,所呈现出的成就和发展虽然能够让当前学生羡慕,但这种目标并不是难以触摸的,这就为学生们提供了努力追求的动力与希望,进而推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
以本校某毕业生为例,其在上学期间就表现出工匠精神的内核,不仅学习成绩与实践水准超一流,创新意识和认真态度也绝无仅有,通过他不间断地努力完成的毕业作品,刚好被一个企业所看重,高薪聘请其作为企业中的高级设计师。在两年之后,由于其敬业精神的坚持下,他再次设计出格外优秀的作品,并且获奖无数。在该案例的影响下,众多学生开始反思,对待职业的态度与价值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工匠精神案例所产生的影响。
(2)以实践调查作为课外教学。工匠精神来源于实践,作用于思想,表现与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实践来让学生见识工匠精神的本质。
教师可以以学校为中心,寻找周边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能人巧匠,经其同意后带领学生来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实际的了解和访问,让学生见识到生活之中的工匠,观察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体会现实生活中工匠精神的存在形态,从而对工匠精神产生具象认知。
(3)以媒体展现当代工匠精神。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下,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必须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当代的著名工匠,以学习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精神力量。[2]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大国工匠》,让学生们了解当代工匠的事迹。以管延安为例,他农民出身,最早只是一名走出农村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但是在他在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下,先后参与了青岛北海船厂、前湾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建设。作为一名钳工,他兢兢业业,日夜钻研,数十年的经验让他的技艺达到了精湛的水准,多项重要的维修保养任务由他执行,荣获“劳务之星”“明星员工”“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等诸多荣誉。这就是当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这样的纪录片展示,能够让学生们产生敬佩与仰望之心,从而留下潜在的影响,让学生向着模范代表努力。
综上所述,中职思政教育面临层层阻碍、重重困难。教师需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过往的缺失和不足为警醒,以未来的美好与愿望为期盼,通过案例、实践、多媒体等多样性的途径,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核与本质,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职业观,积淀深厚的职业品质与工匠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