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
2020-01-07郑慧芝黎向华
郑慧芝 黎向华
(1.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2.湖南省医药技工学校 湖南长沙 410000)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改革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高职高专类学校应当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从自身特点和定位出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从而使高职高专类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1]这样,学生也能够在毕业后不再经历毕业就失业的困窘。我校是一所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生毕业后多流向医药公司、物流、医药生产类企业。学校药品专业教学体系分为理论、实操两大部分。学生想要毕业后受到企业青睐,获得更为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待遇,就需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共同特点
(一)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未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之外,还与他们以前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比如,我校药品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具有较强的被动和排斥心理,而对于实验、实训、实习等则具有较高的参与意愿。基于此,高职高专类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时,就需要多创新,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向他们讲述学习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学生们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理念,才能主动去克服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训练时,情绪波动较大,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与其他本科类学生相比,不管是自我管理能力还是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高职高专类院校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学校自身,亦或是教师都对此并不看好,也不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这一情况大大好转,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三)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
受以往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高专类学生对于自我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不仅不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形势。闭门造车、闭门学习成为了高职高专类学生学习的一大特点。因此,高职高专类院校应当在立足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对此,教师可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将自我定位放置于企业未来的优秀员工、技术骨干等职业定位中,以此来让学生对专业学习更有动力。
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高专类学校应当从就业需求出发,来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此,一是高职高专类学校应当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专业教育中,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从而使这两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诚实守信、负责严谨、爱岗敬业等必备品格。二是高职高专类学校要从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突出学校、学院、专业特色,培养出更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三是高职高专类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可从教学模式入手,通过模式的创新,来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学校可从行业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调研了解企业急需的人才,加强对企业核心岗位内容和工作标准的分析,再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建立新的课程结构。该结构可以将平台与模块这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教学更具特色和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学校不应当将模块固定化,而是要体现其灵活性和针对性。四是高职高专类学校要将实践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学校也可以将实践操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检验标准,来对学生的实习、就业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跟踪,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2]此外,学校可以参考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并将其和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等挂钩,来提高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二)重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也是二者合作的主要契合点,如培养目标、工学结合等。因此,高职高专类学校应当通过走访和深入企业的方式,建立其与企业相连的机制,让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职业化的教学。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建立合作制度入手。学校和企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并通过对合作企业利益的保障,来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保障。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还可以从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灵活运用订单式培养、产学结合式培养等,使企业转变理念,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