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牵引变电所运行维修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

2020-01-07何祥照安英霞尹彦宏

铁道机车车辆 2020年4期
关键词:变电所车间运维

何祥照, 安英霞, 尹彦宏

(1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供电处, 成都 610082;2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工电部供电处, 北京 100844;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机车车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随着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牵引供电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的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牵引变电所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沿用“有人值班,定期检修”管理模式,运行、维修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牵引变电所已广泛采用综合自动化、远程控制、辅助监控等技术,为探索牵引变电所运行、维修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1 运行维修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牵引变电所沿用有人值班(值守)和定期检修管理模式,维修计划大而全,作业组织小而散,盲目修、过度修与漏检失修并存,既不适应设备服役年限技术管理,也不适应状态维修生产管理。

1.1 人力资源沿线分散,难以有效集约管理

牵引变电所从业人员大多分散在供电车间,供电车间管理范围除牵引变电所外,还包括接触网、作业车、给水、电力等,大多数管理人员重视直接影响线路行车的接触网、作业车及电力专业,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牵引变电所无暇兼顾。同时,分散在供电车间的技术人员、值班(值守)人员占比过大,集中于变电检修车间的技术人员、修试人员占比过小,导致专业技术管理力量分散,周期性巡检、维护保养、修理试验能力捉襟见肘,难以有效集约管理。

1.2 监测检测手段单一,智能分析水平不高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已全面推广应用,但辅助监控、在线监测等设施设备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统一技术方案或标准,没有软件平台统一汇集监测检测信息并智能分析,导致远动系统、辅助监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大量数据白白流失,难以充分运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运行、检测、维修等工作仍需劳动力堆砌,人为干预因素过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行维修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1.3 管辖设备不断增加,运维能力矛盾突现

“十二五”以来,牵引变电所数量迅猛增加,仅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数量快速增加至500座以上,考虑AT所、分区所工作量,实际新增牵引变电所工作量达1 000座以上。以某集团公司为例,仅牵引变电所数量达200座以上,而值班值守人员不足700人,检修人员不到300人;某变电检修车间年度计划需完成牵引变电所(亭)、电力配电所等周期检修达130座,月均完成10座以上,安全盯控能力极度不足,质量控制水平下滑十分严重,运维能力与减员增效的矛盾日益突出。

1.4 职责分工界面模糊,重检慎修难以落地

牵引变电所历经多人值班、两人值班、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无人值守4个阶段,虽然《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中放开了“有人值守”管理,鉴于高速铁路安全供电意义极为重大,牵引变电所基本采用“两人值守”。同时,牵引变电所修程仍沿用小修、中修和大修管理模式,即设备存在缺陷则立即组织处理,达到周期则严格落实检修计划,不管设备运行状态,不问设备检修效果,害怕未按期检修出现故障甚至事故,没有解决“是否该修”的问题,重检慎修难以落地。

2 运行维修管理改革思路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牵引变电所在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综合自动化、远动控制及辅助监控等技术日益成熟,监控手段也日益可靠,为深入推进运行维修改革奠定了管理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

2.1 规范生产组织架构,缩短纵向管理链条

按照缩短纵向管理链条、横向减少专业结合部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地域特性、抢修半径等要素,构建生产组织结构标准框架,规范成立变电运维车间和修试车间,统筹人、机、料等生产资源,统一组织运行、检测、维修工作,为运维属地化、修试专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2.2 不断盘活既有存量,充分共享社会资源

按照保证安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总体要求,深度融合沿线运维资源,积极稳妥推进无人值班(值守)。即有序分离变电运行人员,集中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纳入区域性运维车间管理,不断加强设备状态分析,增强现场作业盯控力量,为实施运维一体化、修试专业化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同时,系统性分析投入和产出要素,充分利用市场优势积极推进社会资源共享,将远动系统、GIS柜等修试业务配套外包。

2.3 理顺运维业务界面,深入推进状态维修

综合考量设备性能、检修能力,理顺牵引变电所运行、检测、维修业务界面。依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利用SCADA系统、辅助监控系统等信息资源,系统掌握设备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强化设备状态检查,即时定期分析诊断,分级管理设备缺陷,准确开展状态评价,深入推进状态维修,确保设备状态全面受控。

2.4 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技术保障水平

首先要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远动系统功能,实时盯控报警信息,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弥补无人值班(值守)设备状态监视的短板。其次要拓展信息管理,在统一的软件平台基础上,将远动系统、辅助监控系统及周期离线检测数据等进行融合,配套建立设备状态评价模型,搭建“状态维修”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3 运行维修改革实施方案

牵引变电所运行、检测、维修是通过对设备实时监测、定期检测、分析诊断、状态评价和质量鉴定,并依据结果实施修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管理过程,核心在于准确评价设备状态,为设备维修提供决策依据。

3.1 优化生产组织,明晰工作范围

按照“运维属地化、修试专业化”的基本思路,应加快“运行、检测、维修”组织和业务分离进程,固化生产组织架构,明晰运维车间、修试车间工作职责和范围,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3.1.1组织机构设置

综合考虑牵引变电所供电范围及布点现状,运维车间管辖营业里程不宜超过800 km。运维车间下设运维工区、监测工区,运维工区管辖营业里程不宜超过200 km,枢纽地区宜单独设置运维工区;监测工区管辖营业里程宜为800 km,宜设置在运维车间所在地。修试车间管辖营业里程不宜超过1 000 km,下设3~5个专业修试工区。当管辖营业里程小于800 km时,应至少设置一个变电车间,统筹牵引变电所的运行、检测、维修工作。

3.1.2工作职责范围

运维车间负责运行管理、设备监测、巡视检查、分析诊断、状态评价和质量鉴定,按规定组织一级修、二级修、施工配合和应急处置等,跟踪验收修试质量。修试车间负责周期性检测和三级修,按规定参与一级修、二级修。

3.2 依托远程监测,优化值班值守

2018年国铁集团下发《牵引供变电所实施无人值班值守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无人值班值守设备设施技术条件、巡检维护及修试、应急保障及工作要求等内容,在牵引变电所实施无人值班值守,归根结底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3.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牵引变电所地理位置、抢修半径、运行环境等差异较大,无人值班(值守)面临的困难较同行业而言会更多,应急响应要求会更高,必须从制度源头解决管理、技术和执行体系所面临的刚性问题,明确设备技术条件、运行维修、倒闸操作及应急抢修等管理模式,不仅要强化设备质量管控,更要结合每座牵引变电所的实际情况,逐所研究制定应急抢修预案,确保应急恢复供电。

3.2.2畅通信息传递渠道

在规范设置生产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无人值班(值守)牵引变电所直接涉及供电调度、综合调度、变电车间及工区、牵引变电所等环节,必须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具体而言,供电调度作为指挥中心的作用不变,而执行层由牵引变电所变为运维工区,运维工区作用发挥将直接影响无人值班(值守)改革成败。

3.2.3理性改造设备设施

随着综合自动化装置、远动系统等设备逐步稳定,牵引变电所很多硬件已满足无人值班(值守)技术条件,进行设备设施改造时需理性分析。强化关键设备、重点项目技术升级,核心在于保护装置、交直流系统、开关设备运行稳定、越区(迂回)供电及远程监控可靠。若牵引变电所开关设备拒分、拒合现象严重,对无人值守变电所而言无异于灾难;若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死机或故障报告不能上传至供电调度,应急响应决策就会大打折扣,实施无人值班(值守)就会得不偿失。

3.2.4放开单人倒闸操作

目前,牵引变电所倒闸操作主要分为遥控操作和当地操作两种方式,当地操作一般执行监护操作,单人操作尚无明确规定。当牵引变电所远动操作失灵且必须通过当地操作恢复供电时,对单人值守变电所而言,单人操作不可避免,应适当放开单人倒闸操作权限,即在辅助监控及通讯设施完善的前提下,能够适时远程监视单人操作和及时远方叫停危险操作的前提下,可以由单人倒闸操作完成必须的倒闸项目。

3.3 做强监测检测,落实状态评价

随着铁路维修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必将推动牵引变电所加快运行、检测、维修业务分离进程,为全面落实“重检慎修”的基本理念,必须做强监测检测,落实状态评价。

3.3.1规范巡视检查,强化周期检测

结合牵引变电所的实际特点,将巡视检查按一般巡视、特殊巡视和专业巡检进行分类。一般巡视是为掌握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开展的常规性巡查,所得数据大多为局部性的一般状态量;专业巡检主要为深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充分应用红外热像仪、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手段,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巡视和检查,既能弥补值班值守巡视,又能弥补周期试验时间跨度过长的不足,要顺利推行状态维修管理模式,专业巡检工作举足轻重。

周期检测是为获取设备状态信息量,准确评估设备状态、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由修试车间定期组织开展的各种预防性试验。周期检测大多反映设备重要状态量,但其试验电压值往往远低于设备运行电压值,存在不能全部反映设备状态的不足,但相比专业巡检而言,周期检测数据准确性较高。

3.3.2即时定期分析诊断,精准开展状态评价

分析诊断是根据监测、巡视检查、周期检测结果,判定缺陷等级,判断设备状态,为维修提供依据。设备缺陷原则上可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缺陷;设备状态按其状态量权重系数、裂化程度和量值大小可分为正常、注意、异常和严重状态。

3.4 状态维修管理策略

状态维修与定期检修相比,落脚点在于当修必修、修必修好,要落实好状态维修,还须处理好与大修的逻辑关系。

3.4.1状态维修分级

综合考虑设备缺陷严重程度、处理时限等因素,状态维修可按一级修、二级修和三级修进行分级。一级修是为保持设备运行状态,对导致牵引变电所功能障碍的一级缺陷、故障后需立即投入、无事先计划的临时性检修;二级修是为保持设备运行状态,对二级、三级缺陷进行限时处理或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三级修属精测精修,原则上与周期检测同步。

3.4.2状态维修决策

状态维修以设备状态评价为依据,综合分析设备风险、维修能力、维修成本等因素,动态确定设备维修策略,明确维修类别、项目和时间等内容。

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时,可适当延时开展二级修、三级修;设备处于“注意状态”时,应首先安排二级修,并适当缩短巡检周期,及时做好跟踪分析工作;设备处于“异常状态”或“严重状态”时,应根据设备具体情况确定检修类别并及时安排,必要时进行整体更换,实施维修前应加强巡检和带电监测检测工作,及时编制应急预案。对于超过服役年限的设备,应缩短定期评价时间,并根据状态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投入使用。

3.4.3状态维修实施

运维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维修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先进的材料、工艺、方法及维修工器具,减少人为干预程度,确保维修作业安全,努力提高维修质量。在维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落实修前准备、修中控制、修后总结,严格执行现场标准化作业。

4 应急抢修有序可控

从理论上讲,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设备运行、检测和维修,能够使设备质量处于有序可控状态,也就可以减少甚至消灭牵引变电所事故抢修,但对牵引供电系统而言,设备仍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应急抢修,应结合无人值班(值守)牵引变电所设备设施技术条件、运行环境、生产力布局等现状,完善应急供电能力建设,逐所细化应急预案。

当无人值班(值守)牵引变电所发生故障时,供电调度应优先采用远动倒闸隔离故障,必要时启动迂回、越区供电预案,及时恢复送电。当远动系统故障、高低压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安全、牵引变压器系统跳闸、安全监控系统告警且短时不能复归等情况时,供电调度应通知运维车间立即赶赴现场,恢复有人值班模式。当牵引变电所遇有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等紧急情况且远动操作失效时,可由值守人员进行单人操作,必要时应及时协调上一级电源停电,相应地安全工作规程应配套修订。

5 结束语

牵引变电所运行维修管理改革重点是将运行、检测、维修业务分离,落实“重检慎修”,精准开展状态评价,实现“到期必修”向“当修必修”转变,确保牵引变电所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要求广大从业人员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大胆创新实践,积极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统筹思考设备修程修制、生产布局调整、管理职能划分、生产组织流程再造等顶层设计,建立科学的设备服役状态评价机制,运维体制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变电所车间运维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铁路牵引变电所无线电干扰特性的研究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变电所如何快速查找直流系统接地
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