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探讨
2020-01-07张翠芬
张翠芬
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大约为2.22亿人,预估60岁以上老人在2025年将达到3亿人,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超老年型国家之一[1]。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更容易患病甚至发生伤残,且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严重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因此其在养老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医疗保健需求[2]。医养结合是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借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长期健康护理系统,提出的一种医疗与养护相结合的照顾模式[3-4]。该种模式具有医-康-养-护一体化的特点,主要对慢性病、独居、失独、失能老人进行长期照顾,实现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5]。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结晶,中医通过内服、外敷中药,针灸、按摩,以及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帮助老年人进行“医、养、防”,从而达到消除病痛、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的养老需求[6-7]。通过加大中医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合作,开发中医药在养老模式中的应用,可以发挥中医在疾病治疗、保健、预防中的长效作用。建议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单独老年病科,并对护理型床位比进行估算和合理管理,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8]。 因此,本文分析了医养结合模式在二级中医医院开展的优势和模式,为未来公立二级中医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参考。
1 医养结合模式的含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研究学者和指南中没有统一定义。国外主要实施长期照顾体系[2],其概念内涵与医养结合基本一致,均是服务于有长期疾病史、遭遇重大生理、心理创伤的老年人,致力于他们的长期生活、医疗、护理、康复等,以帮助他们适应现有生活[1]。袁晓航[2]提出医养结合模式是扩大和提升现有的养老服务,包括对传统的疾病治疗、常规护理、心理支持,也包括大病康复、健康筛查、疾病预防等。李秀明等[9]认为医养结合模式是将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紧密结合,让老年人在享受医疗护理的同时,也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梁宏姣[3]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缓解了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专业缺陷性,规范了我国养老标准,能帮助老人建立重返社会生活的信心。
2 中医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应用现状
全国各个城市正在探索中医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和江苏等地逐渐应用中医养老的模式[10]。黑龙江省四家中医院利用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提供病情管理、康复护理和生活、锻炼计划[11]。同时与当地四家养老院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委派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出诊,对养老院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12]。陕西铜陵市和辽宁省营口市的养老机构和当地中医院建立中医养病战略合作方式,为养老院老人提供看病、治病、养病一体化服务[9]。此外各养老机构也会委派护理人员去中医院学习相关理疗、中医饮食知识,对失能的老人进行特殊化护理[13]。杭州创立了“机构+医疗+居家”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推广医养结合养老保险,并开展连锁化运营,开创了居家养老购买服务、中医服务项目上门的先河[14]。桐庐县建立江南养生文化村,文化村融合了中医药的优势和度假休闲特色,集养生、康复、延寿为一体,建立了持续性健康管理中医养生养老综合体[15]。
3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实施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分析
3.1 二级公立医院推行医养结合的优势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构成部分的主体,相比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拥有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优越的基础医疗设备,民众信任度高[16]。公立医院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基础、便利的医疗服务和延续性护理[15]。这些特点决定了公立医院在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中发挥着领导作用,相比其他养老机构,公立医院在试点医养结合模式中的护理型床位设置中也体现了医疗的专业性和普及性。相比三级医院医疗资源和床位紧张,二级医院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床位较宽松的优势,可长期开展医养结合服务[9]。虽然二级医院的医疗设备不及三级医院先进和全面,但常规的血液、尿液检查、专科检查(心电图、彩超)、眼底镜检查等均可在二级医院进行[17]。在一、二线城市,部分二级医院被定为该地区老年人的定期免费体检医院,且与该地区的三级医院实现电子诊疗记录互通[1]。
3.2 中医院在医养结合方面的优势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养、医、防”的理念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效果也得到了肯定[18-19]。中医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19]。有研究[20]表明,脑卒中老年患者在疾病急性期经过紧急救治后,采用中医调养可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这可能因为根据个人体质和五脏衰虚理论,采用中医的药疗和食疗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疏通淤血。此外中医传统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药熏等,可防治、缓解糖尿病、高血压、关节退行性病变等老年慢性病[21]。传统的中医锻炼如五禽戏、太极也有助于老年人渐进性活动骨关节、调养气息、安心宁神,以调和五脏六腑功能[5]。柳宁等[22]对颈眩晕老年患者使用加味八珍汤联合针灸,发现其椎-基底动脉血流显著改善。有报道[23],“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可改善老年患者失眠,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
3.3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实施医养结合的模式
3.3.1 设置长期照顾型床位
二级公立医院医养结合的模式是着重养老的过程,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慢病管理,并且可以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力。以淮南市的东方医院为例,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顾床位[16]。同时选派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科室的骨干成员前往上海、江苏等三甲医院进修,提高医护人员老年慢性病、脑卒中康复、肺康复等相关知识水平和技能[17]。许多医养结合机构为了提高慢病老人生活质量,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建立了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10],主要为需长期照顾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服务、医疗护理、安全照护、康复训练、健康管理六项服务[11]。护理型床位设置的医养结合病区主要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相关指南建议一个护理单元平均配执业护士12~14名,其中护士长1~2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至少1名,负责对本单元入住的老年患者进行生活照料和护理工作;配备执业医师4名,其中主治医生至少1名,负责老年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康复治疗师至少1名,负责老年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保洁员1~2名,负责病区清洁、消毒工作[24]。营养师根据疾病分类,联合医院餐饮部为老人提供早-中-晚食疗餐[25]。医院联合该地区医学高校,定期委派医学院学生志愿者参与老年人生活护理[19]。
3.3.2 多学科合作开展医养服务
多学科团队是由不同专业和不同部门、机构的人员,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组建的团队,对老人在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健康管理方面进行专业化的管理[5]。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满足多学科团队建设的各项内容。实施医养结合的多学科管理团队主要包括医生、护理人员、护工、院感办、后勤部、心理咨询师、中药师、营养师等[16]。医生首先对患病老人进行医学诊断评估,运用专业医疗技术结合中医康复开展疾病救治工作[6];关于失独、失能的老人,护理人员指导护工协助老人进食、洗浴、穿脱衣、排泄等[26]。此外病区会由物理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开展系列健康讲堂和活动,缓解老人住院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减轻其心理压力[27]。有关指南建议,多学科合作团队人员可每2周进行1次团队会议,对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进行讨论和分析,以优化患者治疗体验[16]。
4 小结
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可通过设置护理型床位和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解决了患病老人医疗及养护问题,顺应了社会老龄化需求,缓解了社会及家庭的养老压力,受到老年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政府层面将中医医院护理床位设置纳入到基本养老体系范围中,鼓励医养结合在公立二级中医医院的开展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