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1-06李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李梅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能力、学生兴趣激发能力等。因此,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提升,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分类号:G623.5

引言: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较小学数学有一个较大的坡度,这个坡度的跨越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完成,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主动调整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深对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上这些都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

1.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1学生数学基础不牢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较小学数学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不仅加深的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了数学知识的体量,还开始要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实际上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标准,基础部分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新旧知识难以联系在一起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新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把基础砸实,越学习有难度的内容越容易出现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与平均成绩脱节的情况,导致后进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1.2陷入思维定势、缺乏数学思想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强培养效果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例题、组织知识网络、解决不同题型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而且,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自我探索意识、自主学习意识都比较浓厚,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的阶段。但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却如同小学数学教师一般,凡事亲力亲为,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解决数学问题,抢占了学生训练思维的时间和机会,看似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实际上却导致学生陷入思维定势,失去了培养数学思想的机会。

1.3课堂教学氛围僵硬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推进中,但初中数学课堂还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始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但教师相对于学生的身份地位、心理地位仍然较高,学生始终对教师保有畏惧心理,课堂教学氛围始终难言和谐、轻松。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与学生接触过程中逐步建立这种关系和信任,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和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策略

2.1重视对学生基础的加固

对于学生而言,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重难点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新旧知识网络组织等方面的教学和引导,用较短的时间来砸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预习是一种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失,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旧知识的填补和加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新旧知识网络组织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知识巩固过程,常见的方式为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思维导图绘制方式的教导,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固基础知识。

2.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领域的精华,最能够体现数学的特征,掌握了數学思维,学生就掌握了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培养,还要重视数形结合等常用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隐含条件思想等都是十分常用的数学思想,这些思想能够帮助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方向。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做好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渗透,将数学的特征传递给学生,借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a+b)2=a2+2ab+b2为例,有些学生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运算公式,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用数字和字母表示的转化为边长a+b的正方形、边长a的正方形、边长b的正方形和长为a、宽为b 的长方形,教师可以借助正方形(边长平方)、长方形(长*宽)的面积公式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3营造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

生活化情境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用生活化情境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时,能够让学生在相对更熟悉的环境中去认识、理解数学知识。除生活化情境外,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提问问题组的设计,通过难度逐渐提升的问题组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将课堂空间和时间更多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更多进行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形成师生之间有效、和谐的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保持尊重、平等的态度,多采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少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面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必要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加入更多的游戏化环节,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借此来建立更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结束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学生在该阶段存在的问题。面对存在基础不稳问题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培养预习习惯、培养新旧知识组织能力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面对缺乏数学思维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营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采用鼓励态度对待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春.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新课程,2020,(41):176.

[2]张永博.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20,(36):178.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