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0-01-06叶海彬
叶海彬
摘 要:优秀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改善。现阶段,教育的重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数学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对数学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相关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数学科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生对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创新思维和能力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创新思维是塑造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思维做引导,学生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以供借鉴。
一、发现问题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接触的绝大部分问题是数学教材里明确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研究。发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老师还没有把塑造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要求学生去开拓新的领域,需要学生去改进前人的成果或者去探索前人还没有发现或证实的知识。如果学生连发现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就很难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由此可见,从老师的培养方法来看: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其次,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全盘接受,至少也要在自己思考过后,觉得没有疑问才能认可,一旦觉得有存疑的地方,就应该大胆探究,可以通过自己的查询和探索或者通过和老师之间的探讨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独立思考
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于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解,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课后做好复习。这种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很难培养出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创新就是要把已经存在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或者更广泛的研究,也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可以从数学的课前预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后的拓展练习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高。在课前预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系统,通过回答这套问题,就可以掌握整体的知识脉络。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解决问题
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已有的知识、方法等进行拓展。同样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当角度不一样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会不一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模式是创新思维的一部分,而且在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并且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鼓励学生不要过分依赖参考答案,而是要另辟蹊径,找到更加优秀的解法。
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塑造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只是被动的完成学业,其目的只是在各种数学考试中获得一个好成绩,但这种片面的追求分数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我驱动、自我鞭策,学生就不会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个枯燥的任务来完成,而是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学生也不会满足于标准答案,而是会寻找更加完美的解法,从而促进其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不但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应该激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学生才能有个性,也才能够具备创造能力。虽然现在学生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接受应试教育的挑战,并且应试教育让学生慢慢习惯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的模式,但实际上不是每一道题都有标准答案,而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只会丧失自我,失去质疑精神,也失去对事物的好奇心,并且开始产生惰性,不再对知识进行思考,只想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学生还会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避免让学生过分依赖教材或是教师。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能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教师也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勇于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虽然学生的很多思想和观点在教师眼里看来也许是幼稚或可笑的,但是教师应该认可学生的探索和思考,无论学生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但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只是当学生思考的方向错误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具备学习成就感,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激励,继而对学习产生莫大热情。而当学生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六、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程度非常紧密,有很多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数学建模能力是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先对其进行数学抽象,将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然后才能进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总结出本质规律,并抽象出其数学上的模型。因此,数学学习要重视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郑亚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亚太教育,2016(21):69.
[2]吕聚川.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08):205.
[3]吕先威.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