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文化差异
2020-01-06吉彦儒朱立华
吉彦儒 朱立华
摘要: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又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作为语言学习者,作者意识到新闻报道语言也是研究跨文化元素的好资源。因此本文选取从2018年3月22日至2020年11月2日中美贸易争端报道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者报道中的内容呈现的不同特点,阐释发掘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中美贸易争端;对比;文化原因
一、引言
从2018年3月23日,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开启后,中美之间经济贸易争端趋势日益频繁,两国政府和学者正在探索采取可行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本文以两国的主流媒体中的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为研究数据,通过了解各自报道中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既能让读者通过报道内容了解两国报道中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能让两国政府和学者以客观、理性姿态认识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冲突,从而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做准备。因此,中美贸易争端报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自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后,国内外学者对其都有一定的研究。国内学者一方面多数集中在以经济领域为背景进行研究,从经济研究视角聚集贸易战本身,分析贸易战的实质,成因,应对举措以及对国内经济乃至钢铁、农业等细分领域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对中美贸易战的政治原因、政治影响做出了一定的推测与探索,政治学者普遍认为,政治才是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对于政治利益的诉求与渴望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争端。
国外学者对中美贸易战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相对集中在分析贸易战的形成原因和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乃至全球秩序的影响问题上,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当前形势变化进行了理论性阐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有些学者使用多国全球一般均衡(GE)模型来数值模拟“中美贸易战”可能产生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有的研究表示在贸易战中,中国的损失大于美国,也有之相反的研究,由此可见,并没有一个普遍共识的结果。
毫无疑问,不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的研究都对本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纵观这些研究者,他们多数还是从经济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进行研究,几乎没有涉及从文化视角下对其进行研究更缺乏进一步探讨存在这些差异的文化价值观原因。因此本文以中国媒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美聚焦”和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的中美貿易争端报道为研究数据,然后借助学者陈坤林书中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观点以及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基本框架来分析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中美贸易争端报道对比研究
本文主要选取从2018年3月22日至2020年11月2日中国媒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美聚焦”和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的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作为语料。一篇新闻报道通常包含的内容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这五个部分。而本文将选取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描述这些报道文本内容的差异。
(一)标题
新闻标题可分为单一式标题和复合式标题两种。顾名思义,单一式新闻标题就是说新闻标题只有一个。而复合式新闻标题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题组成,最常见的复合式新闻标题格式是引题- 主题- 副题。引题是主题前面的标题,用于引出主题;副题是主题后面的标题,用于说明解释主题。所以标题既是对整个新闻的简明概括,也是获取新闻信息最直观,最简明的方式。对于标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一是两者标题的样式,二是标题中的句型。
(1)标题样式的对比分析
单一式标题和复合式标题都是新闻中常见的形式。而这两者均使用在两国主流媒体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报道中。但根据选取的语料对比发现,中国新闻采用复合式标题的使用率大于美国新闻采用复合式标题的使用率。
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政府和企业界希望中美贸易争端尽快得到解决(主题)
——“对华合作是有利于美国民众的选择”(副题)
针对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争端,美国地方官员表示(主题)
——“我们需要与中国存在繁荣的贸易关系” (副题)
两部负责人回应中美贸易摩擦相关问题(主题)
——打,奉陪到底
Huawei is a symbol of Chinas pushback against the US. (主题)
Despite Tough Talk, U.S-China Trade Negotiations Continue.(主题)
Trump signs China Trade Deal, Putting Economic Conflict on Pause(主题)
(2)标题句型的对比分析
新闻标题短小而精简地概括了此新闻的主体,一方面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又为了吸引读者,所以句型的选择在新闻的标题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发现中美贸易报道标题在句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媒体关于贸易报道标题多倾向于采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概括报道内容。例如《“双循环”战略提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推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给中美关系降温?》和《TikTok禁令暂缓!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美国打压?》。而美国的媒体关于贸易报道标题则更喜欢直接使用陈述句的形式来概括报道内容。例如China, US. to Hold Next Round of Trade Talks in Late August. White House Tries to Tamp Down Trade War Fears as China Retaliates. Chinas Weak Hand in Potential Trade War with U.S
(二)导语
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或采取其它生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新闻内容的浓缩概括,也是最能反映新闻特征的重要部分。中美新闻的导语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词汇的选择上。中国媒体在报道贸易新闻的时候导语多喜欢采用中性、客观的词汇,相反美国媒体往往会采用一些富有强烈色彩的词语,直接且激烈。如在纽约时报上报道的“Trump Hits China With Tariffs on $200 Billion in Goods, Escalating Trade War”(特朗普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造成打击,贸易战升级)使用了“Nightmare”(噩梦)、 “Revenge”(报复), “pain”(痛苦), “warning”(警告)这几个强烈且直接的词语来作为导语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信息。而中国则更多的喜欢使用中性且客观的词语,相对来说更委婉。
(三)主体
新闻主体是消息中承接导语的主要部分。它用典型而充分的新闻事实,必要的背景材料。对导语进行补充和发挥,表现新闻主题。新闻主体需按照导语的提示,对新闻事实展开叙述,使其具体而完整,充分体现“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在主体部分,美国新闻的主体往往是个人、企业,中国更多以政府和机构出现。所以在主体部分涉及的关键词如“国务院”、“商务部”、“外交部”“中国政府”会显得尤其多。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贸易争端报道反映出以下几个差异:在标题上中国采用复合式标题的使用率大于美国新闻采用复合式标题的使用率,且中国媒体关于贸易新闻标题多喜欢采用反问句的形式而美国则更多喜欢陈述句的形式。在导语部分中国媒体在报道贸易新闻的时候导语多喜欢采用中性、客观的词汇,相反美国媒体往往会采用一些富有强烈色彩的词语,直接且激烈。最后在主体部分美国新闻的主体往往是个人、企业,中国更多以政府和机构出现。通过这三个部分,我们得出中国的贸易争端报道更加突出集体主义、权利距离较高且呈曲线上升的思维方式。而美国贸易争端报道更加突出个人主义,权利距离较低,呈直线上升的思维方式。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国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为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把个人与集体、社会紧密结合的组织,所以中国在贸易争端报道中往往以国家,社会机构这种集体组织为主体。而美国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国家,个人主义主要强调“自我”和个人的成就。所以在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主要以个人为主体。权利距离是指人们在组织中出现权利分配不平等情况下的接受程度。高权力距离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而在低权力距离的社会,人民会质疑权威,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力。中国因为历史的传承,属于高权力距国家,在贸易争端报道中多采用“政府性”的词汇,这种尊重权威就是高权力距的表现。美国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注重民主,是一个低权利距国家,这种权威性的词语采用的就相对较少。当然这些特点并不是都完全对立的。
三、差异的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比中美贸易争端报道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差異,而这些差异是两国不同的文化形态造成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大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精神状态,而美国推崇的是民主主义思想。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以下,从这两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理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受封建主义的影响“日出而坐,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作业模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生存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下,家庭成为个体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宗法制度的社会结构。家族由年龄较大的族长统一领导,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封建纲常伦理,保障封建统治秩序。不难发现,直到现在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些封建族权。这样的结构,带来了一定的权威主义,形成了权利距高,尊重权威的特点。中国人也正因为这样把家族和血缘亲属关系看得尤为重要,认为家族,家庭是十分重要的集体,在生活上不可或缺,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观念。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导致它的人口构成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无论从语言,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各具特色。而后期又因为13个英国殖民地的逐渐形成,不断的扩张,这13个殖民地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这也使得美国萌生了独立的念头,进而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生存下来,才能获得自由,独立,平等。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正是印证了这些观念,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和专制统治,形成了美国民主思想,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语言以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中西古人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不同的环境,在源头上就是不同的观念,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人有着“天人合一”的精神观念,注重整体统一的思维方式。受儒家思想影响,人们追求者秩序统一,和谐的精神状态。儒家思想的价值原则就是“中庸”,这也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中庸之道,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和谐与统一的思维方式。
由于美国的历史并不长,美国人的思维并没有残破老旧的思想,也因为受其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喜欢打破传统,追求自由,创新。也因为这种精神形成了美国人敢于冒险以及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美国人也努力获取个人最大利益。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受“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政府权威性高,统一和谐且曲线上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而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使美国在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流露出个人主义精神,权利距离低,独立创新且直线上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而这些差异是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学习的地方,了解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文化价值观差异,有助于两国政府和学者更能以客观理性的姿态认识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冲突,从而提出有效地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寅菲.《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2] 周武.中美摩擦主流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华尔街日报》为例[D].兰州大学,2020.
[3] 高寅菲.《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4] 陈芸.中美房地产新闻标题的跨文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
[5] 刘荣慧.中美招聘广告的跨文化研究[J].戏剧之家,2019(05).
[6] 房明.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婚姻观念差异比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3).
[7] 宋海东,杨学聪.从中美贸易摩擦探析中美文化差异[J].现代贸易工业,2019(30).
作者简介:朱立华(1968—),男,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吉彦儒(1994—),女,四川绵竹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