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泉流韵涤忧烦
——论“三足玉泉壶”的艺术特征与幽雅境界

2020-01-06谈燕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玉泉陶刻泥料

谈燕华

宜兴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展现了中国手工艺人的工艺智慧,令人钦佩的执业精神与不朽的“匠心”。在众多的陶瓷艺术品当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紫砂壶,可以说紫砂壶“出道即是巅峰”,随后保持着稳步前进的状态,在诞生的五百余年后紫砂壶仍是人们心中最好的茶壶,这足以说明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爱茶人不仅在茶叶、茶壶的选择上颇为重视,就连这泡茶之水也大有讲究。古代文人常在泉边以泉水泡茶,与好友畅谈或独自品味人生,别有一般雅致滋味。此件“三足玉泉壶”借鉴了中国古代香炉鼎的造型,“玉泉”则是营造作品意境美的重要部分,手工艺人在壶中运用陶刻技法进行装饰,构成了此件作品的幽雅境界。

香炉鼎,古代青铜器中的重要礼器,如今在寺庙中仍十分常见,通常由三足托起方形或圆形的鼎身,以稳重庄严为主要艺术气质,应用于紫砂壶造型中能够与温润之美产生中和,在稳重庄严外带有柔和宽厚,可以看作是中国两大艺术造型发展的突破。此壶身型颇为圆润小巧,首先便展示了紫砂壶艺术的玲珑精致。壶身为圆形,肩部短促平整,壶腹处最为突出,在壶中形成一种张力,有利于凸显线条与面之间的结构特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欣赏,人们都能看见一个造型完整的椭圆,保证了作品造型的一体感。壶身底部镶嵌有三只壶脚,也就是“三足”,其造型简练,关键在于三足镶嵌的位置与角度。三只壶脚绝不是随意镶嵌的,它们要在壶的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而三角形在几何造型中是最稳定的一种,使壶能够平稳置于平面之上,便于人们使用。

壶身上方的圆形壶盖与圆珠形的壶钮均体现工艺的精细,壶钮、壶盖与壶身之间也是层层过渡的,可使壶的重心下沉,这是保证壶视觉稳定的设计,同时这种清晰的层次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讲究线条变

《三足玉泉壶》化的逻辑与规整,这暗含着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化模式,使紫砂壶有着简洁明快的气质风格。

在壶身上,手工艺人以陶刻进行装饰,侧面衬托出“玉泉”所代表的环境特征,其深层包含着人类对于宁静闲适的生活的追求,我们用“幽雅”二字进行概括。陶刻是紫砂壶艺术中最为经典的装饰技法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紫砂壶艺术中,陶刻可将中国诗词书法、山水画作或自然花鸟等结合于壶中,代表了典型的东方艺术美感。

此壶中的陶刻装饰主要集中在靠壶把手一侧的壶面上,向壶嘴一侧过渡延伸,草叶漫卷舒长,上有繁密的花朵叶片,看起来颇像兰花,而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君子”之名,人们爱其形态更爱其品格。在进行创作时,手工艺人通过草叶形态与转折之处的锐利来塑造其品格,做到了对自然的真实处理与布局的合理安排,这其实也说明了紫砂壶艺术与自然之间的亲密的互动关系。

连接在壶身两侧的把手与壶嘴与作品整体的清爽利落是相一致的,棕红色的壶身古朴低调,有宁静厚重之美。在对泥料的选择与处理上,手工艺人更为贴近传统,这种棕红色或说紫红色系的泥料是符合人们对紫砂壶艺术的一种期待的,且这种色彩的泥料在实用价值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可与各类茶叶完美配合。无论是紫砂壶艺术自身的气质,还是兰花与玉泉,它们共同象征的都是一种“静”的境界,所谓“幽雅”即是幽静雅致,此壶是以兰花来衬托出一个大的环境,将视角确定在玉泉潺潺,兰花掩映的“小世界”当中,这就是壶虽为直接表现玉泉之美,但却能通过一种联想使欣赏者们如闻泉声,如尝泉洌,自然地达到了幽雅的境界。

壶的工艺也能看出手工艺人“幽雅”的心态,紫砂壶艺术创作要手工艺人能耐得住寂寞,不断地练习与打磨,要投诉百分之百的专心,这便也是一种宁静的和精益求精的艺术心态,正是在这些手工艺人的坚持下,我们才能欣赏到这“三足玉泉壶”,欣赏到无数精彩卓越的紫砂壶艺术品。

结语:“三足玉泉壶”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的稳定造型,以一种象征的手法,通过陶刻装饰的运用构建了一幅幽雅的泉边图,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人对宁静的追求。紫砂壶艺术能发展到今天,也正在于它不流于表面,手工艺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尽心尽力地去呈现别致的东方美,使那珍稀的紫砂泥以新的形式延续着自己的艺术生命。

猜你喜欢

玉泉陶刻泥料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红船“开进”了玉泉小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玉泉学子收获音乐梦
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玉泉丰收采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