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窑制瓷材料之独特性及其加工技术初探

2020-01-06黄顺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龙泉窑紫金泥料

黄顺明

龙泉东音青瓷文化研究院院长

龙泉玉德青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商周到汉唐时期盛行的青釉瓷,以越窑青瓷为最;五代以后龙泉窑兴起,宋代龙泉窑将单色釉烧制推上了制瓷业的顶峰。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陶瓷类”唯一入选的非遗项目。富有无穷魅力的龙泉青瓷,其独特性源出何处?本文略作探索。

1、独特地质优势 龙泉窑属所在浙西南地区为华夏板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出露区之一,其岩系主要出露在闽西北和浙西南地区,在浙江境内称之为龙泉群和八都群。龙泉窑区域中生代盖层岩系,出露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上,为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并多为中酸性晶玻屑凝灰岩。这些岩石中的长石、火山灰、玻屑(脱玻后变为长英质矿物)一般含量均在85%以上,为富含铝的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里,能进行化学分解析出,溶出碱或碱土金属盐基,生成高岭土矿物。其次,酸性脉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具斑状结构,基质为显微质结构,凝灰结构,玻屑塑变结构,粒度较粗或胶结较疏松,因而空隙度较大,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深入和渗流,加之构造破碎极容易风化成瓷土矿。富含铝的硅酸盐岩石或受过热液蚀变(粘土化)风化形成龙泉窑特有的瓷土矿。

2、丰富的矿石资源

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独一无二的龙泉青瓷矿石资源。龙泉自古是著名的青瓷之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制瓷原料,储量丰富,分布广阔。已经发现的大大小小的瓷土矿产地达到50多处,储量约800多万吨,瓷土矿矿石量占全国瓷土矿资源量的0.57%,占浙江省瓷土矿资源量的26.17%。龙泉瓷土矿点主要分布于宝溪、上垟、查田、小梅、道太等地,各地所产原矿,质量相差较大。就上垟而言,其矿区及其外围已知瓷土矿床和矿点级紫金土矿点达25处。成矿原岩为酸性脉岩的有2 1个,占该矿点总数的84%,小型以上矿床可达规模的有7个(笋坞、东山恩、仙掌、社门后、大坳、岭根、铜山),占该矿点总数的28%,属侏罗系上统段底层晶屑玻屑凝灰岩风化残疾型矿点3个,占矿点总数的12%。

3、龙泉窑瓷矿釉土的特性

龙泉青瓷生产所需原料瓷土、紫金土、耐火土、石灰石、石英石、糠灰等均可就地取材。瓷土主要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且含有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龙泉瓷土有一部分属于瓷石类,也有属于原生硬质粘土类,都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数量高岭石与绢云母的矿物;这些矿物给了坯胎极高的可塑性,同时也为烧制过程中与釉料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孔隙度。因而其可塑性、结合性和耐火度

一、独特的瓷矿资源造就独特的龙泉窑

比较高。

龙泉瓷土含有较多的高岭土成分,含铝偏高,烧成范围稍大;因矿土富含绢云母,促进瓷的内部组成。云母类矿物具有天然的高温粘度,抗变形能力较好。再者,龙泉瓷土中丰富的铁含量是使龙泉青瓷色釉颜色发生丰富变化的重要元素。高岭石的含有大量的石英、含铁云母以及其他含铁杂质矿物。在烧制过程中,釉质中的铁用还原焰加以煅烧就能变成氧化亚铁,如用氧化焰加以煅烧则变成三氧化二铁。当长石釉中氧化亚铁占0.8%左右时,青瓷釉出现淡绿色,随着铁量的增多,颜色逐渐增浓。正是龙泉瓷土釉矿的独特性促成了龙泉青瓷的独特性。

1、选矿与配方技术

先民至少在距今1万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由陶至瓷,主要因素有三:精选矿土原材料;改进窑炉,提高烧成温度;以石英、长石、粘土等 为原料发明和利用釉土。原始的陶器制作,因为缺少成熟的选料和陈腐技术,所以陶胎中杂质较多,因而器皿也做得厚,器型也做得矮。商代发明了原始青瓷,但因窑温无法超过1100度以及釉料配制技术落后,而不能生产出真正的瓷器。唐代以前,选矿技术限制,瓷土不纯,耐火性能差。所以,唐代以前的瓷器底足,一般为平底或者卧足。龙泉窑地区唐代大量开采铜矿银矿,完成了选矿技术的飞跃,制瓷选矿和瓷土加工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古人瓷器烧制中,发现石灰石可以作为釉料的助溶剂,而且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提高釉面的透明度,从而使釉衣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更加光洁的玻璃相,由此创造了石灰釉。宋代瓷工在胎土内尝试添加含氧化铝高的瓷土,胎土制备的“二元配方”实验成功。胎土配方的改变使得胎质硬度得到增加,瓷器烧制中出现了宽圈足、斗笠碗以及饼状的假圈足。南宋龙泉窑,为了使瓷器达到一种更加美丽的玉质感,又重新添加了大量草木灰,引入了碱金属氧化物,并减少了石灰石的添加比例,形成一种流动性差、乳浊感强、可以多次施釉的石灰碱釉。

龙泉窑的成功,主要在于精选以含铝成分较多的高岭土和含石英、含云母的矿石为原料,实施配釉的“二元”或“多元”配方。龙泉青瓷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就是因为龙泉地区拥有独特的紫金土原料。龙泉窑在坯料和釉料中掺和的紫金土原料,是龙泉青瓷独特的天然原料,其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含铁云母以及其他含铁杂质矿物组成,含铁量高。因而也成为龙泉窑重要的胎釉着色原料。现代人根据瓷胎要求,尝试对胎土再度改良,已经发展为三元或多元配方。

2、矿石粉碎处理技术

龙泉青瓷的制作,对坯料细腻程度的要求极高。最初的瓷土是块状的矿物,拿到瓷土的第一步,是做粉碎处理。传统的矿石粉碎,依靠水车。龙泉城乡遍布的水车是最传统的材料粉碎器械,一种用水力驱动的粉碎装置。龙泉市水车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两晋,尤其在隋唐时期,龙泉山区开采铜矿银矿非常多。至今龙南、安仁等地山区还保存着大量规模罕见的矿洞。当时发明的深度隧道采矿技术在宋代《龙泉县志》中就有记载,其中部分段落还被明代陆容所编撰《菽园杂记》所引述。龙泉窑在这一阶段完成了选矿技术和材料加工技术的飞跃发展。瓷矿经过水车击打粉碎处理,初步符合制瓷要求。瓷工们在完成粉碎处理之后,加入其他矿料进行调制,比如龙泉当地最具特色的紫金土,这也是哥窑瓷器“紫口铁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调制完成的泥料,还需要经过淘洗过滤,将颗粒较粗的原料筛选出去,留下最为细腻的泥料备用。

3、胎釉原料的处理技术

二、精选胎釉材料与精细加工成就龙泉瓷

水碓舂制法:水碓水车舂制加工法是龙泉窑瓷匠粉碎陶瓷原料的一大工艺特色。龙泉窑瓷匠采用水碓舂制加工法来处理紫金土和瓷石原料。水碓舂制加工是龙泉窑原料粉碎主要工艺。水碓舂制加工法对紫金土和瓷石进行原料加工,使紫金土和瓷石颗粒充分细分化,这有利于在坯料配方中引入较粗颗粒组和配方,提高原料的密度性,使坯体成型后具有较强的硬度。水碓舂制加工法制泥可以获得优质的瓷泥。

筛选法:瓷料粉碎,用水碓舂制紫金土和瓷石加工泥粉,产生大小粗细颗粒不一样,必需进行细筛过滤,通过细筛进行筛选,筛下来的粉料进行淘洗,没有筛下的粗颗粒紫金土和瓷石还要通过水碓舂击进一步进行粉碎,以达到细粉要求。

淘洗法:泥粉淘洗时,取一只用以淘洗泥粉的大木桶,将清水盛入木桶,木桶上方架设三角支架,支架上挂一大细筛筐,细筛筐浸入木桶的水中,让筐沿露出上部。然后将粉碎后的瓷料粉倒入筐内,用木棒搅动筐内的瓷粉土,让筐内的细泥粉渐渐通过筐孔流入水中。待细泥粉完全流入水里后取出筛筐,将筐内的粗颗粒泥料倒出晒干,再度进行重新进行粉碎淘洗,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瓷料粉细为止。

制瓷原料通过淘洗法,不但淘汰了部分硫化铁化合物,也淘汰了部分有机物,减少了干燥收缩率,使半成品干燥变形率降低;淘汰了部分硫化铁、钙、镁等化合物,可以提高了坯体的耐火度,扩大其烧结温度范围,有利瓷坯高温烧成。紫金土原料中含有许多铁化合物,包括硫化铁化合物。硫化铁在高温烧成过程中,产生化学发应,排出二氧化硫,造成产品坯泡、釉泡等缺陷。淘洗后,青瓷烧制可以减少坯泡、釉泡等缺陷。

沉淀沉腐法:流入大木桶的细泥料,先进行沉淀,再倒去木桶内的清水,把沉淀在木桶内的细泥料用木勺取出放入储泥的大木桶内,待储泥木桶内的泥料装满后,盖上木桶盖,对泥料进行沉腐。沉腐的泥料需每3天翻动一次,把桶底的泥料翻到上面来,把桶中间部位的泥料翻到外部,使桶内的泥料充分均匀地进行沉腐。通过1至3个月的沉腐,泥料中之气泡和应力逐步消除,并可使泥料中所含的水分逐步分布均匀。此外,通过陈腐,还可促使泥中残存的有机物逐步腐烂,使泥料的可塑性相应提高。沉腐后的泥料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利于坯体半成品的成型制作。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陈腐后,从木桶中取出泥料进行踩泥。踩泥时先用木 铲将泥料沿顺时针方向排列,泥料厚度为10厘米左右,每铺一层泥料,就用光脚跟沿泥料面打圈向泥料中心方向进行踩泥。每踩完一层后,对泥坨圈的边圈用木铲面进行拍打,然后再在其上面用木铲再铺一层泥料,一直铺盖泥料达30—50 公分厚度后,第一次踩泥工作结束,这时进行翻泥。翻泥是把已踩好的泥坨圈往逆时针方向重新翻踩,把踩好的泥坨圈从上到下进行翻泥,一边翻一边踩,直到泥坨全部翻完。踩泥与翻泥相互重复三次后,这时把泥坨圈翻成泥坨柱,在泥坨柱外表包一层粗料布,每隔三天往粗料布上喷水,保持泥坨柱的水分,对泥坨柱进行沉腐二个月,泥料沉腐工作才算完成。龙泉窑的水碓水车粉碎场地附近,往往建有淘洗过滤的沉淀池。每一个沉淀池的深度在三米左右,即为沉淀沉腐之用。

猜你喜欢

龙泉窑紫金泥料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紫金茶业获系列信贷政策大力支持
紫金之王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宿迁出土明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