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明代彩瓷品种

2020-01-06汪建平

陶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斗彩华彩彩瓷

汪建平

(汪建平陶瓷艺术工作室 景德镇 333000 )

1 明代彩瓷的兴盛

历史以来中国古代陶瓷的传承中,从五代至元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元朝时期开始已经在景德镇专门为出产陶瓷设立了“浮梁瓷局”,一直到了明朝时期几乎已经成为景德镇各窑口百花齐放的局面了,各个朝代的所有艺术都脱离不开当朝皇帝和当时社会及政治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各类陶瓷釉上彩、釉下彩、青花斗彩、釉下五彩、釉上红彩、釉上绿彩、釉上素三彩、斗彩争奇斗艳都相当优秀,当然我要研究彩瓷,就一定离不开这个百花齐放的朝代。完全能代表明朝陶瓷业时代特征的就是当时景德镇各大窑口出产的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最为著名的就是鸡缸杯,它也是出自明朝,在大明成化年间的釉上彩陶瓷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的内容需要灵活搭配颜色,“我思故我见”,当时的鸡缸杯基本上能画出的鸡冠颜色与现实鸡冠的颜色所差无几。即使后世清朝再复刻一模一样的鸡缸杯,也无法达到完全准确,这和当时明代匠人的制作方法和烧制方式,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明代彩瓷的品种

中国陶瓷的发展的历史当中,是绝对离不开三样最重要的元素,第一就是能制作陶瓷的瓷土矿,另一个是基本可控的烧成温度,还有就是一大批为陶瓷事业发展而终生奋斗的这一群能工巧匠。这三个基础决定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陶瓷的不同特征。这三个基础也奠定了陶瓷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地位。早期在唐朝时期便有制造彩瓷的萌芽,之后经历了元朝青花的发展,明代永乐、宣德之后。 彩瓷开始盛行,除了各种陶瓷色彩材料和陶瓷彩画工艺提高的原因,还有更多的原因是由于景德镇白瓷质量的提高。景德镇白瓷的质感的提高加以彩料和制瓷工艺的进步,迸发出像青花矾红彩、斗彩、五彩、素三彩、红彩、金彩、黄彩、绿彩、蓝彩、珐华彩为主要品种的各类彩瓷。

2.1 青花矾红彩

虽然同是红蓝搭配,元朝当时的青花釉里红与明朝时期的青花矾红斗彩实属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一次高温烧制而成,然而明朝的青花斗矾红彩的创新在于釉下青花与釉上的矾红相结合而成,烧成需两遍,这不仅使得整体画面在平面上有更多变化和更多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在立体面上也有了凹凸质感,不仅丰富了层次,还带来了不同的质感。在明朝宣德年间,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发明了此种釉下釉上相互结合的烧成方式,就如那一代代传下来的蓝白琉璃红色海兽足杯,海浪龙纹碗杯它们都非常精致。

2.2 斗彩

大明成化的斗彩,它是明朝最为珍稀的官窑收藏品。当时大明成化的斗彩鸡缸杯就极其难以烧制需,要多方面釉上釉下的配合经过两次的烧制而成,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现代技术的发达,换到后世,便更显其珍贵。斗彩是釉下与釉上的结合,在当时那个时期能绘制线稿的黑料还没出现,古人便以青花描线,施釉后高温烧成,然后在釉上巧妙运用平涂、点彩、覆彩、染彩、加彩等手法绘出全图,再中温烧成,色彩丰富题材趣味,所以又称“逗彩”。它是成化年间始创的一种新工艺,对后世影响极深。斗彩图案多为花鸟、龙纹和海兽,花鸟中又有葡萄、莲花、团花等。以其时代背景为鉴别特征,出产官窑器物,它的制造是十分讲究,再作为宫廷把玩,一般不见大件。主要器皿是莲子罐、圈碗、茶杯、高脚杯、和鸡缸杯等。明成化的斗彩,帮助后多彩瓷发展开拓了全新道路,如后世的嘉靖五彩、素三彩。康熙时期的古彩、粉彩,也受到其巨大的影响。明朝成化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半脱胎,甚至全脱胎的新技术。这些全新的技术为后来的清朝彩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皇帝的喜好来看,明朝嘉靖年间、明朝万历年间,虽然也有佳品传世,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故其图案多灵芝纹、鸡纹、婴戏纹,色彩繁密、浓艳。

2.3 五彩/素三彩

釉上五彩和釉下五彩都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彩瓷中最有代表性的种类。主要色彩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为重要基色,色彩清晰,喜庆,五彩非只有五种颜色。明世宗本人信奉道教,瓷上也有着典型的道教色彩,器型上甚至出现了葫芦瓶、四方、六方、八方瓶。纹饰上有八仙、八卦、福禄寿、仙鹤等。大明朝嘉靖时期皇帝一直体弱多病,病情反复无常,恰逢当时道教兴盛,道家有信奉修身健体、长生不老,这真好符合当时皇上心思,所以皇上就把道教教义作为他的毕生追求与目标。他尽所有能力为自己开创出一个他自己认为的完美的道教的世界,而遵循皇上意志和思想的御窑厂出产的陶瓷也是紧随其后。皇帝最喜欢的陶瓷就是斗彩五彩鱼藻纹陶瓷罐。斗彩五彩鱼藻纹—是中国最早出土的大型多彩御窑陶瓷,准确的讲,釉下青花斗彩五彩仍属于斗彩的一种延伸,任然是高低温色釉和釉上釉下的的互相组合,但是在斗彩的这个基础上面添加了更多的使其色彩层次更加丰富。说起素三彩它主要是绿,黄,紫,这三种颜色为基色,包括不限于这三种色彩,但它有两个比较明显特点,一是去掉斗彩主要的红色,二是直接在素胎上施釉。明代的素三彩瓷在使用一千三百度高温烧制素胎胚之前,在素胚上隐隐约约刻上需要的图案作为底稿,并不加以施釉,其它胎体施以色釉之后用高温烧制一回,再在没有釉的胎体上描绘纹样,再以低温七到八百度烧制而成,这样烧出的彩瓷凹凸质感明显,它工艺上是特别讲究的,加用上色彩搭配的极其素雅,不失为稳重之器。

2.4 色地彩

多为两组颜色搭配,以一种色料做底,纹饰采取另一种色料绘制而成,白胎单色彩称白底色彩,最出名的如1964 年发掘,在南京故宫出土的大明洪武白地斗红彩龙云盘和在景德镇御窑厂发掘出土的大明永乐年间的云凤碗碎片。红彩用铜为着色剂,绿彩用铜为着色元素,蓝彩则用钴作为着色剂。其中蓝作为色料最早可从战国墓地中出的陶胎琉璃珠中寻得。唐代用钴作为陶器的呈色剂已经很普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彩。这种色料之间的碰撞搭配,刺激着人的视觉感官,艳而不俗,多绘制祥瑞之物,集聚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2.5 金彩

在古代金彩的装饰手法主要以线描金、贴金两种,描金前先把纯金块捶打成一片片很薄很薄的金叶子。让后用剪刀把金叶子剪成金丝条状用磨棒研磨成金粉,再用蒜汁加以乳香油一起调匀以后,在用特制的毛笔蘸金在陶瓷上绘制出设计好的图案,俗称“本金勾线”。金彩也是釉上彩是以七百到八百度烧制而成。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金的运用。金有极好的i 延展性能,加工成很薄的片材,称为金箔。一直沿用手工打制的方法,称作捶金箔,从事这种手工业的作坊称为捶金作。先将金锭打成薄片,逐层夹入乌金纸中。每迭达二千余张,外裹绷纸。在青石砧上用铁锤锤击约三万多次,即成金箔。为防止粘结,在纸上涂滑石粉。金箔厚度约为0.0003 毫米。金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佛像贴金、印刷制墨、印泥,还可入药。由金箔制成的金线可织造“云锦”,用于服饰、工艺美术。1982-1994年,江西景德镇市政建设便在珠山一带工地上,发现了大量元明官窑瓷片,其中有一件孔雀绿釉金彩瓷砚盒,上面就出现了金彩,但时间久远,加之金彩易脱落,即使是最盛行描金装饰的嘉靖时期(当时官窑民窑都制作),存留下来的金彩也并不多。

2.6 珐华彩

珐华彩也可称作为“珐华”或者“法花”,它是一种釉下低温颜色釉陶瓷,它是由琉璃器皿而衍生而来的。法华彩虽然脱胎于琉璃但是他和琉璃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制作琉璃的助溶剂主要是铅粉,然而法华彩的助溶剂确是牙硝粉。助溶剂的不同它们之间产生的化学变化那肯定就是不同的。法华彩的变化更多,而琉璃只是简单颜色。珐华彩始烧于元朝中期,其盛行于明朝时期。早期的珐华彩主要用以陶器,在当今山西一带烧制,在法华彩的绘制过程一定是先用淡墨在陶瓷素胚上勾勒出开始已经设计好的淡淡的纹理。然后用专用的釉料在勾勒出的纹理上填上轮廓,使其外轮廓线条凸起在素胚上有明显的痕迹,让后用以高温烧制。高温烧好以后再用各色中温颜料来填入开始釉下线条勾勒出的轮廓里面,让其色彩更加丰富,然后继续入窑低温烧成。法华彩的色彩鲜艳明快,茄色、紫色、在当时都是法华彩独有的颜色,艳丽夺目,高贵典雅。很多人最开始都认为珐华彩它不属于彩绘瓷这一系列,其实造在明代宣德时法华彩已经改陶胎为瓷胎了。珐华彩它最为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在釉面的能看的家胎体,加上开片的纹理有如芝麻有的如龟甲,芝麻纹一般在胎体开片,龟甲文一般在釉面开片。他们开片的方向都是四周翘起,如胶泥土地被太阳暴晒之后裂开的龟甲纹,而且还会散发七彩光泽,这个胎体隐隐浮现蛤蜊光十分漂亮。珐华彩制作的器皿和琉璃的器皿的他们的分别在于色釉中加进了草木灰也就是牙屑釉这个釉料,法华彩在本质上要不琉璃的颜色更加的多,层次也更加丰富细腻。明朝最早传世珐华彩器皿出现于宣德年间,后期正德、嘉靖时期已经较为常见,清代多有仿制,在堆雕刻画纹样及勾画线条方面均不如明朝时期的圆润。在造型、纹饰上因过分追求仿品特征而显得拘谨,色釉明显有同时期粉彩器的特点。

3 总结

明代陶瓷的的装饰方法由元朝以前的堆雕,刻画,版印,等等手法转化为以陶瓷彩绘画为主的制造手法,曾经在各个景德镇的窑口争奇斗艳日渐强盛,在明朝形成了以景德镇为全国制瓷中心的一统局面。官方垄断了景德镇所有优质制造陶瓷所需要的瓷土矿和瓷土,一切主要制造陶瓷的用具管控的也是相当的严格。在陶瓷画师和制瓷工人的挑选上也是集中学习,按淘汰制来竞争上岗。主要培训的地方就是景德镇官窑。首先全国画师和喜好热爱陶瓷的能工巧匠在官方统一报名,按照各个县市区选拔以后再有宫廷造造办处统一考核。考核通过都再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各个地方的官窑。主要以景德镇官窑为最,景德镇官窑里集中了来自全国最熟练和最优秀的画工画师统一培训,学徒工需要再个人学习的岗位学习十年之才可参与全国选拔。进入景德镇官窑之后再按照个人之前学习的技艺和绘画的各个种类分工安排上岗。其实在明朝当时的景德镇官窑是拥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挑选画工画师和学徒工的流程。并且相当严格而略带残酷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制造陶瓷的工人,这也是明代陶瓷继往开来,走向高峰的重要因素。由于当时的各位皇帝对景德镇官窑出产的陶瓷极为重视和喜好,就促进了明代彩瓷业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制瓷之峰——明代,它是中国陶瓷在史上的一道彩虹,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猜你喜欢

斗彩华彩彩瓷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斗彩
邹幸 陶瓷艺术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论青花斗彩的情感色彩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