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2020-01-06刘志飙
刘志飙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激励就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或组织制度的规定,给被管理者以某种外部刺激的影响,使其内心产生一种驱动力,进而积极地按照目标要求完成任务。在激励机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最终完成任务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教师乃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高校需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管理潜能,确保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构建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科学地把激励机制运用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以此强化管理效果[1-3]。
一、设立恰当的目标,实行目标激励
从激励过程的心理机制角度分析,目标人由潜在的需要状态转化为直接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条件。若是目标设定的科学性较高,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进而提高任务完成水平。为保证高校管理质量,高校就需要设置合理的目标,实行目标激励,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热情。
目标激励属于教师管理的重要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设定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及高校发展目标,保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推进工作。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达到自身所设定的目标。由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是其自身所设定的,这种目标属于教师完成目标的原动力。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讲,其需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目标的完成环境,保证教师更好地完成个体发展目标;对于教师来讲,其需要把个人发展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以此推动高校有效发展。
为确保教师积极地完成高校发展目标,高校有必要与教师直接相联系、有形的目标,激励教师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比如,所设定的目标既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研室建设目标。由于后者所涵盖的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联系性,教师更容易主动地朝着学校发展目标而努力。总而言之,要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目标完成水平。
二、把公平引入到管理中,实行物质与非物质的激励相结合
提高薪资待遇水平是保证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单纯地依靠物质激励教师践行工作的方式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为强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效果,高校除了需要注重物质奖励之外,也要注重非物质激励。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教师这一群体非常注重奖励的公平性,比如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肯定教师的知识、才能、成果、品德等,教师将会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进而落实管理工作。因此,高校需要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
把公平引入到管理中,有表现职称评定和分配方面,其中,职称评定是提高教师工作兴趣的重要动因,因此本次重点对做好职称评定工作进行介绍分析。做好职称评定工作,即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客观公平的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职称评定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标准,切勿变化动摇。与此同时,要摒弃不良职称评定之风,强化职称评定效果。教师档案资料是职称评定工作的基础,为顺利推进职称评定工作,高校需要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教师档案资料的完整有条理性。如果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十分突出,就可以破格提升这些教师。总而言之,高校不仅需要有机结合物质与非物质的激励,而且需要保证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三、把内在压力与外在压力,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相结合
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需要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进而更好地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从而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的发展形象将会大幅度地提升,赢得广大家长与学生的信任,进而保证招生水平,从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为完成这一目标,高校需要把内在压力与外在压力都融入激励机制之中,保证教师积极地践行学校发展目标。内在压力即教师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外在压力即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压力。
正面激励主要指的是用表扬、肯定等手段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激励;反面激励主要指的是用批评、否定等手段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激励。通过运用正面激励方法,可以使教师精神受到鼓舞,进而开展相关工作;而通过运用负面激励方法,可以督促教师完成相关工作。因此高校有必要把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进行结合应用,以此保证教师更好地推进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时期,高校需要优化教育管理工作。教师是优化教育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因此高校需要以教师的角度出发做好管理工作。其中,构建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要积极地实施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