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应用视角下创业教育探索

2020-01-06郭德厚彭嫚丽邓惠敏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与者信用区块

郭德厚 彭嫚丽 邓惠敏

(惠州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07)

0 引言

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激励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区块链技术相继成功运用于社会管理诸多领域,这一信用供给技术为破解创业教育中的困难提供了新思路。

1 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1.1 创业教育成效待加强

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难题,创业教育公信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授课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目前授课教师多为辅导员、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或者部分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教师;②授课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创业课程的理论环节偏多、实践部分不足;③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待加强,课程效果不佳;④校内外授课难以有效协调、课程体系性不强,创业讲座分散,难以与课程整体教学内容形成体系,导致授课质量不高。

1.2 创业教育的精准度有待提升

首先,现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协同融合,所有专业用均同一套教材,对不同专业学生缺乏分类指导;其次,学校在顶层设计层面缺乏统筹,特别是在制定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创业教育学分、学时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生过于偏向专业教育学习,导致创业教育可有可无;第三,社会与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创业的现状和需求对学校教育的反馈渠道不通畅,创业教育远远落后于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专业教育的最新成果也无法转移到生产一线。

1.3 创业教育的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不畅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缺乏基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组织机构协调,高校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资源仍显不足;②社会信用和信任支持不足,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创业竞赛形式的财政扶持或社会天使投资为主,创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很少有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或社会组织、企业实体的资助;③社会支持体系的透明度不足,不能为学生的创业行为免除后顾之忧,一方面是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不足,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有待提升。

2 区块链的信用供给机制

2.1 区块链的内涵

2.1.1 区块链的含义

区块链是一个参与人共同整合与维护、用来储存数据与分析数据的高级数据库,是一种用于记录各种数据的会计账本。从结构上看,区块链由区块和链组成。其中,区块是由一个个在特定时间段存储全部数据记录的数据块连接而成,链条的主要作用是把这些区块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完整的区块链。从技术上看,区块链的操作原理并不复杂,即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信息都存储在所有节点参与者中,如同一个账本分配给所有参与者记录,所有节点参与者一起管理数据信息。

2.1.2 节点参与者与区块链

区块链的节点参与者不但是自身交易行为的实施者,也是其它节点参与者交易行为的见证者。具体而言,节点参与者的主要任务是:①发送自己的数据信息到区块链,让所有节点参与者都能知晓并请求节点验证,然后将交易信息写入区块,如果这笔交易通过区块链中一半以上节点的验证,那么该交易被认为是安全且可执行的,最后被写入区块;②每个节点参与者都可以计算区块链中公布的交易,即区块链中的节点一起计算一个问题,计算出问题的节点具有区块记账权,那么就可以整理出这段时间的交易信息,并将其记入区块,再连接到前一区块的末尾。这样的操作确保了区块上的交易由所有节点来共同验证,从而保证区块链上的交易都是安全可信的。

2.2 区块链供给信用的显著特点

相比于传统信用模式,区块链具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在信用供给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

2.2.1 去中心化的权义对等信用供给

区块链的信息传输采用的是水平方向的分布式数据传导模式,所有数据节点同时同步传播,数据在生成、存储、传输、验证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呈现去中心化的系统结构。与传统的垂直型和中心环绕型信息传递方式相比,明显体现出去中心化的权义对等信用特点。一方面,区块链中不存在绝对的信息传导中枢,所有指令和数据都是全部节点参与者共同完成;另一方面,所有节点参与者共同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只有权利而无权威的绝对中心,也不存在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下级关系。同时,区块链采用纯数学逻辑建立水平分布式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以维护这种无中心权威带来的规则缺失。

2.2.2 排他干扰的技术信用供给

交易信息确认、一致性达成、防止信息伪造和篡改是任何系统正常运行都不可回避的3个疑难问题。如何证明一个交易已经达成一致或确认完成?传统的信用体系必须利用人证、物证或者它证等方式,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并依据证明力大小而相互结合才能实现证明目标,过程不但费事费力,结果还难免出现被伪造和篡改带来的交易争端。区块链意图改变这些弊端,采用技术与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的不当干扰。区块链采用哈希算法和默克尔树结构对交易进行签名,通过分布式共识算法确保各节点参与者对数据的有效性达成一致,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确保交易信息不可被伪造和篡改。这种信用是具有很强数据稳定性的纯技术信任,一旦数据信息被成功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系统中,将会被永久存储并且无法更改。

2.2.3 同步自证的锁链信任供给

区块链信用供给的保障优势主要体现在同步自证形成的自治信任链条上。区块链系统的各节点无需相互信任,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易和协作,这是节点参与者基于区块链相互自证的技术规则而产生的交易信任。在整个区块链系统中,所有分布式节点区均赋予共同维护记账功能,所有节点参与者同时证明自己交易和它项交易内容,都可以参与到区块的生成、校验、记录等全部环节,每个节点参与者拥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形成了同步自证的链条信用。因此,节点参与者可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中与其他参与者交易,并相互间自由、安全地记载、增删和更新数据,排除了其他任何人的无效干预。

3 区块链信用融入创业教育的探讨

创业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能更大限度地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3.1 提升创业教育成效

区块链的权义对等信用基于其去中心化的信息传递结构,从过去上下级之间、相同层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对等,完成了向所有参与者处于水平方向分布式的权利义务对等的转变,使得参与者拥有相同的信用构建权利和义务。更大程度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破解创业教育公信力缺失问题的途径之一。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可以作为区块链的节点参与者,通过创业信息的审核录入、质证、确立等环节,让每一个节点参与者都能享受同样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如此,每一位节点参与者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真实资料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导入区块链系统,一旦确立创业信息,创业需求方就可以获得相应资助,这可以有效避免节点参与者因部门、个人利益进行虚假申报等损害国家和他人权利的行为。区块链能有效提升创业教育绩效,及时调整创业资助金额和方向。区块链技术在本质上是一个公开、透明的“阳光账本”,能实现数据一致性,具有实时反馈的信用时效。

3.2 提升创业教育精准度

不可逆的技术排他信用主要是指区块链的信用基础是技术与算法,排除了各种人为和其它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一旦确立交易信息达成,即不可删改。将区块链的这一技术应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能够更为精准地链接政府、社区、家庭、学校和学生等相关群体的信息,多方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创业工作的精准度。在高校内部,借助区块链技术,创业工作将把原来碎片化的链条全部打通,从创业师资、创业实践、创业资金、创业保障等服务环节着手,贯穿创业教育各个环节。同时,区块链技术串联政府、社区和家庭信息,所有个人成长、家庭经济信息全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上线,政府和学校根据需求迅速合理地安排创业教育和创业资助范围,及时更新流程。在高校外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各方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受创业教育资助后,数据资料等信息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上链保存,实时更新学生和家庭数据。同时通过分布式技术,该记录可快速存储在社区和政府数据库中,为后续资助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3.3 提升创业教育保护力度

区块链的自证锁链信用是所有节点参与者同时证明自己和他人达成信息的生成、校验、记录等全部环节,而形成得同步自证的链条式信用。换言之,区块链内所有的节点信息都是“免检产品”,免除了各种繁琐的证明环节,从而减少了个人信息失真和泄露的风险。区块链技术使创业行为数据链条全社会共同享有、共同治理,这一优势对于解决创业教育信息的获取和保护具有重大作用。创业行为数据的生成、校验、记录等全部环节一旦纳入区块链架构,过去信息安全和隐私保障措施导致的信息部门化、片段化等问题都将被彻底解决,诸如家庭成员及本人的经济、就业、医疗、养老、教育、旅游、受资助历史等个人信息都将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个人等多个节点参与者的共同记载修订下,实现创业数据的全面共享和依法保护,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将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参与者信用区块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