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2020-01-06史军宁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家国基础知识情怀

史军宁

(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庄浪 744600)

家国情怀是人民对国家的深情大爱,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利的事情。历史学科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历史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味传授基础知识,刻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为了“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将成绩视为学习的全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国家输送积极向上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鉴于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歌曲

比起生涩拗口、难以记忆的基础知识,学生更喜欢直白、简短的歌曲。历史教材将一段岁月带到了学生面前,讲述了知名人物的精彩事例,阐述了知名人物的思想。人们常说,岁月如歌。既然历史由一段段岁月组成,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歌曲,用这些歌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1]。

例如,在教学20世纪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如北伐战争期间的《国民革命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卫黄河》,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改革开放时期的《春天的故事》等。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当时人们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歌曲素材。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通过慷慨激昂的歌声,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愤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二、引入历史名人的经典句子

在历史长河中,名人们不仅留下了自己名字,而且留下了很多千古传唱的句子。名人们在自己的时代发光发热,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历史教材虽然包含很多内容,但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采用了简约、综合的记载形式。也就是说,教科书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只是最经典的,无法将这些人物形象完全“还原”。因此,这些人物形象都丧失了一定的色彩。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联系这些历史名人留下的经典句子,让学生触“境”生情[2],即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中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林觉民的《与妻书》呈现给学生:“意映卿卿如吾,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它被称为近百年来最感人的一封情书,将作者为国捐躯的情怀与对妻子的爱意结合在一起,尽显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既感人肺腑,又惊心动魄。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渗透了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述基础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将感情与真理结合起来,达到知情合一。历史名人留下的经典句子为“情”,教材中呈现的基础知识为“知”。两者结合,可以轻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在乡土历史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相较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更感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在乡土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这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代入情感。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再引出历史人物,由家乡引出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位于海门的三厂镇为例,教师可以将大生集团的钟楼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引出状元实业家张謇,通过张謇的事迹和参观张謇的故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走进张謇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四、总结

家国情怀是渗透于人民内心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中华儿女报国、强家。教师在学生成长路上起着引导作用。为国家输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家国观念。

猜你喜欢

家国基础知识情怀
清律的基础知识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家国情怀(组诗)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