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奇数偶数教学方式

陈 林

(三台县鲁班镇太林中心小学校 四川三台 621114)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极大的帮助。现阶段,教学内容有所增加,再加上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带来了极大压力。因此,课堂效率的提升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入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潜能

情境教学法在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1]。数学教师要顺应趋势,引入该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相较于其他文化课程,数学知识更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知识的探究性引导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跟随教师的步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增强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以下问题:

3+3=?

1+3=?

6-4=?

3+8=?

3+4=?

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3+3=6

1+3=4

6-4=2

3+8=11

3+4=7

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6、4、2”都是偶数,但“7和11”是奇数,那么,在等式中相加减的项目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在这种探究性问题的设定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观察,并自己总结规律。这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创设合理的探究性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发现和成功的乐趣,对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意义。

二、引入微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的概念性很强。尤其是在立体几何和平面图形等知识的学习中,单纯依靠教材和板书,学生很难理解空间和平面概念。但在引入微课后,教师采用知识动态转换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数学理念[2],让学生自发进入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海量的微课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例如,在图形周长、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边长、长和宽等概念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计算操场、乒乓球台和篮球场的面积和周长,借助微课的辅助教学功能,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同于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过程,相比之下,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中,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学习,能增强竞争意识[3],有助于教学效果的逐步提升。例如,在“整数乘以分数”的练习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相关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相关训练,将学生按4~5人一组的方式分组,同时保证每组学生的水平基本相当,且小组内有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以实现优生带动差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复习和训练,再对相关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训练、小组讨论后,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学生举手向教师示意。教师集中对每组学生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给予解答,消除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小组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表达水平,而且提升了学生间的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微课,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逐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奇数偶数教学方式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