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学院校医学生

李 想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医学院校的创学宗旨和目的。我们要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干预,旨在提高在校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社会行为上保持最佳、最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理智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行为恰当、态度积极等良好状态。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况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研究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全国正常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来自学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同时,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其心理问题也有所差异。

三、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进入大学,新的环境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1]。适应新的大学环境是新生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与同学发生矛盾和争执,无法与同学正常交往。这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学生是首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习惯于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落差,出现郁闷和烦躁等情绪。严重者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习和就业压力

医学院校较其他类型的院校,课业更加繁重,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也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此外,当前很多医院的招聘都要求医学毕业生具备硕士研究生的学历,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习压力,还要面对就业压力。在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医学专业的学生较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更能感到未来发展的压力。

(三)家庭经济的收入状况

大学较高的学费和生活费使一部分家庭经济较差的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生活压力。这也会间接地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会经常感到自卑、不自信。这种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那很可能会导致家庭经济收入低或贫困学生出现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四)人际关系问题

有研究显示,约有20%的高校在校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大学期间,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的青年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陪伴,因而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比较强烈。不同于中学时期简单的人际关系和单纯的交往环境,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相对复杂。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若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生很容易出现孤独、悲观的情绪,有的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

四、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大学新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他们刚从高中的生活、学习环境步入大学的环境中,一时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困扰。针对新生,学校可进行学前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辅导,如环境适应专题、正确认识自我专题、人际交往专题、树立正确人生观专题等。

大二、大三的学生基本适应了医学院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个阶段以解决个人情感等问题为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恋爱等情感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引发学生出现抑郁、心理扭曲甚至自杀等行为。还有研究发现,大多数医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多是出于弥补内心的寂寞和空虚等心理。针对这类学生,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开设相关讲座和报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婚恋道德责任感,避免学生走向极端。

对于大四、大五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就业。除了学生自身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外,学校要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就业心理教育等专题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主要是因为医学类专业学制较长,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本硕八年,而且医学类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很多医学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有些毕业年级的学生还面临考研的压力。在就业和考研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会出现脾气暴躁、睡眠状况不佳、神经衰弱等情况,继而诱发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健康课老师要多加关注,及时发现,及时开导学生。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医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2]

(三)完善自我认知,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正确认识自我,承认自己的优点和接受自己的缺点,这对学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通过对自己的综合评估,包括对价值观、就业期望、个人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很多医学院校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老师要将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除了能让学生 积累社会经验之外,还能使学生正确了解自身的优势,便于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四)完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能够及早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由于网络具有不直接面对性和隐蔽性,一些不愿面诊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放心大胆地跟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从而得到专业的心理指导。同时,对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学生的情况,心理咨询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五、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虽然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我国大学生依然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学校和社会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实际行动,予以解决。另外,医学生对自己也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压力,要学会适当排解心理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好基础。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