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向非高等教育阶段延伸的必要性探讨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7期
关键词:理论课课程思政阶段

邓 靖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 四川成都 611433)

课程思政,即在高等教育中,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国梦、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考、高考必考科目,其实也承接着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思政课的学习任务。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被认为是非高等教育阶段的“副科”,所以在学生、家长的认识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假定要将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同非高等教育阶段的政治课进行衔接,这就需要破除原有的教学体系,重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时代需要的教学体系。

一、非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探讨

(1)教学目的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论的教学方式传递思想政治理论,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引领受教育者。因此,知识的传授只是思政理论课的途径,能够对思想进行正确的引领才是目的。相较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课更直接服务于“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按照一定的体系和逻辑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这既是非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引导作用的方式方法,也是这些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本身。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先问题。由于会考虑到升学的因素是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直接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会将考试的考点摆在优先位置,这在教材内容的讲授中尤为明显,因为这将避免因为考试考点讲解不到位而影响学生成绩的情况出现。在实践中,教师把考试的考点优先作为讲授内容和教材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这就会忽视整个传递思想政治理念工作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3)教学体系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结构和顺序去进行自己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的准备工作、课程的编排设计工作、课堂的实际教学工作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都会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科学性、逻辑性的特征,并且在每个知识点上还会有关联性的考虑。而我们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不仅讲究学科内的融合,也会存在学科间的融合,所以这对整个教学体系的逻辑性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的同一性探讨

(1)任务和目标的共同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对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对非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具有主渠道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非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并不是只有政治课才具有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中央16 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提到,“课程思政”的课程观就是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科目和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去,这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都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承担着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挥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2)指导方向和功能的一致性。“课程思政”和思政理论课两者就指导方向和功能性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他们都要坚持共同的办学方针方向,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里所提到的“同向同行”,是指各个科目都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并且特别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来形成协同效应,以提高合力育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育人当中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

(3)内容和要求上的融合性。总体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和教育功能。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还是其他科目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这其实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构成内容,所以,两者都具备了内容的融合性。另外,在课程的设计和结构上,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当然,不能否认这是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和渠道。这里还需明确的是,“课程思政”是通过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其他所有的科目来实施的,它要贯彻到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去,这里就不要简单地将“课程思政”理解为非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课程思政”对非高等教育阶段的效应探讨

(1)“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的提出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一词是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教书就是传授知识,它保证人类能够在继承原先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育人就是对人的“灵魂”的培养,它保证人类社会始终能朝着积极、正面、和谐、有序的方向前进。“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2)“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实践路径的创新。众所周知,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充当着主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课程。”一般说来,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每一个课程都具备着传递科学知识,以及培育人才的作用。由于操作规范的缺失,其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教育主体的不同,而出现随意性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思政理论课无法与其他学科形成协同效应,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着眼于全员、全课程的育人新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人的社会化的功能主要由学校的教育承担着,一方面,学校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教育也由学校承承担着一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主流的价值观能够在学生思维当中“茁壮成长”,以帮助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现今,我们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如何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渗透,这就对学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正因为这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与时俱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4)“课程思政”满足了当代学生的需求。互联网为当代学生扩大视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上各种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处于非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对这些学生强化思政教育能够让他们在认识、看待社会的时候,本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这个方面来说,思政论课能够帮助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在非高等教育阶段只作为一个科目的开展,在时间上存在着短期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全程育人、全时育人、全方位育人,显然,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易实现,“课程思政”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综上,“课程思政”不仅要在高等教育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思政理论课一并承担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职责。同时,还应该“向下”延伸,在非高等教育阶段发挥作用,并与高校思政课形成合力,积极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理想选择、人生选择,让学生在进入到更高阶段的学习的时候,能够体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课程思政阶段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