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0-01-05颜廷杰刘爱青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命活力开放教学课程改革

颜廷杰 刘爱青

[摘要] 开放的课堂是师生充分张扬生命活力的场所,课堂充满了灵动,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开放的教学理念,激活了教师的思维,让课堂创生成为可能;开放的教材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了充满活力的课堂;开放的教学过程,构建起富有激情智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 课程改革;开放教学;课堂教学;激情智慧;生命活力

“开放、开放、再开放。”这是崔其生校长在谈到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时,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也是杜朗口中学课堂的特色所在。有人戏称杜朗口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不管了”,可就是这种开放的课堂,让一个曾经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校老师经过学习观摩,开展了开放课堂改革实验,并生成了“四环五标”课堂模式。杜朗口开放的课堂,以开放的课堂形式生成了师生充分张扬生命活力的场所,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彰显了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激活教师的思维,让课堂创生成为可能

伴随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彻底改变,更新观念刻不容缓。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影响着一个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体现着课堂的风骨。因此,无论进行怎样的课堂教学改革,都应首先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开始。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能走多远,课堂才会走多远。

1.激发教师发散思维,在设计上,让课堂创生成为一种可能

开放的理念,促使教师多元化地去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便会从不同的维度去建设目标,在知识与能力上,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开放的理念,激发并激活了教师发散的思维,使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围绕学生的高效学习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设计,不再是为表现自己去设计。教师多元化地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在设计上,让课堂创生成为一种可能。

2.激发教师创新性思维,在行动上,让课堂创生成为一种可能

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教师创新性思维,去构建自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式,积极高效地参与探索发现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情境中进行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思维强度的创新、探索活动。开放的教学理念和教师创新性思维运用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灵活,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充分激发了教师创新性思维,形成教师开放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在行动上,让课堂创生成为一种可能。

3.激活教师想象力与灵感思维,在过程上,让课堂创生成为一种可能

开放的教学理念,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设多种可能。于是,在课堂上无论学生学到哪,老师讲到哪,都能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回来。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开放的教学理念,激活了教师的灵感思维,甚至会让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时,便主动舍弃原来教案的预设,生成新的课堂情境,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积极性,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1.“照本宣科”教教材,导致课堂呆板无趣,无法彰显课堂活力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教师继续在走教教材的老路。虽然他们在课前冥思苦想钻研教材,为了精心设计某一个环节而绞尽脑汁。甚至将每一个提问、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但最终还是无法放开教材,课堂呆板而又封闭,缺乏应有的活力,不符合当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种停留在“教教材”层面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和视野,无法真正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意义落实到位,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开放的教学资源,无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无法打造高效课堂、彰显课堂活力。

2.“变构重组”用教材,打造的课堂自主而又生动活泼,让课堂充满活力

作为知识的载体,教材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仅仅满足于教材的编排。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提示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立足实际大胆地打破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课堂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要变构重组,将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嵌入课本内容,注重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活气息。为此,教师应在深入领会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建设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趋向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打造“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资源,使学习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打造高效、活力课堂。

我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美术教研组依托当地秀美的长白山和隋末王薄農民起义遗址以及范仲淹求学圣地醴泉寺、范仲淹读书洞、镇芽庄湖农业示范园等自然资源,整合开发校本教材《美丽的家乡——青阳》,并开展“激励游学”开放式教学活动。学生事先对游学的景点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把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到现场,通过集体讨论、请教专家、现场考察等形式进行解决。

开放,让教学内容更趋合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让教育真正体现出生命活力。

三、构建起富有智慧和充满活力的课堂

1.生成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起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多数老师已习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还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依托教材增添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以新奇、有趣的教学素材,强化课堂的教学功能。比如,搬掉讲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变换座位“转变学习方式”,采用以赏识和激励为主的“改进评价方式”的开放型教学组织形式,使得课堂上的“满堂灌”活化为“满堂读”“满堂动”“满堂笑”“满堂交流”。这些开放的教学行为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磨砺学生的意志,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与机械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力四射。

2.打造预设和生成的教学统一体,构建起富有智慧的课堂

开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多元定位,使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开放的课堂,使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疑、所创的灵感被激活,师生的活动闪烁着创造的光辉,彰显着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充满智慧,师生激情涌动,学习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和愉悦身心的美好历程,课堂成为师生充分张扬生命活力的场所。正如叶澜老师对“好课的标准”界定,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教师要见机行事,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的变化,捕捉整合闪现的各种信息,重新构建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开放的课堂将诱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颜廷杰   山东省邹平市青阳学区教研室,高级教师。

刘爱青   山东省邹平市青阳学区教研室,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生命活力开放教学课程改革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课开放性教学策略刍议
构建开放课堂提升信息素养探析
基于开放教学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质疑,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